作为教育过四个孩子的过来人,我和家长们掰着手指算算我们整天在忙活着干些什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争取得A,B不气馁。
高中四年,是孩子知识技能突飞猛进的增长期。学习很重要,努力学习,争取得A是每个学生应尽的责任。我家四个女儿在高中时都不里全A的学生。这和我这当妈的教育方式有关。
她们上小学初中时,我们最重视的是体育,放学后先游两小时泳。回家吃完饭练钢琴。钢琴练完,也该睡觉了。暑假也是从来也不加班学习。上髙中后大部分的夏天都汗洒球场了。所以上了高中,由于功课底子薄,加上文体活动占用时间长,尽管刻苦用功,争取得A,但是免不了有事与愿违的时候。
但是,你若和我一样,孩子不是全A生,也不必太在意。孩子尽力就好了。得B的孩子在高中受过挫折,有跌倒爬起来的经历,也是一种收获。我家老三,高中有得B。到Cooper Union 读大学时,成绩开始有C和D。有一门现代物理还考了F,还得再修一次。我急她不急,说2.95的GPA,找工作不成问题。她带着这个F四年级申请最顶尖的四所建筑学院研究生,被三所都录取了。上耶鲁大学第一学期有两门得low pass,但这学期一下上来了,想法倍受设计教授欣赏。
2.多项活动,找到特长。
高中阶段,不仅是孩子积累知识的重要阶段,而且是他们不断探索各种爱好,发现特长的关键期。我家四个女儿小时候都游泳,弹钢琴,画画。高中时都打网球,三个吹黑管,一个唱歌。高中以后基本上有一种专注的特长,而这特长和她们的工作相辅相承,让她们受益非浅。
老大高中唱了四年歌,还进了州里的合唱团。12年级时自己对cooking show 很感兴趣。进了乔治城大学,是校报美食专栏的作家。从法学院毕业刚工作时,就因随年长律师买酒,出了好点子,深得喜爱,被拉着做大案子。两年半干了25宗案,现在跳槽到前10强的律师事务所。老大大概除了懂法律外,就是懂吃喝。
老二去Phillips Exeter Academy 才开始学打squash。四年下来从第28名打到第一名。在哥伦比亚大学时曾担任两年的队长,还两次被评为All Ivy 优秀运动员。到Citi 工作以后,被哥大校友会主席推荐加入了University Club这个十分exclusive 的俱乐部。除了打球,还参加不少其它活动,认识不少各界精英。俱乐部是她的家外之家,打球是让她舒解压力的出口,使她顶住做交易员的压力。
我家老三,折腾了半天体育和音乐。大学四年一直坚持画画,积累了许多本人物素描作品。现在在耶鲁学建筑还坚持画呢!
我举这三个孩子的例子是说,高中阶段孩子的爱好由广浅到专深,从外来推动到发自内心,一但固定,孩子会终身受益。
3.全家互动,有人帮忙。
高中阶段,是孩子和父母手足离家前相处的最后四年。这段时间,家里的互动决定将来的亲情关系。我家孩子多,我分散给每人的精力和照顾少些,可能还不如其他家长做得好。我觉得为时未晚,现在仍在尽力而为。
我家老二14岁离家去读私立宿高中,我经常带着上小学的老四去看她。我们送东西给她吃,听她讲学习,交友,打球的压力,给她鼓劲。离开时,我们在寒冷孤零的小火车难舍难分,这让她和老四总是格外亲近。凡老四的事,老二比老妈还上心。介绍她去纽约卖菜,去朋友家听音乐,整天提醒她别误了申请大学的日期。
老大申请大学时一切材料自己准备。上大学以后帮助两个妹妹的大学申请逐篇逐段捡查语法。两个妹妹共申请30个学校,多大的工作量呀!后来这位大姐工作不到一年在纽约买了房,老二一个月以后也搬了进去,成为长期房客,得以走路上班。老三放假,去纽约玩时睡客厅沙发,是过客。大姐有时也烦,可有什么办法呢?
现在大家喜欢讲格局,高中时是不是就形成了以后家里关系的格局:谁和谁好,谁老帮人。前一段有篇文章讲哈佛的一个研究结果,说和家里亲密的人比较成功幸福。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高中这四年。
4.倾听孩子,沟通学校。
高中阶段,正值孩子的青春期。孩子压力大,经常有不平感。我们做家长的要多听少说,但关键时刻还得帮助孩子,教孩子什么时该努力,什么时候该争取。
老二上高中时,有一次非常激动地打电话给我,要我赶紧打电话给教练。为什么?因为教练让打第一的她和第二名再打一场排名赛。老二觉得己赢过第二名,排名已定,为什么还要打? 而且第二名的妈妈要来为她助阵,不公平!她让我给教练打电话制止这场比赛。我听了以后,告诉老二,这电话我不能打。我无权也不能干涉教练的决定。我告诉老二,她打赢打输都获得经验,态度要象个队长。老二输了,但又兴致勃勃地跟教练到哈佛看了大学联赛。
老四从教会高中转回公立高中,学校非让重选代數2,这门课她得了A也不行。我听了,和她一起去找辅导员,数学主任,和校长,甚至给学监打了电话。最后免了数学耽误一年。在高中倾听孩子,努力做岀讲理的决定。孩子到了大学知道怎样有张有缩。
5.解放思想,大胆尝试。
高中生开始想摆脱家长,自己判断作决定。我家老二,要上8年级的那个夏天就非要离家到外地上高中,没想到还居然考上第一,第二两所。我们朋友都觉得花3万4万一年和大学学費差不多,没必要。因为家门囗的公立学校很不错,一分钱也不用交!而且照她初中第一名的成绩,考个藤校没问题。我们根据自己工作忙孩子多,老二坚持的情况,决定支持她!现在看来,当时的决定不仅老二,而且全家人都受益。
6年以后,老四也报了老二的高中,但没有被录取,决定上附近的教会高中,换个环境。离开所有的朋友,穿着教会学校的校服上了一年,交了许多白人朋友。但是学习不具挑战性,网球和乐队活动水平太差,遂决定转回公立高中。这两次选择,让她落后过去初中同学一大截,但她自己有动力,什么都不怕。
我家老大,老三从高中到大学一路按步就班。但老大放弃华盛顿大学法学院的6万6奖学金要上康奈尔大学法学院,老三从工程本科转读建筑设计研究生。她们是不是受到另外两个的影响? 高中期间,让孩子决定,大胆尝试,他们长大才不瞻前顾后,缩手缩脚。
6.统筹兼顾,眼光长远。
最后我要讲的是,孩子高中四年是成长关键期,同时这段时间也是我们家长的事业积累发展的黄金阶段,我们要把握好火候,才能孩子大人两不误。我家前三个孩子高中时,我当副校长,学校有近80名教师员工,700名学生。我还在工作之余读博士。这是我肩上的两座大山。
另外,四个孩子,每个都不能怠慢,是四座大山。而且那些年,老父长年病痛在身,需要每年回国,一共有七座大山。好在我先生自己的任何事情不用我费心,让我得以整年只顾在这一亩三分田里照料这七颗白菜。我整天是看着这颗焉了赶快施肥浇水,长势好一点儿了赶快忙其它的事。四个孩子就是在这种管与不管之间有了自由发展呼吸的空间,又不失父母的及时指点和关心。每个孩子得到的并不是一样,但是她们在最关键的时候,得到了自己最需要的。
我作母亲,地里的庄稼并非任何时候都长得齐刷刷的旺盛,时有花开花落,收获的时候也不一。有时孩子好,工作不顺心。有时孩子让人生气,自己学业有安慰,自己在失与得中平衡心态,才能坐乱不惊。
高中四年中,孩子也象我一样经营着自己的自留地。学习,打球,音乐,OM竞赛等等,每人也有六七件事情同时进行。从妈妈每天的无数大大小小决定,孩子也从中学到取舍,合理分配资源,胜不娇败不馁。她们也体会到有时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我经常告诉她们成功需要积累,不是不来,只是时间没到,把眼光放长远些。
孩子成长,高中四年最为关键,他们离开父母之前的这段生活,将会影响他们一生的知识,态度,习惯,和命运。我在教育孩子时尽量照顾到以上几方面,把握好度。这样孩子离家后面对各种挑战时能找到平衡点,持有平和的心态。
苗娟,北师大硕士,美国教育博士。在美国作公立学校教师副校长27年,深受师生和家长爱戴。苗博士有四个优秀的女儿。她的文章描述和女儿们走过的小学,私立寄宿高中,三所藤校,及职场的种种经历。既言简意赅,又丰富细腻,深受家长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