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这座国际化大都市,位于美洲大陆的西海岸。东北依傍连绵起伏的群山,西南面向蔚蓝壮阔的大海,属于温带海洋性雨林气候。这里,冬暖夏凉,山清水沛,风景如画。然而,落雨作为不速之客,一年四季,都来这里拜访或者说是常驻,难免被人称谓“加拿大的雨都”,甚至有人戏称“雨哥华”(其实,年降雨量却远低于西北部的鲁珀特王子港)。正是这样的温润多雨得天独厚的特征,使得温哥华青山滴翠,绿草如茵,溪流淙淙,鱼禽繁多,一片生机勃勃,处处充满活力。万物生息都离不开水,水尽情地滋养着万物。这印证了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的“水是万物的本源”观点的部分真理性。
在我心目中对落雨情景的记忆,远比现实中对落雨景色拍摄的照片更多更美。在个人的经验和信息的大脑储存系统里,有春雨贵似油夏雨遍地流的心理定势,有骤雨在地面溅起雨花好像无数的鱼儿在渔网收拢时蹦跳的欢喜,有暴雨停后河面宽泛河水湍急的壮观,有撕裂夜空的闪电和震耳欲聋的惊雷。那是在中国的北方,而且是发生在夏季。更确切些说,那是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雨,很像一个北方的汉子,雄壮,粗犷,爽快。
温哥华的雨,却是全然不同的。在发生的时节上,夏天降雨甚少,更别说有机会见到大雨滂沱的盛景了。冬天却是这里名副其实的主打雨季。然而,即使在这样的正宗雨季,你也很难遇到酣畅淋漓的大雨,或者有模有样的中雨。这里春天和秋天的雨,比冬天略少一些,但是远远多于夏季。每年晚秋过后,温哥华就将拉开了雨戏的大幕,张张合合,断断续续,一直紧锣密鼓地演到来年的初春。这场戏剧的主角儿,不断地展示着她那婀娜的身影、温柔的性格和优雅的风度。
温哥华的雨,细细的,轻轻的,就像湖水一样静谧。这样的雨,在这里发生,是典型,是常态,细如蚕丝,轻如牛毛。人们极少听到狂风呼啸引路,更难发现电闪雷鸣相伴。这种大自然的厚爱,是避免震惊那些鸟和鱼等野生动物的安宁?还是在自动减排这里人类生活的噪音?假如你在街上行走,在濛濛细雨中只会感到脸庞和头发湿润而已。倘如撑着雨伞,也许你会听到落在伞面上的淅淅沥沥的雨声。抑或汽车驶过身边,你会听到轮胎划过路面形成的‘唰唰’的欢快节奏。
温哥华的雨,柔柔的,温温的,就像月色一样婉约。虽然说是冬季,这样的雨,却柔如软絮,温如春风。尽管天空的云,时密时疏,时薄时厚,但是这里的雨,不急不躁,斯文儒雅,如烟似雾,如纱似缕,充满温情柔意从天落下。雨中远处的山峦,时有时无,若隐若现。近处的楼宇,在雨雾中好像藏到了朦朦胧胧的白纱后面,奇异神秘,如梦如幻,恍如仙境一般。每每这时,我喜欢徜徉在林间小路,看比平日更郁郁葱葱的参天树冠,听比平日更轻快响亮的溪水弹琴,深深地呼吸着比平日更湿润清新的雨中空气。
温哥华的雨,痴痴的,迷迷的,就像热恋一样缠绵。这样的雨,痴如少女,迷如情男。我想在她的内心里,一定是一味地多情地深爱着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人,这里的生命,这里的一切。她拥抱雪山,雪山绿了;她亲吻野草,野草青了;她抚摸大海,大海静了。她与人们亲切地呢喃,她与花蕾亲密地耳语,洋溢着多情,充满着厚爱,无时不刻,不愿离去。就这样,整个冬天都与温哥华厮守在一起,烟雨连绵,依依不舍。
温哥华的雨,很美!毫不夸张地说,她是天地之间的一幅巨大的水墨画。这幅画卷的上半幅是云卷云舒,气吞万里;下半幅是雨丝雨雾,沐浴大地。它的气势比科罗拉多的峡谷更壮观,它的造型比拉什莫尔山的雕像更生动。在这幅水墨画面上,有时蓦然落入一弯绚丽的彩虹。我在想,是哪位旷世奇才为它加上了神来之笔,还是哪位评论家对这幅水墨杰作的倾心点赞。令人不安的是,这样伟大的作品在展出旺季,也会时常发生突然性闭馆。随后,取而代之的展览内容却是,温哥华的蓝天,白云,碧海,青山,红日,邮轮 ……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