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说我们这一代人是幸运的。文华大革命后百废待举,让我们有机会顺利地进入国家机关,金融机构,高校研究所,国企等重要部门。如今文革后第一代大学生多已经成为各个领域的精英阶层,成功人士。我们这代人还幸运地赶上中国几百年一次的大发展,工资暴涨不说,房价更是一飞冲天。脑袋活络点的在中国一二线城市置下几栋房产,现在更是财大气粗。最不济的是那些当年出国的,美国早年竞争还不是太激烈,房子还可以买的起,有些运气好的在美国东西海岸扎下了根,现在虽然谈不上大富大贵,但也算是事业有成,家底殷实。如今我们的孩子渐渐长大,一个问题挥之不去:我们的下一代能够比我们更好吗?
答案是:“有可能,但并不是一定的”。他们所面临的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全球化极大地加剧了竞争的压力,自动化和高科技又使许多传统行业面临淘汰的困境。美国的中产阶级在高房价、高学费、高医疗费用的重压下喘不过气来;中国发展速度减慢,也进入一个艰难的转型时期。这个大变革的时代产生了少数赢家和众多的输家,有升入中产阶级的,也有很多从中产阶级掉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该给孩子留下什么使他们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呢?
给孩子好的基因
给孩子最重要的产业是在我们还没有任何财产的时候就开始准备了。对了,就是给孩子的基因。我们自身的基因是父母决定的,这当然没法挑。但别忘了孩子有一半的基因来自自己的配偶,这是可以选择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固然是人之常情,但如果你所倾心的女孩是林妹妹型,病病歪歪,而且有忧郁症的倾向,其实并不适合做老婆。婚姻不只是在为自己选择人生伴侣,更重要的是在为自己的孩子挑妈。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待婚姻,你会有很不一样的择偶标准:她身心健康吗?她足够聪明吗?她有好的教养能成为合格的母亲吗?同样,女孩子在择偶时也应该把健康,是否聪明,是否能成为好的父亲当成更重要的标准。
人的智力基本上是遗传决定的,后天的影响非常有限。我的一篇博文“天才是爹妈给的吗?”回答过这个问题:是的,天才是爹妈给的。如果你想让后代更聪明,就应该挑选你所能找的最聪明的另一半。中国人在择偶标准上有误区,男的太强调要找年轻貌美的,女的太强调要找有经济实力的。然而美貌如同昙花一现,财富再多也可能一夜消失,基因不好却可以影响好几代,花再多钱补习也补不回来。
如何才能知道对方是否聪明呢?这其实不是件难事,如果你与另一半一起学习或工作过,份量一掂就知道。如果是不大熟悉的,从对方本科时上的学校,读的专业摸估个八九不离十。在恋爱的早期还可以不经意地提起当年准备SAT的场景,顺便问一下考分是多少。这是因为SAT同智力测试相当接近,把它作为智力的指标也不是太离谱(中国高考考的不是智力,不适合当成指标)。另一种方法是借准备面试为理由,给他出几道脑筋急转弯的题目,是否聪明立刻一清二楚。
给孩子好的教育
教育是改变命运的重要手段。新移民来到国外,由于语言、专业的问题常常只能做比较低层的工作。但由于重视教育,他们的下一代却打了一个翻身仗。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如果你这一代已经相当成功了,那就应该给孩子钱所能买的最好的教育。
这里说最好的教育并不是说要盲目地参加各种补习,奥数、跳舞弹琴,等。有很多研究表明参加太多的课外活动适得其反,整天慢慢碌碌,却没有一样做的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包括及早地辨认孩子的长处和短处,因材施教。如果他展示出音乐天分而且也自己喜欢,那么花钱买钢琴,请老师教也是应该的。如果发现孩子在某一科目学的不好,及早采取补救措施可以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如果你三生有幸生到天才儿童,那你花钱的地方可就多了,学校提供的机会很可能不够,你需要在其他地方寻找教育资源加以补充。
最好的教育也不是说一定要进名校,更重要的是接受什么样的教育。现代社会需要的是专才还是通才?其实两者都要。全球化和专业化的趋势加重了竞争的压力。你不仅要做是美国最好的,而且还要是世界最好,不但要比欧洲人,印度人、中国人做的好,而且要好很多,因为你的工资是印度人的4-5倍。这需要非常精专。同时,科技又大大加快变化的速度,新行业不断产生,旧的不断淘汰,超强的适应能力和跨学科的知识是这个时代的特征。现在很多职位需要整合不同国家的团队,资源,管理不同族裔的员工,理解不同市场的需要。这些都需要通才的能力。同一个人既是专才又是通才当然是不容易,但有可能,这就是所谓的“T”型人才。在很多方面都有涉猎,而在某一领域有所精专,这样的人才可攻可守,既可以扫屋子,也可以扫天下。
上大学的目的并不是学一种技能或一门手艺。我非常推崇美国文理学院(所有藤校实际上都是文理学院)的通才教育“Liberal Art Education” – 4年时间的本科教育涉猎艺术,语言,文学,数学,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等不同学科。这种把人当作整体来培养的方法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和立身做人打下基础。但通才教育本身并不足够,因为学生没有一样学的很深,刚进入职场时缺少竞争力。这个问题其实不难解决,再读研究生可以在某一方面加强而成为专才。另外一种方法是在本科时学一个比较专门的专业,比如会计或计算机,工作若干年后再读一个MBA从而达到广度。
给孩子好的家风
美国人有句俗话:“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没法强迫马儿喝水。”同样,你可以给孩子最好的大脑和教育,但他如果缺失进取精神,终于还是白搭。这就引出给孩子的产业的第三个要素:家风。
家训家规是中国古代维系家族团结的重要手段。家族的子弟遵守和传承这些家训家规而形成特色鲜明的家族传统,这就是家风。作为宗族无形资产的一部分,家风多涉及立身做人,邻里关系,孝敬父母,有些还包括家族成功的秘诀。你也许会问现代社会我们的后代会听这些老古董吗?当然不会。中国古代家训家规中有很多内容是应该淘汰的,但其却精华却值得保留。老一辈的人可以通过言传身教的方法将重要的价值观,为人处世之道传给后代。因为你如果不做,社会和流行文化就会替你做,后果恐怕不是你想要的。
对我来说,最想留给后代的品格只有两个。一个是“勤勉”,另一个是“好学”。勤可以补“拙”:成功有三个要素,第一是天份,第二要努力,第三是要一些运气。天分和运气不是你可以掌控的,自己能做的只有更努力更勤奋。穷的时间勤奋相对容易,因为穷则思变,但富裕了后勤奋就难了很多,这是人的本性。“好学”包括不断加强充实自己,学习新的东西,勇于冒一定的风险。快速的社会变迁,新技术眼花缭乱的兴起和衰落都加快了“自然选择”的过程。那些不能够快速学习和适应的人很难逃脱“渡渡鸟”的命运。
孩子还没有成年的时候是你把重要的家风承传给后代的最好时机。这时孩子的世界观还未定型,教导他们还是有可能,等他们离家上大学已经太迟了。家风承传的最佳方法是身教而非言传,曾国藩那种一篇篇地写信教育子侄的法子恐怕不管用。说的太多,唠唠叨叨,孩子会觉得你很烦。身教可以给孩子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比如你想让孩子好学,你自己首先要好学;如果要孩子节俭持家,自己就应该是这样做的。说一套自己做另一套孩子当然不会把你当一回事,如果自己言行一至,成为榜样,后代听进去也并不是天方夜谭。
后记
关于财富,美国人有“老钱”、“新钱”(Old money, New money)之分。新钱指刚刚赚来的财富,老钱指是祖上传下来的钱。中国在经过土改,公私合营,文化革命后基本上不存在老钱。几乎所有的私人财富都是过去一二十年内“创造”的。也就是说,中国的富人,包括那些移民海外的,都是些新贵。他们对突然而来的财富并没有多少思想准备,也不知道如何妥善处理。这也是中国的富二代出了这么多问题的一个原因。
这篇文章是写给在美国的华裔父母的,对国内的朋友也有一定的参考。我个人反对给孩子留很多物质财富,至少不应该让他们很早就知道有大笔的钱等着他们。很多证据表明这样会减弱孩子自己的进取心,给他们做的越多,他们自己做的越少。好的基因,好的教育,好的家风,这是做父母能给他们的最好的产业。如果这样还不行,给再多的钱无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