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学校,华裔学生是学习成绩最好的群体,可同时也是自信心最低、最不快乐的群体。
在菲利蒙(Fremont)参加美国精神疾病联盟(NAMI)举办的一个精神健康讲座之后,曾是湾区高科技工程师的袁先生,对笔者讲述了他在陪伴儿子成长中的心理变化。
可能因为家族遗传的关系,袁先生的孩子小时候比较安静,看起来和别的孩子没有太多差别。但学校的老师觉得孩子过于安静,学习能力也显不足。因此,从6岁开始,袁先生就带孩子看心理医生。
教导孩子并非一味强迫
袁先生回忆过去的情景,他时常忙于工作,要经常出差,太太也有全职工作,夫妻二人对孩子的关心,尽管他们当时认为已经尽力,但现在觉的却远远不够。而且,他认为,当时自己和儿子沟通的方式存在问题。
“我和儿子有冲突了,我会用我的理念,旧有的观念强压他,说你应该这样改、那样该。”袁先生以前觉得自己那样做是对的,在经过NAMI的专业训练后,他觉得以前自己的做法有错误,这会加重患者的病情,造成他的挫折感。
家长用权威的方式,强制性的要求孩子,在华人家长中很普遍。这种教育方式,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尤其是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孩子开始有自己的看法、感受,尽管他们的看法可能很幼稚,他们的感受却会很真实。这时候,如果父母们总是强制性的要求孩子做这做那,即使是对的,是为孩子好的,孩子的情感上也可能会觉得受到了伤害。
部分家长缺乏心理教育
袁先生现在和儿子说话的方式非常温和,有时候还要跟孩子拥抱一下。孩子从父母的态度上看到了他发自心底的善意,也变得愿意和父母一起聊天、一起外出到餐馆小聚。
袁先生认为,孩子患心理疾病的原因,先天和后天因素各占一半,后天的教育、对心理疾病预防的知识,对一个家庭很重要,但遗憾的是,家长们却非常缺乏这种教育,导致一些家长在遇到突发情况时,遇到亲子之间的冲突时,不知道如何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去处理,去帮助孩子,导致悲剧——最后孩子发病。
袁先生参加了NAMI举办的系列培训,现在对于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在一般人看来,可能就像一个专家。他建议家长们不要封闭自己,要主动学习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尤其是那些孩子心理上已经出现问题的家长,更要主动寻求专业帮助,学习专业知识。
望子成龙的无形压力
华人中普遍有望子成龙的心态,袁先生也曾如此,觉得孩子应该按照自己的观念:读书、上大学、读研究所、博士生,一路下来。湾区很多高科技精英型父母也抱有类似的心态。
“可是,这会造成小孩的压力非常大,”袁先生认为,在高科技湾区一带,家长的期望已经造成孩子不知道走什么路,甚至最后走上“傻”路,走上轻生的路。因为,每个人的潜质是不同的,孩子们在学校里可能会看到,那些美国族裔同学的家长并没有给子女们施加同样大的压力。孩子可能会觉得,他没有办法满足父母们对他们的期待。
袁先生建议家长从小培养孩子发展各种兴趣,鼓励孩子参与各种活动,不要只关注读书。
袁先生希望,抱有成龙、成凤观念的家长,不要走到“不见棺材不掉泪”的地步,“我们的教育观念是错误的,我们不要望子成龙,这样给小孩的压力太大了。”
在经过一段治疗和父母的悉心照顾之后,袁先生的儿子现在已经走出了心理上的阴影,能够正常的工作学习。袁先生很开心。每周末,他们家里像美国传统家庭那样开家庭周会,一家人一起分享一周的工作和心得。在他儿子的眼里,自己的爸爸也完全变了,不再是以前那个高高在上、以权威式的姿态要求他的人,而是变成了一个可以推心置腹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