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数学家计算出,去年温市7万多间独立屋较前一年土地增值达到246.5亿元,等于独立屋每小时为业主赚进126元,缅街(Main St.)以东每小时92元,缅街以西每小时173元。根据计算,全温市房屋土地一年增值比全市一年受雇人士收入高,而温市去年全年受雇人士的收入只有192亿元。
《南华早报》报道指出,在温哥华开设MountainMath Software的数学家的伯格曼(Jens von Bergmann),观察温市近年来楼价上涨趋势,并根据温市独立屋政府估价土地价值的改变,计算出全市78,740间独立屋,一年土地增值为246.5亿元,这已比全温一年受雇人士收入的192亿元高。
报道指出,伯格曼认为他的计算得到一个结论,那就是温市最会赚钱的不是每天辛勤工作的人们,而是这些「默默赚钱」的独立屋,换句话说,独立屋业主们只要在家安坐,光靠土地增值已胜过全市打工收入。
伯格曼说,他注意到有关温市楼价太贵,无法负担房屋的辩论,并发现各方将箭靶指向流入楼市的资金来源,但却很少有人讨论,卖了房屋坐收渔利的卖方如何运用金钱,又这些土地增值而来的财富如何受到欢迎。
所以伯格曼兴起计算温市独立屋土地增值,如何帮业主赚钱,并与受雇收入比较的想法。
为了计算温市受雇人士收入数字,伯格曼使用了2010年报税年度温市家庭收入80,460元,计算出全市有26.45万个家庭,并得到212.9亿元的总收入数字。
由于家庭收入当中受雇人士收入占78%,因此2010年温市受雇人士收入应为166亿元,后来再根据每年收入增加率,计算出2015年温市全市受雇人士收入为为192亿元。
伯格曼也有计算温市独立屋的土地增值。他说,全温市有78,740间独立屋,根据卑诗物业估价局(BC Assessment)资料,他只计算土地增值的部分,即可得出每间土地价值2015年较前一年增加31.30万元,因此计算出总土地增值为246.5亿元。
伯格曼说,他参考温市家庭所有成员每年工作时间总合为62周,每周工作40小时的数字,计算出这些独立屋,每小时为业主赚126元,缅街以东独立屋每小时赚92元,缅街以西每小时赚173元。
楼价年涨25%增值高过受雇收入 卑大专家促制定非居民买房政策
针对有数学家计算出去年温市独立屋土地增值已超越全市受雇收入,卑诗大学(UBC)房地产教授萨默维尔(Tsur Somerville)表示一点都不意外,他说,通常只要楼价一年上涨25%,则房屋增值部分已高过受雇收入。
他说,温哥华家庭收入平均约为8万元,一般以收入4倍可买房屋作为房屋负担能力的合理标准,而在温哥华,以家庭收入的4倍即32万元,欲购买柏文单位都不可能,房屋负担能力恶化已非一日之寒,是很多年形成的问题。
他说,不知道数学家以土地增值收入,超过全市受雇收入两者比较的意义在哪?而他则更关注,本地人能否负担高楼价的问题,他认为,政府应该思考对非居民购买房屋采取限制,使房屋需求受到一些节制。
他建议,政府可考虑对非居民购买第二间及以上的房屋课较高的税,并非不让他们投资,而是让他们的投资成本增加,再以政府多得到的税,设法帮助一些负担不起房屋的省民,帮助他们减轻租房负担,或是帮助他们尽早买房等。
华裔业主自住叹地税增两至三成
部分收到本年地税单的华裔独立屋业主们发现,今年地税较去年大涨20%至30%多。住温西的陈女士说,去年她半年缴地税约3900元,今年最新半年地税却已是4600多元,增加700元,她说平时只靠微薄退休金过活,突然要多付地税,令她感到负担很重。
陈女士的房屋政府估价约220万元左右,往年每半年地税缴约3000多元,她觉得还在预算之内,但现在一下上涨至4600多元,她觉得有点多。
她说,之前虽然也已接到最新政府估价通知,但她就没想到对地税影响如此大。
另一名住在列治文的刘太则说,她的地税也增加了几百元,由于她和丈夫两人均已退休,最近又可能需要请人照顾丈夫,家庭支出增加不少,加地税令她感到负担沉重。
刘太说,她并不可能卖掉房屋,所以房屋增值对她完全没有意义,她比较操心的是,如果以后每年地税再加,她有可能需要请子女协助付地税,不然,可能得向政府申请延缓缴交地税。但她也担心,延缓并非不用交,延缓到最后一刻交地税,反而压力更大。
针对有数学家计算出,独立屋每小时为屋主赚取120元,陈女士及刘太都认为不认同,毕竟房屋没有卖,这些纸上增加的财富不算数,也无法帮助到家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