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少人被美国总统奥巴马千金玛丽亚考入哈佛大学的新闻频频刷屏,同时也被顺带普及了“Gap Year”——间隔年,也叫空档年的概念。
白宫声明称,“第一千金”玛丽亚将选择先度过一个间隔年,2017年秋季再进入哈佛大学学习。
间隔年在美国 奢侈而小众的选择
间隔年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英国,在欧洲颇为流行,它常指学生在中学毕业、进入大学之前做的一次长期的旅行、或者做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或者一些非政府组织的志愿者工作。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国际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生存技能,增进自我了解。间隔年就是以一种“间隔”当前社会生活的方式,达到更好地融入当前社会的目的。
在美国,间隔年尚数新鲜事物。虽然目前并无官方统计究竟有多少学生选择间隔年计划,但俄勒冈州波特兰的“美国间隔年协会”(American Gap Association)根据一项调查给出的结论是:全美每年有大约3万至4万名学生选择“间隔年”计划。这个数字和正常入学的新生相比比例非常小,不到1%。
据了解,影响美国学生将间隔年计划付诸实施的最大困难是经济问题,通常只有家境宽裕的学生才有机会对社会进行探索。
虽然美国有间隔年计划的学生数量不多,但校方的态度是比较认可的。据美联社报道,许多大学都鼓励学生晚一年入学,学生提交的间隔年计划书上只要不是太过“无所事事”,基本都会通过,校方非常乐于见到他们在小学中学大学马不停蹄的学习征途中体验一次小小的“出走”,感受和校园完全不同的生态系统。
英国间隔年逐渐降温 欧洲学生走不动也不想走了
在欧洲,上大学前选择“间隔年”早已普及,高校不仅大力支持,某些高校甚至规定学生必须有“间隔年”,然而近年来这种热度逐渐减退。
在间隔年的发源地英国,这种热度的消退更为迅猛。一方面是由于大学学费和房价高涨加重了英国家庭的负担。据英国《每日邮报》4月28日报道,最新调查发现,由于大学学费的不断上涨,英国高校学生离校时平均每人负债4.4万英镑,居世界首位。巨大的债务让英国学生难以潇洒地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除资金负担之外,欧洲学生放弃“间隔年”的另一重大原因是他们认为休学一年并不能让他们变成更好的人。
青年转型分析中心在检视了成千上万名选择间隔年的学生的背景和数据资料基础上出具了一份调查研究,研究发现20%选择间隔年的学生在16岁以前曾经旷课过,而那些直接读大学的学生只有14%曾经逃过学。
调查还显示,和那些直接上大学的人相比,安排间隔年的人自信比较低,感觉自己不能控制前途,更容易发生冒险行为。
现在英国的年轻人大多数都不认为间隔年可以帮助他们成长为一个更积极的人。而家长们的选择更加务实,越来越多人选择将送孩子出国的钱省下来留待以后帮他们还住房贷款。
中国式间隔年 少数人“尝鲜”
虽然在中国尚未形成间隔年的传统,但隐约可以看到间隔年的变形:有少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提出休学申请,将学业放到一边,尝试去创业或者旅行,思索自己的人生走向。这种“离开是为了更好地回归”也渐渐得到相当数量学校和父母的支持。
但是这对于多数学生来说仍是“奢侈品”,横亘在他们面前的是诸如如何获得学校支持、是否会错过毕业生招聘黄金时期、经费来源等一系列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