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伦多留学资讯网
加拿大最有影响力的留学专业资讯网站
文章15012浏览43324603

漫谈北美住院医师体制

个人微信二维码

最近阅览《当呼吸化为空气》(When Breath Becomes Air)一书,系美国大夫保罗-卡拉尼提(PaulKalanithi)遗著,他生前未睹其付梓(尾声由妻补缀),逝后翌年才出版,获亚马逊畅销榜首、《纽约时报》年度佳作,被译成多种文字畅销逾40国、誉为“生命之书”。

撰者为美国著名神经外科医生、作家,1977年生于亚利桑那州,获得斯坦福大学英语文学及人体生物学双学士,后获剑桥大学科学史与哲学研究硕士,并以优绩毕业于耶鲁医学院,即将获得斯坦福医学院外科教授职位、主持研究室。行医中他曾因科研成果获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最高奖。2013年,就要登上人生巅峰的保罗忽被诊出患晚期肺癌,两年后37岁的他告别妻女离世,留下遗作《当呼吸化作空气》。

我一气读完此卷,作为杏林中人尤感触良深。久未阅览好书了,上回还是《天堂际遇》、同为畴昔排行榜首之作,著者也是名医,不同的是他在濒死弥留后奇迹般恢复了,从而实录了魂游天外所历。但本书的作者就不幸运了,与死神顽强搏斗终未果、化作清风飘逝。

这个从璀璨崭露的医学新星陡沦为普通绝症患者的心路转折写真,翔实而悲催,身体力映了“上天入地”的人生角色遽变、末了直面死亡的绞痛。他并没结论升华出啥心灵鸡汤醒世恒言,仅是直落纪实,弥散着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悲怆,故平而不凡催人泪下,有于无声处听惊雷之振聋发聩震撼。

对该书的评说,媒介铺天盖地,我不赘述,感同众心领受。只就作品折射的北美住院医师训练实况寥发数言,或正似书所云的“非人性化”的培养制,无形中淘尽了医海后浪中的那瓢“风流弱水”。

美加的医科生毕业后,须当实习大夫若干年,依据所选专科的不同期限各异。这阶段相当艰辛,尤其手术科系,夜以继日工作,疲惫不堪,越高难的科目越超载苦累。像书作者所从的脑外科,耶鲁附院实习生每周法定上班88小时,但实际上常逾百。中间的吃饭多是匆匆啃个三明治,时常没完便接上活儿了,医师累的恨不得躺下睡会儿,却是弗能。

记得我1995年在美国新州医大时,闻有大陆籍的普外住院大夫因连续值班70多钟头而累倒猝毙,年仅35岁,惊遍其时当地的华医圈。还有学弟考了执照,四处寻找住院医培训单位,最后被纽约最差区的一间接受,上班皆应对枪杀刀捅、吸毒车祸等,血淋林的恶性刺激,正是因白人深谙此劣地而弃申、他才谋得空位的,悟晚矣。好歹捱至实习期满,立马回德州自开业了。

而多伦多的大医院里,实习生同样劳苦。就说小女选的内科,虽毋庸站台操刀,可各种重症日夜应接不暇,常一周轮值三次、每次26小时。我在想一昼夜无眠脑袋恐都麻木了,咋发挥正常功用?但制度就是这么订的,长年如斯,一届届的杏林小将皆是如此淌过“魔鬼训练”期的,没个好体能亟难扛下来。

故而如书作者披露,医科生99%的终都欲从事简单轻快的科业,像影像学、皮肤科、风湿病等,收入高付出少,有些个人生活保障。这自然有违最初入行宣誓的誓词,但的确大多数人戗不住,似保罗这般疯狂热爱、执意要成人杰的不多。

论起来北美的住院医培训有些狂野,简直“要人命”,医坛新手不失可怜。须知长期的紧张压力,睡眠不足,会致使神经弓弦绷得满张,极易吹弹可破,人便崩溃,这就是为何郎中队伍不乏精神病、躁郁症和自杀的。

近CBC有报道,加国34%的大夫患抑郁症,8%的在过去的一年里曾想寻死。还有一位美国的家庭医生专门收集同僚自杀的病案,不长的时间内竟累计逾1200例,认为工作环境过于紧张,自身要求又完满,体魄疲惫令他们无法避免犯错,自责自疚,加上各方抱怨他们的缺失错误,都是导致生病的诱因。这是青年医师在过劳和高度精神刺激下的身心牺牲,由体制瑕疵造成的这种状况和失误,叫他们自个来承受负担,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

高强度的超负荷运转也会削弱机体的抵抗力,免疫系统监控清除畸变的功能下降,易漏网发生了癌变的细胞、导致肿瘤形成。书作者的末期肺癌及他提及的几位同事的恶症,与之不无关系。我在美国密州的一位校友谈起,他院的一个外科才俊30出头,罹癌广泛转移,各样抗争四载无效而逝,撇下年幼儿女,亦是凄惨一例。

当然绝大多数住院医师都有幸能“安全着陆”的,故有不以为然。然最好还是尽量减少诱因,以远离凶恶、毋挑战生理极限。但愿体制未来改进,不啻实习生的福音了。

小红书二维码
  • 版权声明:本网站文章除了邹庆专栏内容以外,其它内容的版权属于原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隐藏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