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伦多留学资讯网
加拿大最有影响力的留学专业资讯网站
文章15012浏览43322270

中国中小学国际教育遭遇“寒流”

个人微信二维码

2018年11月到12月中,我花了一个半月左右时间,拜访了全国21个省市区的50多所国际学校/国际部,最东为上海,最西到克拉玛依,北至哈尔滨,南达三亚。我所调研的这些学校,基本上都是当地声誉最高的国际学校/国际部。从调研的结果来看,2018年中国的国际教育已经进入拐点,从原先的快速发展转为市场骤冷。

调研后发现三个有意思的现象:一是2018年,大部分学校国际项目新高一(10年级)招生数量减少;二是部分省市区在清理公立高中国际项目,一些项目在2018年已经停止招生;三是国际教育中国化、特色化、集团化越来越明显。

2018年高一(10年级)招生,从调研所得的情况来看,超过80%的国际学校/国际部并没有完成预定的招生指标,或者2018届高中毕业生人数远高于高一新生人数。有的学校新生人数还不到毕业生人数的一半。我所调研的是中国最为优秀的国际学校/国际部,招生情况便如此严峻,其他学校的招生更是可想而知。

在分析为何会碰到招生“寒流”时,各个学校提供的解释不一,但大致主要为三个原因。

一是学生基数减少。2018年高一新生出生年份为2003年,而2003年恰逢非典,且为羊年,导致一些对羊年生孩子比较忌讳的城市,出生率大幅下降。从数据来看,北京在2018年参加中考人数比2017年少1.4万人,降幅为18%。二是学生就读国际学校意愿削弱,既有美国政策的影响,也有一些省市区提升普高入学率,导致有兴趣就读的学生减少。如江苏省在2018年的普高入学率由2017年的50%提升到60%,三年内要达到85%。三是受国际教育政策调整影响,如公立高中国际项目取消后,新成立的国际学校在招生上有困难等。

各个学校给我的答案并非完全一致。有意思的是,在调研时,很多学校以为招生数量减少只是自己学校的个案,没想到全国普遍招生困难。这种想法我挺能理解,因为中国国际教育虽然信息量很大,但其实有价值的信息很少,业界互动交流也比较少。

虽然原因各自不同,但最终的结果却十分类似,这说明后面应该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我的分析是,除了生源在缩水之外,中国宏观经济背景疲软也导致家长付费意愿和能力在下降。在调研时,一些国际学校向我反映,来自私营企业主子女的生源人数明显下降,在经济不景气情况下,他们更加注重留学的性价比。

在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中,深圳对国际教育形势转变的敏感度是最高的。深圳知名的公立高中国际项目,学生是按照自愿原则来进行选择的。我在调研中发现,这些项目就读的学生人数在下降,这跟北京、上海知名公立高中国际项目仍然一位难求的状况形成鲜明对比。

深圳是个商务城市,且对外交往频繁,经济外向型突出。为此,深圳对国际教育形势的转变更为敏锐和快速。在2017年、2018年内,我们便看到深圳的名校毕业生申请英国名校的人数在明显增加,而2018年则出现有意愿就读国际学校的学生数量下降,在中国具有很大的风向标效应。

就读中国国际学校/国际部的学生人数减少,跟中国公立高中国际项目持续退出也有一定的关联。我在调研时看到,有些区域的公立高中项目招生前被教育主管部门突然叫停,而当地私立的国际学校并没有成熟起来,因而使得整个区域国际教育市场低迷。

面对市场的转变,中国的国际教育也出现了中国化、特色化、集团化三个明显的变化。在中国化方面,一些国内的教育集团或者国际学校在尝试开发结合中西教育精髓的融合课程。这具有比较大的市场空间,如果一旦中国全面推行12年义务制教育,具备中国化课程的国际学校/国际部会更有前景。

随着竞争的加剧,特色化的趋势也是越来越明显。当然,这也是国际教育的优势所在。各个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生源质量等因素,在课程上、学生管理上形成不同的模式。如在学校常见的手机管理模型,我便看到了完全放开使用和严禁使用手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管理模型,但两者的最终效果都挺不错。

集团化是另一个很明显的趋势。中国国际教育经过10多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出现了枫叶、中加等一批大型教育集团。因具有比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具备成熟的办学管理体系,使得在一些急需国际学校的区域受到欢迎,当地政府会给予颇为优惠的政策,使得这些大型教育集团能够快速发展。

2018年,中国国际教育进入到了一个重要的拐点。从原先高速发展转为市场变冷,具体表现在招生困难,申请英美名校的难度增加,个别学校/国际项目难以支撑而倒闭。

潮水退了才知道谁在裸泳。中国国际教育在未来的几年内将会进行一轮残酷的优胜劣汰,必然会有一批国际学校/国际部倒闭。面对这种市场变化,选择一所靠谱的国际学校/国际部是中国家长需要更加慎重考虑的事情。

小红书二维码
  • 版权声明:本网站文章除了邹庆专栏内容以外,其它内容的版权属于原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隐藏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