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伦多留学资讯网
加拿大最有影响力的留学专业资讯网站
文章15008浏览42937539

被宠坏的中国小留学生 与美国寄宿家庭合不来

个人微信二维码

在赴美留学不减反增的浪潮中,赴美就读中小学曾一度因其高昂的学费投资以及对学生自理能力要求较高而让很多留学家庭望而却步。然而,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家庭对于素质要求的追求,让越来越多的家庭有能力也有意愿将孩子送往美国就读中小学。“低龄留学”这一标签,也逐渐在赴美留学的热潮中挣得一席之地。

根据《2016中国留学白皮书》显示,中国赴美低龄留学生的年龄已开始呈现出越来越小的趋势,赴美留学的大潮已从本科、研究生提前到了中小学阶段。2015年赴美中学生数量达到了2013年的1.5倍,中国已成为美国高中留学生第一大来源国。

赴美小留学生数量逐年攀升的直接结果,就是越来越多的孩子需要住进美国人家庭。很多家长都在考虑应该寻找怎样完美的,符合预期的寄宿家庭,却很少理智地站在自身角度去考虑作为父母应该如何配合留学生完成进入寄宿家庭的过渡期。

家长要适当降低对  美国寄宿家庭的期待值

寄宿家庭美国当地可合法为外国留学生提供有偿服务的住宿形式。寄宿家庭往往和当地大学的语言学校有合作关系,比如特拉华大学的语言学校就拥有179个寄宿家庭为本校国际生提供住宿和其他生活服务。特拉华大学国际办公室曾表示,美国当地的寄宿家庭大多经济状况良莠不齐,但均具有为留学生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能力。而面对如此“现实的”情况,中国留学生的家长似乎对寄宿家庭期待过高了……

“我们孩子来美国以后,要住大房子,家庭成员必须是白人,男女主人都是高收入才行”!“一定不能跟黑人住在一起”!“家里面养狗也不行,我们孩子受不了狗毛”。“每天都要帮我们孩子做饭,也要帮她提高英语”……

以上这些,只是很多留学生家长所谓“合理要求”里的一部分,而也恰恰是这些“合理要求”吞噬了小留学生本该美好的寄宿家庭生活。

在美国,愿意敞开家门接纳国际学生的美国家庭基本上都是温暖且有爱心的。更有些住家,本身就非常热爱中国文化,喜欢跟中国学生交流。遇到这样的寄宿家庭是小留学生们的幸运,也是家长的幸运。但是,中国家长要明白,寄宿家庭并不是自己在美国的“代言人”,没有绝对义务和责任帮助自己教育孩子,不应该对寄宿家庭在情感上产生“我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这样不理智的要求。

很多中国家长其实对美国社会了解甚少,却因为各种影视作品的影响而一厢情愿得美化资本主义社会,觉得美国人都是住在大房子里的精英。这是很幼稚的。

位于波士顿某寄宿家庭为留学生提供的单人房间

在美国,很多家庭的经济条件并不尽如人意。他们没有大房子,男女主人也不是高收入人群,并且因为地理位置的不同,思想上也会相对保守。在他们看来,接纳国际学生入住就如同接纳一份工作一样,尽力完成即可。对他们来说,保证学生人身安全和有地方住宿生活,就已经是完成了自己的责任。至于学生们是否能够取得好的学习成绩,能不能开心生活,就要看学生本人了。

因此,中国家长需要端正心态去正视美国的寄宿家庭文化。不应该感情用事得去给美国住家“发号施令”,更不应该丧失理智得对中介机构“大肆施压”。这样做,只能适得其反,最终只会增加学生得心理负担,导致学生跟美国家庭之间的矛盾不断扩大。只有理智的家长,才能有理智的学生。

寄宿家庭中做家务是必修课 中国家长的过度骄纵无异于慢性毒害

在中国家长们看来,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的都不重要。这样下来,小留学生们一出国才发现,自己要做很多从来没有做过的家务。因为在美国寄宿家庭里,做家务是孩子们的必修课。

Jose是我认识的一家美国人,他们家里寄宿了4位国际高中生,有中国人和韩国人,且男孩子巨多。在Jose家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每天晚上大家要一起吃晚饭,交流一下当天发生的事情,然后学生们轮流洗碗、打扫厨房、倒垃圾。今年,Jose家已经住过十几个国际学生了,这条规定却雷打不动从未变过。

我曾经跟住在这儿的中国学生Ken交流,他告诉我,正是因为大家每天都在一起吃晚饭、做家务,才让所有人活得更像“一家人”。大家分享生活中的喜悦和困惑,然后每个人都感到为这个“家”做出了一点贡献,彼此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深,“家”所带来的归属感也越来越强。

因此,如果家长相信留学要趁早,那么,也请相信做家务需趁早的道理。因为培养孩子做家务就是中国家长的必修课。不要对孩子过度骄纵,不要养成他们依靠别人的习惯,更不要鼓励他们形成“只要学习好,一切都会好”的想法。教会孩子们做家务,鼓励孩子们积极帮助美国住家,可以在带给别人快乐的同时,让自己也建立起归属感。家务做的越多,人也会变得越勤快。毕竟,孩子在大洋彼岸不仅身体上需要一个能寄宿的地方,心理上更需要一个安稳的“家”的概念。

孩子出国后需要精神陪伴 家长的自我提升非常重要

为人父母者,在孩子如此年幼时,便将他们送出国门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当孩子来到美国后,为了他们能在美国顺利生活,很多家长就一头扎进工作里,忙得是不亦乐乎。他们中的大多数认为,只要能保证孩子在前方不缺钱花就行了。但实际上,除了钱以外,与这些快速成长的孩子在思想上保持同样的步调才更加重要。

我曾经结识了一位就读于波士顿当地的中国高中生,谈话中她曾经提到,正值美国大选季,每当她兴冲冲在电话里跟自己的父母讲起美国高中同学对大选的态度和自己的感受时,爸爸妈妈竟然都弄不清楚两位总统竞选人分别是谁或者有着怎样不同的立场。她说,无法与远在家乡的父母产生精神层面的共鸣,多少让她心理感到了失落。

现在,电子产品的兴盛让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元化。很多英文原版书籍,都有了中文翻译版本。平时工作之余,家长们多关注一些教育资讯,利用各种途径多读一些有关美国历史、美国社会文化和美国教育专家撰写的如何教导孩子等的书籍,不仅对于自己知识储备的提升将大有帮助,还能在孩子与寄宿家庭生活出现问题时,从更加理性和客观的角度帮助孩子分析问题,打通思想上的“结”,协助他们更快走出负面和消极的情绪,从生活的细微之处获得正能量。

不要忘了,即使远隔千里,父母们依然是学生们的“首席教育官”。家长的眼界开阔了,思维灵活了,内心也会更加笃定和自信,才不会当孩子前方遇到事情后就乱了阵脚、患得患失,也才能保证从后方将正能量源源不断输送给小留学生们。

如何在孩子来到美国以后,给予他们正确和必要的引导,帮助他们与美国寄宿家庭建立起信任,度过生活和心理的过渡期,是对中国家长处世智慧和教育能力的巨大考验。管理孩子在美国的生活,就如同管理一个企业一样,要“恩威并用”。用正确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不包庇不纵容学生的错误行为,不掩盖不粉饰他们的缺点和不足。同时,也要给小留学生们适当的自由,鼓励他们放开手脚去接触陌生的人和事。对未知世界不应该因恐惧而停滞不前,而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对世界产生好奇。永远都敢走在孩子前面,拉起他们的手,带领他们一点点淌过生活这条看不见深浅的河。即使偶尔弄湿了衣襟,也能做到不慌不忙。这样的家长,才能被称作合格的“首席教育官”,才能有底气让孩子加入“低龄留学大军”,才能有自信给孩子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小红书二维码
  • 版权声明:本网站文章除了邹庆专栏内容以外,其它内容的版权属于原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隐藏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