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越来越早”说的正是现在我们所经历的出国留学的趋势。当你的家庭为孩子提出“留学”这个想法的时候,除了经济上、信息上的准备,你的内在心理准备好了吗?
慎重地做出一个负责任的留学决定,你需要考虑留学的动机、获取和筛选信息的模式、做出决策的家庭动力三个方面。本篇为第一篇,先讨论留学的动机。
留学的起心动念在哪里?
你还记不记得,留学这件事是如何成为家庭目标的?做决定的过程常常是很多综合因素模糊作用的结果,但很多人未必对其保持觉察,结果是孩子留学后遇到难题束手无策,家长则质疑自己是否当初做了错误的决定。
其实人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惯性,这只是正常的心理机制。重要的是怎样在准备阶段更好地预防未来一出问题就打退堂鼓的局面?回溯起心动念可以帮助你对于留学的动机更加清晰,从而找到克服困境的内在力量。
留学的驱动力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
“动机”可以分成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对某件事本身的兴趣(学习自己理想专业、未来从事自己理想职业的可能性)所带来的动机,存在于个体内部而不依赖于任何外部力量(奖励、赞扬等)的驱动。
有些家庭在做出留学决定的时候是受外在动机的驱使,比如“张三李四都送孩子出国了,我家孩子也不能落后”——这是与他人比较、寻求外部认可的动机;比如“国内的教育太严厉、竞争太激烈,国外环境要宽松一些”——这是避免学校教育中可能的负面反馈的外部动机;再比如“国内学历不值钱了,海龟更吃香”——这是追求未来社会地位、经济报酬的外部动机。
这些外部动机会促成留学的决定,但是很难维持留学的笃定,这是因为外在动机和留学这件事本身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在留学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这些外在动机就很难再起作用,毕竟想逃开的困难总是会不断出现,想寻求的认可总会被困难抵消。
与外在动机不同,内在动机在困境中是无可比拟的最佳动力,因为它与留学本身直接有关,孩子会因为对世界某一领域的好奇、兴趣、成就而付出努力,即使到了国外遇到语言的挑战、遇到同学关系的压力、遇到学业竞争的挫败,孩子的内在动机都会像一束光照亮他们坚持下去的道路,因为他们想要的不是舒适或者表扬,而是真心想了解、想成就一些东西。
所以做出最后的决定之前,请一定要花时间想想孩子对什么真正感兴趣?孩子有什么事情是即使没有任何褒奖、甚至没有任何结果,也愿意投入时间精力去做的?和孩子聊聊他/她对于出国留学的画面是什么样的:想收获的是什么、担心的是什么,那个目标是不是会带来足以帮他们克服危机的力量。
出国留学是为了逃避什么还是为了成就什么?
问完上面所谈的问题,也许你更困惑了——“孩子不知道他/她想要什么,作为家长的我也不知道!”内在动机的发现确实不是一件易事,有时需要一些“试错”,所以与其说内在动机是一个结果,不如说它更是一个发现自己内心动力的一个历程。
在这个历程里常常会出现两种力量相互作用,一是想要躲开一些事情的力量;二是想要成就一些事情的力量,整个历程就是学会理解自己不喜欢的和喜欢的分别是什么,并且为自己的决定负责任。
举个例子,如果孩子在国内上学的时候因为老师批评、成绩排名、升学压力而倍感焦虑,他/她有可能会为了逃避这些压力而想要出国留学,因为他/她“听说”国外的学校轻松自由、没有作业、没有排名;先不论轻松自由是不是一个伪概念,且说轻松自由、没有作业在十几岁听起来美好,到二十几岁呢?
如果有了轻松自由的环境,孩子会去学习什么感兴趣的东西或者做什么感兴趣的事情呢?这样的探索历程可以帮助孩子清晰未来可能的收获和代价,那么在留学过程中遇到学业或者人际关系压力的时候,仍然能对已经收获的益处保有感恩、在不断出现的困难中抱有希望。
很多家庭决定孩子要不要留学时,常常是从搜集信息开始的。但是选择一个新的国家求学,也是选择了一个新的生活方式,甚至是一个新的自我身份,这个旅程充满无尽的可能性,帮助孩子打开一份天地宽阔的未来,请从帮助他/她建立一个对内在/外在动机、躲避/成就驱力清晰、平衡和负责任的心理机制开始。在下一篇中,我将关注整个家庭怎样搜集信息、筛选信息,又是怎样受到不同信息的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