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伦多留学资讯网
加拿大最有影响力的留学专业资讯网站
文章15012浏览44700540

这些华人家长常做的事,正在拔苗助长

个人微信二维码

几乎每一位华人家长都希望将来自己的孩子能“获得成功”。为此,我们从胎教就开始着手,帮助孩子成长。但是,越来越多的父母发现,为什么教育中的困惑越来越多?为什么那些培养哈佛女孩、斯坦福男孩的窍门在自己孩子身上行不通?有些父母越挫越勇,屡试屡败,不仅孩子没有送入藤校,反而搞砸了亲子关系。

那么,当一些被其他人证实了的好的教育方法,在自己这里推行受阻时,应该怎么办呢?

我的建议是,当我们在对孩子的教育中遇到问题时,首先需要质疑的是我们的措施、方法。可能我们的措施、方法是多少人的实践总结,是有专家背书的,但是,不一定适合我们的孩子,因为每个孩子是独特的。

想明白这个问题后,许多教育中出现的困惑都会迎刃而解。比如最常见的,逼迫孩子练琴、作奥数等等。不是每个孩子都喜欢学琴,也不是每个孩子数学都能学好。当我们试图把自己的孩子强行塞入所谓的标准化的套子时,很可能就把孩子天然的优势掩盖、甚至损毁了。那就是在削足适履。

在课外班、家庭生活中,家长有时候有意无意地让孩子趋于标准化。和大家上一样的辅导班,参加一样的课外活动,随大流,生怕掉队。孩子没有跟上其他人的节奏,便觉得孩子发育迟缓。这类例子相信大家身边都有不少。可是真的让孩子和大多数孩子一样时,其实又丧失了独特性,缺乏竞争力。即使是在拼分数的大形势下,如果一味地比拼分数,恐怕也不是上策。真正的上策是家长要学会接纳孩子天然特点。

孩子出生时,家长都会觉得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不同,自己的孩子最可爱,怎么看都喜欢。可是随着孩子的成长,家长们对孩子独特性的认识就容易模糊,忘记了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不同。

孩子的独特性不仅体现在面貌外观上,更体现在内在特质上。比如性格、气质、胆量、思维方式、行为特点、爱好、脾气等等各方面都不同。我曾见过一对双胞胎,一个整天乐呵呵的,一个整天哭哭啼啼。一个受精卵分裂的都有如此大的区别,更何况其他个体。

我们有一种传统观念,认为内向、胆小、爱哭等等这些不讨喜的特点都是缺点。其实从客观来说,这些仅是特点,没有对错,更无所谓好坏。当孩子表现出一些家长不大欣赏的特点时,家长应该给予的是接纳,而非否定、反对。

有些特点是能够逐步改变的,有些随着年龄的增长能改变,有些很难改变。其实联系自身,我们成年人的诸多自己不满意的特点改得又如何呢?

当我们以接纳的心态为基础,再去引导孩子改变一些特点时,至少家长的心情会平静很多,不至于太紧张、焦虑,也不会为孩子改得慢或改得少而烦恼。

观察过新生儿的父母都知道,孩子刚出生那些天进步神速,从只会动头部,到会动手、会动脚,进步是一点点来的。其实,不仅新生儿如此,成年之前身体和大脑始终是这样逐步发育的,各种能力的养成也是循序渐进的。

一些家长也容易忽略孩子在不同阶段的成长规律,或者根本对此茫然无知。我也曾经是这些家长中的一员。迪迪四五岁时,家里出现了一只蟑螂。他蹲在那里很好奇地看着时,我出于一念之差,卷起本杂志拍死了蟑螂。本来想让迪迪觉得蟑螂不可怕,但这种野蛮粗暴的方法反而让孩子觉得昆虫是危险的。

还有一个朋友的例子。有位女友希望孩子从小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不让孩子睡懒觉,周末也会早早把孩子喊起来。她不知道小孩的大脑和身体发育需要更多的睡眠。在工作日,孩子要上学,按时起床有必要。既然休息,为何不让孩子多睡会儿呢?

而她叫儿子起床,儿子没睡醒、起来情绪不高,有时候还发脾气,她又不开心,说儿子不懂事、不礼貌、没规矩,儿子更不开心。她喜欢周末带孩子出去逛街、吃饭,儿子不喜欢,嫌人多。儿子想去公园游乐场玩儿,她又觉得浪费时间,懒得去。结果常常是吵闹一通,两败俱伤。

在孩子成长期,父母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伤害。违背自然规律的事情往往没有好结果。每一位家长都应该从孩子出生时,就学习一些孩子成长规律的内容。

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并非建议家长放弃对孩子的引导、管教、智力和能力的开发。而是说,在了解孩子的年龄限制的前提下进行这些教养,更容易让孩子接受,家长也避免由于希望过大而引发失望。

同时,让孩子做符合年龄的事情,也是让孩子脑体充分成长,利于人格的完善和心理的健康。反之,如果我们过多地强行地干预,不让孩子做适合他们年龄的事情,肯定对于他们的心理发展有不利的影响。

家长要 “活到老学到老”,对于自己的言行中的不妥当的地方,应该积极改正,给孩子做个榜样。当我们被孩子拒绝时,建议从孩子的角度考虑一下,是否我们的要求不合理?提法不适当?还是沟通不彻底、孩子没有明白?如果确实是我们的问题,那么我们应及时调整。

随着孩子认知的成长、独立意识的加强,他们的思辨能力也在加强。因此,当我们说了一些观点后,很可能出现被孩子否定。这个时候家长可能觉得没面子,可是换个角度想,孩子已经有能力独立思考了,并且敢于挑战权威,是非常可喜的。

家长都希望孩子有知识、有文化、有理想,那么自己也不能太差。从自身进步的层面来说,家长也不应该放弃学习,至少要在自己的职业、兴趣爱好方面不断精进。

小红书二维码
  • 版权声明:本网站文章除了邹庆专栏内容以外,其它内容的版权属于原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隐藏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