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留学人数再创历史新高。留学生们如何才能尽快适应初到国外的生活,安然度过“断奶期”?对此,留学专家建议,留学生尤其是低龄化留学生,要改变自己在国内常年“被安排”的习惯,多与人沟通,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种学生社团活动,尽快让自己融入当地环境。
去年留学人数再创新高
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几年留学人数不断增多,2013年的人数超过41万,其中赴国外读本科和高中的人数增长明显。从2009年开始,中国超越印度,成为美国最大的生源国,2013年中国留学生在美国所有留学生中占比达到28.7%。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学生留学的低龄化趋势也日益明显。
留学生初到国外,普遍反映有语言障碍和对文化背景差异不适应。对此,专家建议,留学生到国外后要多与当地人交流,尤其是国外的年轻人,这对了解当地文化、适应学习环境很有帮助。留学生还可适当参加当地社区活动,以利于更好地提升语言能力、熟悉当地文化。另外,在很多国家,中国留学生有自己的“社团组织”,如学友会、学联等,其中的学长会给出一些租房子、买东西等方面的指导。
特别提醒,留学生如发生交通事故或与学校发生纠纷等,要与中国驻外使领馆取得联系并求助。
低龄留学生应改变“被安排”习惯
近年来,想让孩子在初二、初三出国留学的家长逐渐增多。家长让孩子过早地就走出国门,无非是由于现在中学申请国外留学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家长会考虑让孩子提前走,进入中学阶段后,就能够拥有一定的留学经验,以此避免激烈的竞争。
实际上,我国幼儿以及小学阶段应试教育的缺陷并不明显,因此出国留学并没有绝对的优越性和必要性。对于留学,家长可以为孩子在幼儿以及小学阶段做好相应的准备。首先,语言是备战留学的重头戏,生活和学习都需要与本地人交流,假如各方面无法沟通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其次,注重孩子在艺术、体育方面的爱好培养;最后就是加强孩子独立能力的培养,让孩子独立完成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事情。
据了解,学生在国外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出国前最容易忽视的问题,就是语言薄弱和内心的孤独感,这两个问题其实也是相互影响的。小留学生普遍会面临很多问题,首先是独立生活。低龄留学生出国后,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要摆脱对父母的依赖,逐步独立。这对习惯“被安排”的低龄留学生而言,需要一段过渡期;其次是沟通困难。低龄留学生在国外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文化冲突,这集中表现在出国前对相关国家的文化背景缺乏了解,不乏因为难以抗拒的文化冲击,最终选择放弃留学;另外是心理压力。心理压力是他们适应在国外学习和生活比较重要的一关。
多做准备多学会融入
一般来说,低龄留学生心理发育呈现出过渡性、矛盾性、精力充沛和冲动好动等特点,但自我认识和人格特质还没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也正处于形成过程中。也正因为如此,低龄留学生在出国前需要做的准备也要更多一些。比如,出国前提升口语能力、锻炼独立的生活能力、入境前对国外文化背景多做功课等,这样他们能更快地适应国外生活、学习环境。
一些低龄留学生称,在国外很难融入当地生活,陷入消极的情绪。“要多做准备,首先,语言方面的准备,前期的语言铺垫很重要,最好提前做好相应国家语种的准备;其次,了解意向留学国家的文化和学校,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想要留学的目的以及家里的经济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国家和学校;另外,学生自理能力的锻炼。在即将踏入留学国家之前,锻炼自己独自处理问题的能力。”某留学机构总监马宁认为,要走出这种情绪,就需要自己保持清醒认识,一定要学会照顾自己、尽快掌握当地语言、有较正面的自我认知和积极心态、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种学生社团活动、常与家人进行沟通等。面对学习和生活压力,一定要学会进行积极正面的思考,多与人沟通,融入当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