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伦多留学资讯网
加拿大最有影响力的留学专业资讯网站
文章15012浏览44695815

西方是如何教育自己孩子的?

个人微信二维码

   

    临近的日本,大学生有许多方面和中国大陆的大学生不同。

    首先是他们大多是自己在外面租房子,因为日本的大学很少有学生宿舍,即使有的话,也大多提供给留学生住。
    其二,几乎90%的大学生都在勤工俭学。有的在当家教,有的在餐馆里端盘子,也有在麦当劳和肯德基打工。在日本,不管你多有钱,父母是大款大官,如果自己的人生中没有这么一种勤工俭学的经历,会被人看不起,是“纨绔子弟”、“公子哥儿”。
    其三,日本的大学生很喜欢组织学生社团,在校园里,到处可见学生社团活动广告和募集成员广告。
    其四,日本的大学生独立性很强,许多人即使是在家乡上学,也想要搬出去一个人住,因为“大学时代”是一个人“独立”的开始。这种独立还体现在经济上。
    东京学生协会的一项统计说,在东京读书的大学生中,拿父母亲的钱做学费的只有54%,剩下的人全是自己打工挣钱支付学费和生活费。而学费由父母支付的人中,80%的人的生活费,是靠自己打零工挣得。也就是说,读书全靠父母的人,不到总数的20%。
    但中国的大学生过于“被保护”。好多人觉得拿父母亲的钱上学,是天经地义的事。更有人觉得,结婚时由父母亲买房子,也是父母的应尽义务。但日本的大学生会认为,花父母亲的血汗钱是最大的不孝。因此,东京地区年轻人结婚时,85%都是租房子结婚,一般工作10年后,才会有能力支付头金买下自己的房子。
    一位日本跨国公司的副社长(副经理),年薪是3000万日元(约240万元人民币)。他的独生女结婚,一分钱都没有给了女儿。而女儿说:“我和我爱人是积蓄够了办婚礼的钱,才办婚事”。这位副社长说:“孩子的生活应该由他们自己去筹划,他们都有自己的工作自己的收入,没有理由要父母亲掏钱给他们办婚事,除非他们实在揭不开锅”。结果,她的宝贝女儿租了一间2室一厅的旧房子做了新房。
    日本社会有这么一种良好的风气。
    眼下的社会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则是意志和毅力的较量。没有吃苦的精神和能力,是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的。各国家长普遍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吃苦精神。在日本,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许多日本学生在课余时间外出劳动挣钱,在养老院照顾老人,做家庭教师等来挣取自己的学费。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全家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上一个小背包。“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来背。”
    不仅是日本,其他西方国家也是这样。比如美国也是这样。
    美国南部一些州立学校为培养学生独立生存和社会适应能力,特别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方能予以毕业。”条件似乎苛刻,但却使学生们获益匪浅。家长对这项活动全力支持,没有一个“拖后腿”、“走后门”、“搞小动作”的。美国的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美国孩子不管家里多么富有,12岁以后都会帮着邻居或父母剪草、送报,赚取零用钱。4岁的詹妮每周六要去餐馆打工,母亲告诉她,你完全可以在家里帮妈妈干活,照样可领取工资。但詹妮觉得在家赚自己母亲的钱不是本事,她一定要去外面赚钱来表示自己有自立的能力。
    美国人是这样教育下一代的:
    一、注重培养孩子的平等意识。走进美国家庭,你会看到各式各样的玩具和儿童读物放在令孩子能拿到的地方,墙上门上贴满孩子们的“美术作品”,父母亲很少强求孩子的言行,甚至不强求孩子称呼他们爸妈,孩子们像伙伴似的直呼长辈的名字是很自然的事。父母与孩子说话永远是蹲下来,他们认为,孩子虽小,但也是独立的人,所以应蹲下来。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充分提供参与和表现的机会,无论结果怎样总是给予认可和赞许。
    二、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美国父母看见孩子在墙上乱画,用嘴咬玩具,拿剪刀在书本衣服等物品上乱剪乱画,他们会笑嘻嘻的,很高兴孩子学会了某种技能,而不是痛惜某件东西被孩子损坏了,然后耐心地告诉孩子一些操作上的技巧和知识。在美国,孩子7-8个月就可坐着特制的桌子自己抓饭吃。他们不担心孩子弄脏了衣服。
    三、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在美国,父母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孩子从小睡小床,稍大后单独有一间房子。在孩子处理日常事务上,父母只帮孩子做一些当时年龄还无法做到的事,凡孩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都尽量由孩子自己去完成,比如两岁孩子洗澡时,妈妈只帮孩子放好水,脱下衣服,然后孩子自己爬进澡盆,在水里玩一会就自己抹香皂,洗干净后再自己爬出澡盆。绝大多数18岁以上的青少年,都自己挣钱读书。因此,美国社会上的一个清洁工人、一个跑堂的,也可能是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一分子。
    四、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美国小学在课堂上对孩子从不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而是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眼光引向校园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他们没有让孩子们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而是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们怎样去思考问题,他们从不用考试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尽全力肯定孩子的一切努力,去赞扬孩子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
    而在德国,家长也从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事情。法律还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如给家人擦皮鞋等。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义务感。
    在加拿大,为了培养孩子在未来社会中的生存能力,家长会有意识地训练孩子学会独立生活。在加拿大一个记者家中,两个上小学的孩子每天早上要去给各家各户送报纸。看着孩子兴致勃勃地分发报纸,那位当记者的父亲感到很自豪;“分这么多报纸不容易,很早就得起床,无论刮风下雨都要去送,可孩子们从来都没有耽误过。”
    在瑞士,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成为无能之辈,从小就着力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譬如,十六七岁的姑娘,从初中一毕业就去一家有教养的人家当一年左右的女佣人,上午劳动,下午上学。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锻炼劳动能力,寻求独立谋生之道;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习语言。因为瑞士有讲德语的地区,也有讲法语的地区,所以一个语言地区的姑娘通常到另外一个语言地区的人家当佣人。其中也有相当多的人还要到英国学习英语,办法同样是边当佣人边学习语言。掌握了三门语言后,就去办事处、银行或商店就职。长期依靠父母过寄生生活的人,被认为是没有出息或可耻的。……
    中国官媒总是在诉说西方社会的堕落,但面对真实事实,却应该感到惭愧。而中国民众,在如何对待孩子、教育孩子成为有出息的人时,尤其应该学习西方社会的价值观和方法论。
小红书二维码
  • 版权声明:本网站文章除了邹庆专栏内容以外,其它内容的版权属于原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隐藏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