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名校并不能给亚裔提供未来职场上不受歧视的保障!本文揭示了美籍华裔关注的严峻社会挑战和人生考验。美国人心目中亚裔的印象为:自扫门前雪,不关心社会,甚少参与公益捐款,不关注政治,与主流格格不入;部分华裔家长仅注重孩子的数理化培育,缺乏训练情操和社交能力。
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家长只关心孩子四年学业,忽略建树四十年人生的资质”。其结果是:大公司通讯录里华裔一般清一色在底层,经理以上几乎没有华裔,而第二代的命运几乎如出一辙。与华裔形成对照的是印裔抱团、下决心改变命运,现已从亚裔圈里脱颖而出,值得深思。
大学招生季已经进入尾声。在未来几天,数百万高中生将收到录取或拒绝通知。然后,他们将有几个星期的时间来选择究竟在哪里渡过大学生涯。
大学招生过程令许多学生和家长倍感焦虑,但亚裔美国家庭的焦虑尤为强烈。原因在于亚裔美国人比其他群体更相信在一所精英大学(最好是常春藤大学)就读,是通往成功职业生涯的关键步骤。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亚裔美国人在接受高等教育时,对大学声誉的期望过高。总的来说,亚裔美国人宁愿做排名前十大学中低于平均水准的学生,而不愿意在排名前100的学校中名列前茅。一些心理学研究显示,白人学生的倾向性恰恰相反。
我们的研究显示,亚裔美国人通常将成功定义为在高中毕业典礼成为演讲者;就读精英大学并从事医学,法律,科学或工程等方面的职业。至少存在一个注重大学声誉的明确理由:精英大学的毕业证书被视为防止劳动力市场遭受歧视的保护伞。
对品牌的重视,可以部分解释为什么如此众多的亚裔组织加入针对哈佛大学和其他常春藤联盟学校涉嫌限制亚裔学生录取名额而引发的法律诉讼。这些团体已经敦促教育部和司法部对上述指控进行调查。
但也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亚裔对精英证书的执念可能是错位的。根据Business Insider 2015年的调查,财富500强中前10公司只有一位首席执行官获得藤校本科学位。前100公司中,只有30%美国出生的首席执行官就读于精英大学。
最近一份有关顶级技术企业领导力多元化的报告发现,亚裔美国人是最不可能晋升为管理层和高层管理人员的种族群体。白人(无论性别)出任行政管理岗位的可能性为亚裔的两倍。虽然白人女性正在突破玻璃天花板,但亚裔女性却并非如此。
亚裔美国人的收入也落后于其他族裔。受过大学教育出生在美国的亚裔男性的收入比白人男性少8%。尽女性的收入可能与白人女性相类似,但她们担任管理岗位的可能性小于后者。
对于亚裔美国人为何在职业生涯遭遇玻璃天花板至少有两种解释:
通过与企业领导人的多次访谈,我们了解到亚裔美国人被普遍认为不具备领导能力,因此给与晋升乃至成功的机会甚微。造成上述现象的部分原因在于刻板印象。人们通常认为亚洲人聪明、勤奋、专注、安静以及技术能力出众,这些特质使他们成为理想的雇员而非领导者。这种陈旧的观念非常根深蒂固,以至于即使亚裔员工愿意承担风险进行创造性工作,主管人员往往仍然倾向提升其他族裔下属。
但我们的研究也表明,亚裔对于公众活动的参与程度较白人和黑人为低,而这类活动的参与度公司领导力密切相关。根据目前的人口调查,17.9%的亚裔美国人参加志愿服务,而白人的比例为26.4%,黑人的比例为19.3%。我们对2016年亚裔美国人调查分析表明,只有59%的亚裔美国人做慈善捐款,而白人中的比例为68%,黑人中的比例为65%。工作之外社会活动参与度的缺失阻碍了亚裔美国人职业生涯的发展。
随着企业界逐步致力于解决偏见问题,亚裔美国人也应该认识到:大学期间及毕业以后的表现,比就读哪种类型的大学,更加能够影响将来的成功。至少,上述认识应该有助于缓解正在迫切期盼招生通知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们的焦虑。
作者:Jennifer Lee,系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教授,Karthick Ramakrishnan,为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公共政策教授。两位作者合著新作《在种族多元化的美国重新定义成功》即将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