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孩子从3岁到7岁,辗转折腾三个学校,很早就想写一篇文章分享这四年择校的心路历程!因为忙,也因为懒,就拖了下来。昨天,一位爸爸在国际学校择校群里的提问刺痛了我,因此决定分享近期关于孩子择校的一些思考!一家之言,抛砖引玉,希望能引发大家的思考!
这位爸爸的问题大意是:“孩子很有个性,不太适应公立学校的生活;自己非常忙,没时间管孩子 ,所以想问问哪个国际学校还有名额,能转的进去?”如果不是过了口无遮拦的愤青年纪,我一定会在群里问问他,这孩子是您亲生的吗?
冷静下来想想,自己当年何尝不是一拍脑袋就把孩子送进了国际学校呢!而身边这种完全不了解国际学校特点就跟风把孩子送进国际学校的“非亲生”父母真不少。
四年前,因为孩子说喜欢外教,也因为我自己对公立教育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深恶痛绝,不顾家里老人的反对,我把三岁多的儿子送入B国际学校(能收中国籍孩子、走国际教学体系的私立学校)K3级。回想当年的决定,真可以说是无知者无畏,这四年自己的成长用“蜕变”来形容一点儿都不为过!
孩子进入B校后,我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是时间冲突。那时候我还在全职工作,算不上特别忙,但每天朝九晚五的坐班还是必须的。国际学校的特点之一是假期多,国内国外,逢节必放,连家长会、教师培训都要放假;需要家长参与的活动也特别多:每月一次的外出、万圣节、感恩节、国际日各种活动层出不穷。除了假期和活动,孩子放学后的聚会活动也是一个大问题。全职工作的家长很难有时间参加这类聚会,孩子融入也会困难一些。从孩子所在班级的情况看,国际学校80%以上的家庭父母至少有一方的时间是自由的。
国际学校第二个对很多家长会形成挑战的特点是英语交流和文化问题。以B校为例,幼儿园阶段英文比例是50%,但是外教主班,家长会和日常沟通都需要英文交流。我的英文是典型的中国式哑巴英语,读比听好,写比说强,学了13年停了6年基本都还给老师了。另外,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很多外教老师很难理解中国父母的关注点,而外教关注的问题中国父母往往重视不够。
国际学校第三个值得家长关注的特点是每年打乱分班。这个特点有利有弊,对开朗、外向的孩子来说可能利大于弊,但对一些胆小、谨慎的孩子,特别是低龄孩子来说可能就是很大的问题。我的儿子就属于极度敏感型的孩子,好不容易和K3的老师、孩子混熟了,K4打乱分班,又是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学,孩子一直处于安全感缺失的状态。
国际学校的第四个值得家长关注的特点是没有教材!!没有教材本身也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但在目前国内一般国际学校的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和高流动性的背景下,没有统一教材的后果就是教学活动高度依赖于主班外教。同一个学校同一个年级,不同班级的教学要求、进度差别巨大。这种差别在第二年打乱分班后会显得尤为突出!
国际学校的第五个值得家长关注的特点是没有统一考试,更不会有排名,老师不会像公立学校老师一样盯着孩子交作业、盯着家长听写生字。国际学校对孩子的接纳度更高,这是西方教育理念先进的地方。但这也意味着选择国际教育需要孩子有足够的自控力,需要家长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考试并不意味着国际学校的学习轻松。事实上,这里讨论的能收中国籍孩子的“国际学校”都是双语制,孩子要同时学习两门语言,这个要求一点儿都不低。国际教育的教学形式、方法与传统公立教育不同,但并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可以让孩子轻松的习得双语。因为课堂时间有限,学习中英文的时间相对其它学校都要少,如果希望孩子两种语言都学得比较扎实,课外巩固是必不可少的。
吐槽了这么多,不是说国际学校不好,如果现在让我选择,我还是会坚持让孩子接受国际教育。但在送孩子进入国际学校前,我会做更充分的准备,也会帮孩子做更多准备。在孩子入校的初期,我会多和老师交流,给孩子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啰嗦这么多,是想提醒妈妈们,选择国际教育绝不是一件花钱买轻松的事情!千万不要以为交了高昂学费,就可以当甩手掌柜了。如果没有下定决心一路陪伴孩子学习、成长,国际教育这个坑,还是不要轻易跳!
择校其实很像一场恋爱,决定孩子能否很好适应某个学校的不是这个学校的“优势”,而是这个学校的“劣势”!当然,所谓优、劣,其实对不同个性的孩子而言不是恒定的。所以,择校不仅仅要深入了解学校,更要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了解自己家庭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