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ita Iacaruso有个4岁的女儿Ashley,孩子的焦虑情绪很严重。Iacaruso送女儿上学时,Ashley会哭着抓住她不放。“得来个人把她从我身上撕下来。”。Iacaruso自己在高中时也曾被票选为“最害羞”的学生,“眼睁睁看着孩子这么痛苦,这么害怕,实在是太难受了,我经常在到单位后坐在办公桌前哭”,她说。
周日全家去教堂时,除非有爸爸陪着,否则Ashley不肯跟其他孩子一起玩。一家人在餐厅吃饭的时候,Ashley也不愿跟服务员说话。
Iacaruso在华盛顿特区一家政府机构的通信部门工作,她说自己一开始也试过鼓励Ashley,让她在教堂里自己去和小伙伴玩,叫她自己在餐厅里点餐。“然而Ashley会哭,我们一般也就放弃了。”Iacaruso说,“我们也感觉特别泄气。”
诚然,焦虑是一种正常的人类情绪,它在我们的孩提时代也十分常见。各式各样的恐惧——蹒跚学步的孩童恐惧黑暗,五岁的稚儿恐惧怪物,青少年恐惧被朋友排挤——从身心发展的角度看,都是合理的。孩子在大考之前理应感到些许紧张:这样才能激励他们努力学习。
然而,当焦虑影响到孩子的基本能力(比如妨碍上学和交友),或带来严重的痛苦时,它就成了一种病症。儿童的焦虑往往还会伴有头痛、胃痛等生理症状,而这些症状并不是疾病引发的。
焦虑症在美国儿童中非常普遍:2010年发表在《美国儿童与青少年精神病学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上的一篇研究报告显示,近三分之一的美国人会在18岁之前患上焦虑症,其中女孩患病的风险更大。
许多父母会自然而然地想要安慰、保护陷入痛苦的孩子,让他们远离任何带来痛苦的情境。然而专家表示,这恰恰与正确的做法背道而驰。如今,心理学家和治疗项目越来越关注如何让父母改变自己的行为,以此达到帮孩子对抗焦虑的最佳效果。
Iacaruso夫妇和他们四岁的女儿Ashley。图片来源:RYAN DONNELL FO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比如说,有的父母会默许孩子不参加他害怕的生日派对,要是孩子不敢跟服务员说话,父母就代他点餐。然而,这类放任孩子逃避的行为实际上在释放一个信息:这些普通平常的场景确实很危险,孩子你应付不来。虽然孩子当下的不安消除了,但最终只会催生出一个更焦虑的孩子,和一对不知所措、压力山大的父母。
“放任孩子逃离这些情境,是逃避短痛,换来长痛。”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 of Maryland)的心理学教授Andrea Chronis-Tuscano表示。放任孩子逃避紧张的冲突,意味着他们错失了发展重要技能、树立信心应对新挑战的机会。“其他孩子在学习如何处理这些社交情况,而逃避它们的孩子就被甩在了后面。这会让他们今后更加无法适应。”
刊登在《普通精神病学文献》(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上的一项2005年的研究显示,部分焦虑症最早可能在学龄前就出现,但焦虑症出现的中位年龄是11岁。相比之下,抑郁症等情绪障碍出现的中位年龄是30岁。
儿童最常见的焦虑症有分离焦虑症、社交焦虑症以及广泛性焦虑症。有分离焦虑的孩子害怕父母会离开自己,并且总是担心会有坏事降临。有社交焦虑的孩子害怕和同龄人交往,参加玩伴聚会和生日派对对他们而言可能十分痛苦。有广泛性焦虑症的人则终日忧心忡忡,从作业、球赛到税收和恐怖主义,他们需要全方位、不间断的宽慰。
治疗焦虑症的有效方式包括理疗法、药物疗法,或是两者结合。认知行为治疗(CBT)能让儿童逐渐直面引起他们焦虑的情景,学会忍受心里不适。研究发现,接受CBT治疗的儿童中,有五到七成的人症状有所减轻,行为能力显著提高。此外,Prozac和Zoloft等抗抑郁药物能减轻儿童的焦虑症状,但也有证据表明,吃了这些药的人自杀念头增多,因此这类药物已广受批评。
研究人员表示,家长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改善孩子的焦虑症状,当然行为不当也可能恶化孩子的症状。但他们普遍认为,家长的育儿行为本身只是导致孩子焦虑的诸多因素之一。在2007年发表在《临床心理学评论》(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的一篇文献综述中,研究人员发现,育儿行为对儿童焦虑问题平均起到4%的作用(虽然过度控制或者放权不够等部分育儿行为的影响会大一些)。遗传起的作用更大。对双胞胎的研究发现,基因对个体罹患焦虑症风险起30%-40%的作用。
相反,许多科学家认为孩子焦虑会导致家长的过度保护。哥伦比亚大学焦虑症及相关疾病诊所(Columbia University Clinic for Anxiety and Related Disorders)负责人Anne Marie Albano说,“家长认为,如果任由孩子焦虑和哭泣不管,是在伤害我的孩子”。“家长害怕的第二件事就是如果自己不拯救孩子,‘孩子会恨我’。”
心理学家极力解释说,孩子的焦虑不能归因到父母头上去。心理学领域一度曾有过不良的风气,即错误地指责父母(尤其是母亲)造成了孩子的精神疾病。20世纪50年代,冷漠无情的“冰箱式”妈妈被斥为造成孩子患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症的元凶。即使是现在,我们也很难衡量养育行为对儿童焦虑的产生或持续造成的影响。在美国国家心理卫生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内部研究项目部(Intramural Research Program)负责发展与情感神经科学研究的Daniel Pine指出,大多数研究只能依靠观察,科学家无法随机安排某个孩子接受某种可能有害的养育方式。
焦虑对儿童身心发展可能会造成深远的影响。2007年发表在《英国医学委员会公共健康》(BMC Public Health)上的一项研究考察了478名学龄儿童,结论显示,焦虑与学习成绩较差之间存在关联。2011年发表在《焦虑症杂志》(Journal of Anxiety Disorders)上的另一篇文章以140名8至14岁的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发现,有焦虑症的儿童中出现在近期遭遇霸凌的情况更多。
其他研究表明,患有焦虑症的儿童通常比同龄人朋友少,觉得自己不太受欢迎。患有焦虑症也会推升儿童出现其他问题的风险,包括抑郁、滥用药物乃至自杀。以上种种让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要尽早发现并治疗焦虑的儿童。
说到育儿行为对改善(或恶化)儿童焦虑的作用,耶鲁儿童研究中心(Yale Child Study Center)焦虑和心境障碍(Anxiety and Mood Disorders)项目副主任 Eli R. Lebowitz一直致力于研究专业人士口中的“家人迁就”,即“父母为了减轻或避免孩子焦虑而改变行为”。Lebowitz博士说,这种方式对有分离焦虑的孩子而言,就是陪着他入睡;对有广泛焦虑症的孩子而言,就是回答他的无数个问题。
在孩子有焦虑症的家庭中,这类行为比比皆是。2013年发表在《抑郁与焦虑》(Depression and Anxiety)上的一项研究考察了75名焦虑症儿童的父母,研究发现,超过97%的父母选择了迁就。约有70%的家长表示为此苦恼。然而当父母不再迁就孩子的焦虑情绪时,一半以上(56%)的孩子就会发火、咒骂。
研究发现,父母迁就得越多,孩子的焦虑症状就越严重(但研究者并未得出结论,确定迁就行为到底是因还是果)。对儿童强迫症的多项研究则发现,家人迁就得越多,治疗后的改善往往越小。
Lebowitz博士和他的耶鲁同事研究出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针对儿童焦虑情绪给予支持性的育儿”(SPACE)。在治疗过程中,唯一接受治疗的就是父母自己。治疗专家教他们识别自己是如何迁就孩子焦虑情绪的,并指导他们通过承认这些感受来表达对孩子的支持。家长要学会表达对孩子的信心,相信孩子能够面对恐惧,应对不适感受。最后,家长得知道如何逐渐不再迁就孩子。
研究人员找来10名拒绝接受直接治疗的儿童,为他们的家长做了一个小型的SPACE试验,项目结束后,孩子们的焦虑症状显著减轻了。目前,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正在进行一项规模更大的临床试验,涉及120个家庭,将SPACE项目与直接治疗儿童的CBT疗法作对比。在CBT疗法中加入育儿因素考量的研究则没有得出清晰结论。
2017年5月,Kelley Smith带着9岁的女儿Pearl来到耶鲁儿童研究中心时,她并不觉得自己迁就过女儿的焦虑情绪。Pearl尝试新事物的时候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参加露营、上主日学校以及跟大人说话。她常常抱怨说自己胃痛、头痛。“我以前会说我对她可是很严格的,我叫她做困难的事,她焦虑那是她的事。”在康涅狄格州伍德布里奇市(Woodbridge)当老师的Smith说。
参加SPACE项目后,Smith意识到自己花了很多时间,有时甚至是数小时,回答Pearl由于焦虑而问的问题,还要反复保证家庭计划不会改变。最后她总会失去耐心,火冒三丈。“我会觉得很受挫,然后说再也不回答任何问题了,她就不高兴,开始哭了。”她还在餐厅和图书馆代Pearl说话,一是因为女儿一言不发,二是随之而来的尴尬让她自己也很焦虑。在她30多岁的时候,这种焦虑才开始接受治疗。Smith说,Pearl“已经是个大孩子了,替她和别人说话怪怪的,但是我不知道怎么改变。”
耶鲁大学的治疗师指导Smith如何表达对Pearl的支持,确定对Pearl而言面对可怕的情境有多困难,然后帮助Smith制定计划,限定她迁就孩子的行为。父母告诉Pearl,她每天早晚最多只能花五分钟询问家庭计划。父母也要求Pearl自己在餐厅订餐,在图书馆借书。
一开始,Pearl把这五分钟用得分秒不剩,一定要把问题问完。可是渐渐地,她需要的时间越来越少了,而且她很快就能够自己点烤奶酪了。“我开始习惯这些事了,”Pearl说,“我就是有信心了。”Smith说Pearl的焦虑情绪减轻了不少,虽然她面对大考和派对的时候还有一些小问题。
Albano博士表示,哥伦比亚大学正打算为他们的认知行为治疗项目增加一块新内容,专为解决孩子焦虑引发的父母的担心。他们教家长内观和放松技巧,以及“认知重构”,这基本上是一种以更加现实的角度重新诠释灾难性思维的方法。
Anita Iacaruso与Ashley一起做烘焙。图片来源: RYAN DONNELL FO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迈阿密大学(University of Miami)心理学副教授Jill Ehrenreich-May研究出了一种治疗儿童焦虑的方法,她把一系列会加重孩子焦虑的“有问题的育儿行为”告诉家长。除了过度保护和过度控制以外,批评和反复无常也被算在内,这两种行为会使孩子更想逃避他们害怕的情境。她说,孩子可能会反复要求父母带他们离开引发焦虑的场景,他们把父母当成老虎机一样对待,因为他们知道“如果一直按下去,我最终一定会赢。”
对Iacaruso和Ashley而言,一致性非常重要。 Iacaruso替女儿报名参加了马里兰大学的一个项目,该项目旨在帮助社交焦虑风险较高的儿童。项目方帮助Iacaruso把她的目标分解为小步骤,并为Ashley设置奖励(例如贴纸或在胳膊上盖印章)来体现进步。要完成自己在餐厅点餐的目标,Ashley在项目开始阶段只需要在妈妈替她点单的时候注视服务员就行了。但是之后,她需要在菜单上指出自己想要的菜。
将目标分解为小步骤,对于Ashley而言,完成一点一滴的进步更加容易了,而对Iacaruso而言,坚持执行计划不放弃也更容易了。最后,Ashley能够自己点她最喜欢吃的通心粉和披萨了。“我说了‘谢谢你。’”她自豪地宣称。
本文作者Andrea Petersen是《紧张不安:穿越焦虑之旅》(On Edge: A Journey Through Anxiety)一书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