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伦多留学资讯网
加拿大最有影响力的留学专业资讯网站
文章15012浏览43377569

反思:温哥华华人家长攀比成风 往孩子身上砸钱 成为精英身份的象征

个人微信二维码

纽约媒体10月3日刊登了一篇名为《子女教育如何成为中国家长的新奢侈身份?》的文章,讲述了中国中产阶层在子女教育上的奢侈投入以及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

文章中成,在中国,对于有孩子的家长们来说,奢侈身份的最新象征不再是一个LV或Gucci牌子的包包,而是他们的子女。掏一笔钱让孩子上学、参加夏令营以及课外辅导班,是中国父母区分自身地位的最新趋势。

而在加拿大、美国,望子成龙的华人家长也随处可见,温哥华就有一群华人家长在培养孩子问题上相互攀比,不惜砸重金让孩子参加各种校外辅导班、特长班,有的最多让孩子学习七八种技能,不禁让旁观者担心这些家长如此煞费苦心地培养下一代,弄不好会产生揠苗助长的结果。

身为教育学硕士的华人家长沈女士对3个孩子期望值极高,在他们身上砸钱毫不吝啬。大儿子在她的“培养”下不仅拿到了绘画大赛的“国会大奖”,还考入了加州理工名牌大学,令人羡慕不已。在她的带动下,一群学生家长“奋起直追”,纷纷让自己的孩子跟随着沈女士的二儿子和三儿子参加各种特长班,可谓是样样不落。

这群家长相互攀比着让孩子们参加摄影班、绘画班、舞蹈班、西语班、体操班,学钢琴、小提琴、国标舞,恨不得让孩子们成为无所不通的全才,弄的有些孩子变得神经质,一见到钢琴、照相机、画板就怕怕,躲得远远的。

学生家长杨女士为了让儿子学会摄影摄像技术,不惜买了全套的设备,包括高配置电脑、专业单反相机、无线折射闪光灯和拍广告专用的弧形台版。不仅如此,为了帮助孩子汲取创作灵感,她还利用假期带着儿子到各地旅游,拍摄名山大川、亭台楼阁。为了培养孩子成为一名专业人才,她已在各种特长班为孩子砸进去几万元。可是事与愿违,摄影班一结束,儿子就再也没碰过这套专业设备,让母亲格外心疼,恨铁不成钢。

今年夏天,一篇名为《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走红。这篇文章由一位月薪高达3万元人民币的母亲所写,讲述了自己几乎很难承担为女儿所挑选的海外奢侈夏令营项目的学费。

这位月薪三万,身为企业高管的妈妈算了一笔账:10天美国游学20000元;孩子在家请个阿姨看管5000元;10节钢琴课2000元;游泳班2000元;语数外暑假培训班6000元。20000+5000+2000+2000+6000=35000!

仅仅一个暑假就花掉3万5千元!

在一家跨国移动公司担任运营经理的徐女士认为这样高额的支出是合理的,她说:“这种奢侈是我小时候没能享受到的,我希望对孩子的精英教育能够开始得早一些,这样当他长大后就能比同龄人要出色。”

今年6月,由汇丰银行出具的一项关于国际教育开支的报告显示,93%的中国家长将钱花在了子女上私立学校的学费上,这个数字超过了美国(46%)、法国(32%)和英国(至少40%)。

中国父母对教育的重视近来大大促进了中国的儿童教育市场。并且,在中国母亲中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即教育质量与她们所支付的学费是成正比的。

南京大学教育专家余秀兰曾在博客上写到,“这种不理智的做法是发生在中国中产阶层身上的独有现象”。

余认为,中国的精英阶层不需要担心通过教育改变社会身份,而对于处在较低阶层的家庭来说,他们根本就负担不起。中国的中产阶层处于二者中间,维持自己现有社会地位的焦虑促使他们将大笔的钱花在了教育上,牺牲自己的生活质量也在所不惜,只要能够让自己感到安全。

非营利组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今年8月接受北京《环球时报》的采访时,曾将中产阶级的这种不理智做法和购买奢侈品作了比较。

“他们把给孩子的教育投资与购买奢侈品和汽车相提并论。”他说。

正如徐女士所说:“相比奢侈品,我更愿意把钱花在孩子的教育上,因为从投资的角度来说,这比我的Gucci包包回报率更高。”

同学开学晒行程,孩子也要拼“话语权”

“以前没出国玩过,每次同学们聊起出国玩的经历我都插不上嘴。”在某实验小学上三年级的琦琦说,每年寒暑假,老师会请同学们提交各自的计划表,除了学习以外,很多同学都会晒出自己的出游行程。开学后大家上交的各种趣事、游记都是国内外游玩的故事,特别是有过出境游经历的同学聊起天来声音都大一些。

琦琦的妈妈表示,先生因为工作原因不能随意出境,而自己身在教培行业虽然多次出国学习但无法带孩子同往。每每听到孩子“吐槽”,她心里也过意不去,于是这个暑假特意带孩子一起去美国东海岸走了一小圈,前后15天,不包括购物花了近8万元人民币,相当于她半年的收入。

的确,现在的孩子从起跑线就开始竞争,没有出国经历、没有各种特长在同学间都丧失了话语权。

攀比式教育,更是中产阶级的焦虑

如今的家长已经越来越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更加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对此,教育专家王一凡表示,别说孩子爱面子,家长、老师也是爱面子的,除了比学习成绩,还要比谁的生活丰富多彩。现下攀比、跟风式教育不胜枚举,“烧钱”现象也就不足为怪。

有学者指出,家长的抱怨背后并不是炫耀,而是一种实打实的焦虑。在中产阶级聚集的大中城市,优质的教育资源非常有限,只能挤破脑袋去抢,这一方面导致了竞争的内容花样百出并不断白热化,另一方面则反过来加剧了中产阶级的教育负担。

还是一句老话,没有最好的教育只有最合适的教育。希望家长们能够顺从孩子发展的天性,少几分焦虑和攀比,给孩子一个值得回忆的快乐童年。

小红书二维码
  • 版权声明:本网站文章除了邹庆专栏内容以外,其它内容的版权属于原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隐藏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