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伦多留学资讯网
加拿大最有影响力的留学专业资讯网站
文章15012浏览43962394

加州大学华裔教授:亚裔在美国因为优秀而遭歧视!

个人微信二维码

美国加州大学黑斯廷斯法学院教授及前任校长兼教务长吴华扬( Frank Wu)是美国着名的社会活动人士,长期为亚裔在美国追求平等权利而发声。不过,因为3月份撰写的一篇有关华裔新移民的文章,他饱受争议。他不久前接受记者的专访,谈亚裔、特别是华裔,在美国的地位的变迁。他说,亚裔在美国社会“可见度”( visible)提高了,但是,因为“优秀(superior)”仍然受到歧视。

美国首都华盛顿市中心的东部,有一个规模不太但是历史悠久的华人街区。这里相对于美国其他城市的“中国城”(唐人街),街道相对整齐干净。虽然街道上还竖立着一座高大的牌坊,上面写着“中国城”三个大字,但是很多年老低收入的华人已经搬离,相反这里成了首都地区年轻人夜间逗留的繁华去处之一。当然,这里也被认为是美国最没有中国味的中国城。

吴华扬曾在华盛顿的霍华德大学任教。这是历史上著名的黑人大学之一,而吴华扬也是这所大学第一位亚裔的教授。他特意选择华盛顿“中国城”的一家“茶店”接受采访。 他说,华盛顿的这座中国城是华裔在美国地位变迁的缩影。

他说: “这里基本上没留下什么真正中国味的东西了。这是一个壳,一个假中国城。”

“中国城”曾是华裔移民初到美国的落脚地,一直充当着移民的庇护所。但是,现在华盛顿地区的亚裔和华裔都聚居在马里兰州的蒙哥马利郡或是邻近维吉尼亚州北部的费尔法克斯等地。这两个地区数年来一直名列全美十大最富有郡县排行榜。

吴华扬说: “现在的亚裔(华裔)人口是聚集在大城市的郊区。在加州也是这样,华人聚居的主要地方是蒙特雷公园,距离洛杉矶市九英里的地方。在其他地方也一样,老旧的中国城让位给新中国城。”

吴华扬在美国出生和长大,他把自己成长的环境和现在在美国出生的华裔相比,他说:“我70年代在底特律长大,没有什么多元化和多种文化,你要做的就是要融入。在那里,基本上没有亚裔人,我们是我们所在社区唯一的东方(Oriental)家庭。这个词还在用,东方更适合用于描述地毯而不是人,带有异域风情。Oriental这个词还是有些贬义的。虽然比‘中国佬(Chinks)要好一点,但是总是有一种异域,已经过时的意思在里面。”

他说,与过去相比,现在亚裔的成长环境变了,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亚洲的崛起,特别是中国的崛起。他说,在1940到1970年代,每个人都想来美国,但是现在中国人不再把来到美国当成一种梦想。第二是技术的进步。 他说,社交媒体把全世界联系起来。来到美国的移民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继续保持他们自己原来的社区,即便是隔着遥远的太平洋。第三,亚裔成为美国主流社会的一部分,成为“正常人”。他们出现在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政治、经济、体育和娱乐领域都活跃着亚洲人的身影。 第四是亚裔人口越来越多。

亚裔因为“优秀”遭受歧视

吴华扬说,虽然亚裔在美国的成长大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在美好和礼貌的表面下,”仍有暗流涌动,亚裔仍然会遭遇各种各样的歧视。

他说:“亚裔受到各种各样的歧视,有时候我们越成功,就会越有反作用。他们认为我们是在占领。”

吴华扬认为美国一些大学招生中出现限制亚裔学生名额的现象就是一种歧视。2014年,加州旨在寻求提高拉美裔和非洲裔入学比例的SCA5提案遭到了很多亚裔族人士的强烈关注和极力反对。

吴华扬举的另外一个例子是美国高校中亚裔担任领导职位的人数在减少,虽然在高校里担任教授和高级教授职位的华裔和亚裔并不少。吴华扬本人曾经担任美国加州大学黑斯廷斯法学院的校长兼教务长,是美国首位担任这样职位的亚裔。

他认为,亚裔不仅仅在工作的地方感受到歧视,在生活中也存在歧视。他说:“有时候我走在旧金山的街头,有人开车路过,突然摇下车窗,叫我‘中国佬’,或是‘滚回到你原来的地方去’。”

他解释说,这样的事情虽然不是每天或是每个星期都遇到,但是可以说是每个月都会遇到。

这样的遭遇《纽约时报》亚裔主编迈克尔·罗(Michael Luo)也遇到过。他2016年10月在《纽约时报》向一位曾经让他“滚回中国去!”的女士写了一封信。 在这封信中,他和朋友们走在纽约曼哈顿的街头,可能因为手推的婴儿车挡了某位女士的道路,于是遭到了上述的种族侮辱。他强调说,这样的遭遇应该不是亚裔美国人遭到的唯一的侮辱。

现在同时担任亚裔精英组织“百人会”会长的吴华扬特别强调,他很爱美国,爱美国的理念、宪法和民权,同时,他也学会了为自己的权益“站起来,大声地说出来”。

吴华扬在很多场合解释过自己致力于维护华人权益的原因。1982年6月23日,在密歇根州底特律的高地公园,美籍华裔男子陈果仁(Vincent Chin)被素不相识的两名白人男子棒杀。法官轻判了这起命案,由此引发了亚裔社区大规模的不满和抗议,同时也激起了年少的吴华扬从事民权运动的决心。

吴华扬解释说,现在华裔或是亚裔在美国遭受歧视的原因与1882年《排华法案》通过前的某些理论类似。

他说:“你如果读读过去人们的辩论,为什么他们要把华人排除在外? 他们说,中国人工作太努力,这是不公平的竞争。我再说清楚一点,他们是说中国人‘太好了’,不是他们太糟糕,而是‘太好了’。他们的说辞说,这样,他们会逼走白人工人。”

当年《排华法案》的强烈支持者包括美国工会领袖。美国劳工联合会创始人塞缪尔·冈帕斯(Samuel Gompers)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题目叫做《排华的一些理由: 肉食对大米:美国爷们对亚洲苦力, 孰能生存?》(Some Reasons for Chinese Exclusion. Meat vs. Rice. American Manhood Against Asiatic Coolieism. Which Shall Survive?)这篇文章的一个基本论点是:亚洲人吃米,米比肉便宜,所以亚洲人必然会不公平地击败美国男子。

吴华扬说, 这位工会领袖的基本观点是,亚洲人能吃苦,愿意忍受更恶劣的环境,造成不公平竞争,所以他们应该被排除。他认为,这样的观点再次出现。

他说: “亚洲人在竞争中会更厉害。换句话说,他们的论点不是亚洲人太差,而是太优秀,会做得更好。”

吴华扬指出,当时想把中国人赶走的是爱尔兰裔的白人移民,并非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他们是移民,他们想赶走另外一批移民,因为竞争太激励。” 不过,现在他自己也被别人指责是希望赶走新移民的人。

新移民和老移民的分歧

今年3月,吴华扬在美国自由派媒体《赫芬顿邮报》(Huffington Post)上发表了一篇文章, 题目是:《关于新移民--给美国亚裔活动家的一封私信》。他在文章中探讨了新华人移民和老一代亚裔美国人在理念上的严重分歧,他本意是呼吁老移民们给新移民们空间,不料,文章因为翻译出现歧义,引起了轩然大波。

吴华扬在文章中说,新的亚裔、“特别是来自中国的移民”,仿佛一夜之间从美国的各个角落冒了出来,从南加州的郊区,到旧金山西边的各条“大道”上、硅谷、东海岸,还有一些以前从未有过亚洲人面孔的社区,无处不在。

他说,那些“刚下船的人(新移民)”在老华侨们眼里千篇一律的形象是:“珠光宝气、不排队、抠鼻子、随地吐痰、开车不守规矩、被动恶意攻击的行为,还有,希望他们至少不吃狗肉。”

他还说,新移民在许多问题上和本土亚裔美国人的理念不同,也愿意站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从高等教育多元化,到‘非法’移民、同性恋权利、警察暴力、体罚、死刑等问题,不管你们组织什么样的抗议,他们作为亚裔的面孔,他们随时准备站在你们的对立面。即使在环境问题上,因为他们对鱼翅或某种濒危物种的热爱,他们认为自己受到了迫害。”

吴华扬在接受访时对自己的文章的意思被扭曲感到委屈。他只是致力于在美国华人社群构建交流与沟通桥梁。他说:“我的目的就是搭建桥梁。我确实是在批评一群人,我是对那些批评新移民的人提出批评 ,我是站在新移民那边的,我是说,你们不要再歧视新移民了,你们并不比他们更高级。”

小红书二维码
  • 版权声明:本网站文章除了邹庆专栏内容以外,其它内容的版权属于原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隐藏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