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伦多留学资讯网
加拿大最有影响力的留学专业资讯网站
文章15012浏览43961432

加拿大移民做医生的艰难道路:执业等8年,医生做帮厨

个人微信二维码

加拿大医疗资源短缺,本地家庭医生轮候名单有四千人,海外医生欲在本地执业却非常艰难。比如最近陆续来到加拿大的香港医生,迟迟不能为加拿大提供助力。

《星期六周刊》记者访问了4位香港医生,分别身处香港丶卑诗省丶阿省及安省。由于加拿大对不同学科的医生要求不同,4人各自就着不同原因,目前仍未能重操故业。

其中一位2018年从香港移居温哥华的医生,经历多次碰壁,辗转到阿省担任临床助理。他预计最快2026年才有机会正式执业,前后足足8年时间。

还有一位有30年行医经验的医生,如今正在餐厅当学徒,学煮千层面,而同餐厅的经验厨师中好几个说找不到家庭医生……

据人口普查数据,加拿大并不缺乏医生,缺乏的是拥有正式执业资格的医生。统计指,加拿大可能有多达13,000名医生没有执业,因为他们没有达到获得执业资格的要求。

一般香港医生要在加拿大重新执业,关卡甚多,需要考两个医科试,考试合格后可申请与医疗机构配对(Matching),医疗机构配对成功后要签约并进行评核,合约届满时评核获通过,才正式获执业资格。

香港行医逾30年 现职帮厨

在香港有超过30年行医经验的刘医生,现时在温哥华的一间餐厅做帮厨。他曾任职香港的公立医院急症室,考取专科后转投私院,一做13年,为门诊驻院医生。

出发来加之前的一段时间,刘医生特意辞掉私院职位丶重返香港医管局急症室工作以重拾感觉。去年5月在香港报考加拿大的考试,“在港时(加拿大方面)已看过履历,资格审核获通过才批准我考试,(合格后)以为可以做回正式医生,原来不是……比想像中困难。”

刘医生目前在UBC附近餐厅做帮厨,短期目标是做满1年丶符合透过“香港人救生艇Stream B”途径申请PR。故预计还需约6至10个月才获临时执照,之后找医疗机构聘请,工作2年后通过审核才可正式做回专科医生。

家庭医生奇缺 你为何在厨房?

“我现在是餐厅学徒,煮千层面,学习烹调煮西餐。很多同事都是读厨艺出身,只有我读医……”同事经常问他:“Why are you here?I don't have a family doctor!(你为何在这里?我没有家庭医生!)”

年龄上已是“5字头”的刘医生坦言,即使现在退休也没问题,但想体验加拿大不同类型生活,也曾到卑诗大学(UBC)的农舍做义工。他知道在加港人希望多些广东话医生,“不过我做数年(医疗工作)后都超过60岁了……”

机构支援慢 等到执业已白头

等待期间,刘医生遇上一段啼笑皆非的小插曲。一个协助医护配对工作的机构Health Match BC,替卑诗省寻找海外医生,刘医生2021年10月已开设帐户并提交资料,结果1年后才有职员联络他,询问可提供什么协助。职员听罢刘医生的描述,建议他可以先申请资格审核以取得考试资格,“这些我早已做了……感觉很奇怪,支援很慢。”

申请医疗配对不容易,早出发更不等于早着先机。在加拿大推出“香港人救生艇”前,在港行医超过20年的黄医生,2018年获加拿大其他行业聘请丶持工签移居卑诗省。他在重返执业期间经历多次碰壁,辗转到阿省任临床助理,预计最快2026年才有机会正式执业。

没搭救生艇

想操故业熬八年

黄医生抵达卑诗省后,一边工作一边准备2019年考试,“重新考试,什么也考,颇吃力。”他在温哥华考试合格后,再准备临床考试,期间碰上加拿大的新冠疫情于2020年3月开始爆发,“卑诗省的临床考试停了,要到其他省考,也合格了。”两个考试都顺利过关,之后到英文试,“雅思考试(学术组)4部分听力丶阅读丶写作和口说,全部要7分或以上,但疫情令全国近乎停摆,到(2020)年中时才开放考试。”

所有考试通过后,期间获得PR的黄医生便申请与医疗机构配对,而据他所知配对分开两条队,“1条CMG(本地医学生),1条IMG(国际医学生)。”IMG配对成功率只有30%。“想成功的话(考试)分数要高,或有本地执业经验,没有(本地经验)就要找本地医生写推荐信。我申请配对时很多医疗机构都因为疫情关闭,也找不到人写推荐信,结果卑诗省配对失败,其他省份也是。因为各省机构都想选择自己的省民,怕(其他省民)受训完便离开。”

其后,黄医生一边做其他工作再一边申请1年1次的配对,可惜2021年也失败。幸获医疗机构转介,到阿省卫生服务处(Alberta Health Services)任临床助理(Clinical Assistant),“工作跟正式医生没分别,只是职衔不同。在正式医生监督下执业,1年后达标便可获阿省正式执照。”

没职位如何储本地经验

不过,黄医生目标还是想回卑诗省执业,曾电邮Health Match BC查询阿省执照可否直接转卑诗省执照,答案是不可以,“他们要求具2年工作经验,又或在海外(例如香港)时任职专科,才可任副医生……如在香港是专科医生,为何要做副医生?感觉(卑诗省)制度僵化,阿省较具弹性。”

黄医生坦言,目前很多同事在其本国是专科,降格做副医生为储本地执业经验,或找本地医生写推荐信,然后申请配对,故流失率高,“到明年,我才算储够经验丶人脉,够资格找人写(推荐)信,参加2024年配对。如配对成功获派职位,例如家庭医生,工作2年并通过审核,最快2026年才能正式执业,即前後用了8年时间。”

加拿大医疗制度矛盾

最快要用8年时间才有机会正式重操故业,黄医生感觉加拿大医疗制度矛盾,“没本地执业经验很难配对成功,但没职位又如何储本地经验呢?”期间他曾经徬徨,“我只懂做医生,其他行业都不太懂。”

他指加拿大政策不断变更,不少欲移加的香港医生问其意见,如何走少点冤枉路,“最重要知道自己的科目是否符合要求,有PR或公民身分才能申请做医生。所以最好在香港时完成所有考试,有加拿大医疗机构聘请才动身。如果过来后才找机会,就要留意英文试有效期为2年,并且不可以停执业超过3年……所以其实是跟时间竞赛。”

申请PR期间不能做医生

在香港公立医院工作5年丶2021年转投私人医疗机构的彭亨利医生,计划今年春季与太太移居多伦多,太太申请了工作签证,打算其后申请永久居留权(PR)。彭医生则准备考试丶计划到医院做义工,增加与医疗机构配对成功的机会。

“我们这种医生被称为国际医学生(International Medical Graduate, IMG),需要考两个医科试,有时间准备应该问题不大。”出发前,彭医生做了详尽资料搜集。

考试合格后便可申请医疗配对,但前提是拥有PR或公民身分,这便出现第一道难关。“获得永居前不能参与配对,即等候申请PR期间不能做医生。”

医疗配对每年一次 成功率低

彭医生更听闻,即使日后拿到PR,配对成功机会也不高,“要看医疗机构是否愿意接收。2020年有统计显示,CMG(本地医学生)配对成功率达96%,IMG(国际医学生)只有约30%。"由于配对每年只有一次,失败的话便惟有等下年。

就算与医疗机构配对成功,也不代表可即时执业,而是要签约并进行评核,合约届满时评核获通过,才正式获执业资格,“据我所知,卑诗省只需签约2年,而安省要5年;所以我们第一个落脚点虽然是多伦多,但未必会长住安省。卑诗省华人多,(合约)『绑2年』不算长,日后大有机会搬到温哥华。”

卑诗绑约2年 安省要5年

彭医生预计最少要花3丶4年时间,才能获得加拿大执业资格,“我会视这段时间为学习加拿大文化的过程。期间或有等待的时间,可能『两边飞』回港做手术。”本身是骨科医生的他,认为很难重回本科,“一来(专科)空缺不多,二来专科的话,医疗机构都是倾向找CMG;IMG是很难加入家庭医学以外的范畴。”

与上述彭医生情况不同,去年8月抵达温哥华的刘医生不用与医疗机构配对,“未获加拿大承认的专科医生要再受训。我在港已考试,申请PR成功后便可获临时执照(Provisional License)。”

资历获认证 审核费7000元

回流医生:没渠道获2年经验

相对于未获加拿大永居权的香港医生,作为回流人士的C医生,似乎可以少些难关,原来不然。

“最大困难是外科医生在香港接受的培训,加拿大并不承认。虽然2022年有新政策,指在其他地方任专科医生超过5年,可申请审核,但费用达7000元……”在港任职外科医生超过5年的C小姐,去年2月回流多伦多时已计划转行,惟在亲友鼓励下决定尝试能否重新执业,“但以我认知,(外科医生)没人成功过。”

外科医生竞争激烈空缺少

她的资历获加拿大皇家内外科医学会(Royal College of Physicians and Surgeons of Canada)认可后,目前正准备3月份的专科考试,如合格便要于5月份考另一个试,“考试并不容易,因为每个地方的病况丶处理方法丶制度也不同。在港时知道香港标准,加拿大的尚未清楚。”

如两个考试均顺利过关,某些省份会提供临时执照(Provisional License),“例如卑诗省,找到医疗机构聘请,做满2年并通过审核,便可获正式执照。”

不过C医生认为外科医生很难找工作,“竞争激烈之馀空缺少,最近一次配对,全国收了346名IMG,当中百多名是家庭医生,外科只有4个。”她指另一难题是,医疗机构倾向聘请拥有正式执照的医生,“根本没渠道去满足2年经验的要求,令人很迷茫。”

专科资格获认可很重要

C医生表示如两个考试合格,会考虑是否需要迁往卑诗省,“听说Health Match BC会替医护找工作,或者会较容易。”如考试失败,年龄上属“3字尾”的她坦言会直接转行,向艺术工作发展仍未算迟,也不觉得是浪费了宝贵的行医经验,“最好当然是重操故业,但人生有很多可能性,难定论是否浪费。”

虽说不会为转行感到可惜,但C医生也不禁指加拿大医疗体制不统一,每个省要求都不同,“我这个阶段的医生,已完成培训丶具备所需经验,正常来说是很吃香……但在这里一点也不吃香,还有很多困难。”

她寄语有意移加的香港医生,应先了解本身专科资格,是否获加拿大皇家内外科医学会认可,“认可与否相差很远,譬如麻醉科是承认的,可获考试资格并申请临时执照,可以边找工作边准备考试,考试合格便可获正式执照。”

香港医生流失率倍增

将于今年春天与太太移居加拿大的彭亨利医生透露,他在通讯软件WhatsApp设立了群组,分享香港医生移加事宜。目前群内有20多名医生,全都想移民,“大约3分1已到(加拿大),有些在准备(移民)。”彭医生直言“香港很多医生走”。

据香港医管局去年12月数据,去年10月的一年内医生流失率为8.1%。

“以往流失率可能是2%至3%,现在很多(医生)还在计划中,在储钱或等小朋友完成一个学年。”彭医生指,除了加拿大的“香港人救生艇”,英国丶澳洲丶新西兰等也有不同措施,吸引香港医护外流。

对于医护流失率高,彭医生预计会影响香港医疗质素,“走的那些很多是中层以上,或者工作了一段时间,流失了宝贵经验及人才。”

皇家内外科医学会

拟增灵活性

加拿大皇家内外科医学会称,正推动海外医生更容易在加拿大工作,以解决医疗系统人员短缺问题。

学会的标准和评估执行主任Glen Bandiera上月指出,海外医生在加执业有困难,学会正在努力审核他们的申请,并授予他们参加考试的资格。

一旦完成政策调整,学院计划为那些在海外接受培训丶但不符合本地所有学科工作要求的医生,提供更多的灵活性,允许他们将其培训应用於更多普通学科。

心脏科医生

担任清洁工

卑诗省早前推出新计划,让海外医生获得卑诗执业资格,但只限家庭医生,其他专科医生只能望门兴叹。2021年中抵达卑诗省的阿根廷心脏科医生Marina Lousararian,目前只能在学校任清洁工赚钱糊口,并正修读酒店管理。

Marina Lousararian接受传媒访问时表示,她在阿根廷通过所有考试成为医生,在该国执业7年。她知道在加拿大获得心脏科医生认证过程繁复,故退而求其次,争取医学学位认可,但仍发现困难重重。

她修读酒店管理,同时到加拿大医学协会(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注册,按规定上载所有证书,费用800元;其后须接受3至4次考试,预计整个过程涉及费用逾1万元,她目前负担不来。

卑诗省府去年11月宣布,扩大一项帮助海外医生在省内获认可,但有关计划旨在解决家庭医生长期不足问题;Marina Lousararian希望行医,意味必须改变其专业,但即使她愿意,目前代价却太高,令她难以一展所长。

小红书二维码
  • 版权声明:本网站文章除了邹庆专栏内容以外,其它内容的版权属于原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隐藏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