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寂寞感对人类影响长达30年的学者指出,加拿大每5名国民就有一人因经常感觉寂寞而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但长久被寂寞感困扰者,其危害犹如日抽15支烟般严重,对生理健康构成威胁,此类人士容易出现痴肥、高血压及心脏病慢性病症,学者称国民应重视这种心理问题,勿对此普遍状况掉以轻心。
据加拿大广播公司(CBC)报道,研究寂寞感对人体身心健康影响问题长达30年的约克大学心理学者露嘉治(Ami Rokach)表示,长久以来心理学家都认同,寂寞感会引致心理健康出状况,她指出长期出现严重寂寞感人士,生理上也较一般心理较健康者为差,尤其易出现慢性病症。她指出,经常有严重寂寞感人士不单影响生活质素,对所有身边事物失去动力,也因为心理问题影响身体健康令寿命减短,或受到长期病患纠缠。
会令人抑郁易发怒
严重寂寞感会令人感到抑郁、焦虑、情绪波动大及易发怒,长此下去,具有严重寂寞感人士容易透过疯狂进食,导致出现痴肥;或情绪波动与生话调适不当,而出现高血压、失眠及心脏病。
有进行相关研究的心理学家指出,长期饱受严重寂寞感困扰者,对其身体之祸害,犹如日抽15支香烟般的伤害,故认为长期寂寞感对身心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加拿大统计局数字显示,约有28%民众属独居人士,并相信本国独居者只会有增无减。虽然独居者未必与遭寂寞感困扰人士挂钩,心理学家承认独居者,尤其独居长者或家人身在外地的独居者,被寂寞感煎熬的情况较普遍。
独居者较多寂寞感
学者指出,本国离婚率高,导致单亲家庭也多,单亲父亲或单亲母亲照顾子女之余,安静下来时感到没有倾诉对象,所有家中琐事及子女情况都需自行解决,令单亲父母感觉心力交瘁,寂寞感油然而生。
另外过于倚赖电子产品者,由于不懂如何与人沟通,当遇到问题或情绪不稳时,只懂得埋首在电子产品上,但问题并没有解决,结果只会愈感寂寞,形成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学者认为,不单国民本身要正视寂寞感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政府也应加强资源分配,早日协助有需要者应对这类心理问题,否则只会加重加拿大医疗体系负担。
新移民和留学生 属寂寞感高危族
多伦多家和专业辅导中心总干事黄晓莹博士形容,寂寞感并非是独居者“专利”,即使有家人同住也可经常感寂寞,当中以国际留学生及长者的寂寞感较易影响到心理健康。她表示,很多时受寂寞感煎熬者,未必能即时觉得这是问题,但待察觉时已病入膏肓。
她认为政府应多拨资源,帮助有需要者应对这些心理健康问题。
黄博士表示,寂寞感对新移民来说,并非一时三刻就可解决的心理问题,新移民来到本国,尤其当他们面对如周末的严寒及多雪气候,他们未必有驾照,未必有汽车代步,未必立刻找到工作,少朋友及社交圈子狭窄,都是令新移民容易被寂寞感侵蚀的族群。
她指出独居人士若有正常社交生活,以及有亲友定时致电或探访,独居者也不一定有寂寞感;若与家人同住者缺乏家人理解、倾谈与沟通,亦可能受到寂寞感困扰。
长者独居 易陷寂寞
据她了解,长者的寂寞感或源于子女逐渐自组家庭,搬离父母家居,出现一众“空巢”长者;或长者的伴侣离世变成鳏寡人士,他们逗留家中,欠缺社交圈子,即使本身早已出现寂寞感影响心理健康也不自知,待察觉时寂寞感带来的身心健康问题已甚为严重。
黄晓莹提到另一容易被寂寞感影响心理健康的群组,是在本国读书的留学生。
由于家人不在身边,刚来时未能融入教育体制内,加上能谈心的朋友寥寥无几,令留学生倍感孤寂,从而造成抑郁与情绪失控等问题。
有学者认为,政府应该早日正视国民心理健康问题,减轻医疗负担开支。
黄晓莹博士指出,虽然政府经常强调已认知精神及心理健康对国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但多年以来帮助有需要国民进行心理及精神健康服务的社区机构,仍然严重缺乏相关资源,针对协助华裔心理健康服务的资源更加乏善足陈。
她认为政府对应此问题是可以做得更好,但一直都是“只闻楼梯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