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入学的加拿大大学学生已经完成了大一的学习。众所周知,不论对于本地学生还是留学生来说,大一都是一道坎,要适应大学里完全不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以及比高中时代对于自律和时间管理更加高的要求。加拿大大学对于学生的要求并不因为学生是本地学生还是留学生有任何区别对待。GPA的要求是明确的,学术纪律也是清晰的,一旦学生触及底线,其结果可想而知。大一就像是一块试金石,试一试每个学生的成色。不管高中成绩如何,雅思成绩如何,一年下来,有人更上一层楼,有人从所谓的高中“高分”高中成绩梦中醒来,有人还游走在危险的边缘。
从这几年的趋势来看,加拿大大学越来越明显在大一对新入校的学生进行二次筛选,留下“真金”。那些在高中学习和大学申请过程之中耍小聪明,甚至造假的学生,往往会在大一被无情的淘汰。
不少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依然会和我们联系,说说大学里的事情。今天就分享三个真实案例。
案例一
2018年9月,学生Y被皇后大学文科专业(Arts)录取。他是在中国完成了12年级学习,在2017年9月到多伦多某私立高中12年级学习的。最后12年级平均成绩84分出头,没有到85分。他的目标是计算机专业,皇后大学也是他的目标之一。但是在2018年的大学录取过程之中,皇后大学只给了他文科专业的录取。在2018年5月选择录取的时候,在选择大学还是选择专业上,学生Y很是纠结了很久,最后选择了皇后大学。大一一年,除了在文科专业里拿到不错的GPA,也尽可能选择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并且真实感受到了大学申请规划老师所说的“在大学里和老外拼文科,是拿我们的弱项拼老外的强项”。虽然学生Y说的“学习文科就是死路一条”有点过激,但是他还是凭着大一的GPA转专业进入了计算机专业学习。稍微了解加拿大大学的人都知道这种跨专业转换难度比较大,但是他完成了这个转专业。
案例二
2017年9月,学生X被多伦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Mineral engineering)录取,这也是一个在2017年录取过程中被多大调剂的录取。X与案例一的Y来自同一所多伦多的私校。学生X其实更想去计算机工程或者电子工程。大一一年的学习,工程专业的学生都是上工程专业基础课,流动非常大。学生X说有的同学今天还在上课,下个星期已经看不见了,原因是觉得学习困难压力大,转学到其他专业,甚至有看到自己的成绩,原先在高中“高分”积累起来的美梦终于醒了,选择转学去了其他学校。大一一年,学生X的GPA在工程专业激烈的竞争之下脱颖而出,申请进入计算机工程专业。2018年6月,多伦多大学工程学院批准了他的转专业申请。从2018年9月开始,学生X进入了计算机工程专业学习,并且在计算机工程专业保持住了不错的GPA。
这两个案例里的学生同时提到了在申请大学的时候,原先希望被录取的专业没有被录取,然后或主动或被动退而求其次,凭大一的GPA转专业。我问了一个很敏感的问题:“据你们观察,当年没有进入自己想进的专业,而大一为什么能抓住机会换专业?”两个学生都说“大一其实是一个再洗牌”的过程。大学在录取学生的时候,很多情况下大学没有更多的时间去考察学生高中成绩是否有水分,有多少水分,水分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甚至有造假买分的情况。同一个专业大类的大一学生,学习的内容基本一样,然后凭大一基础课的GPA选择可以精修(specialist)、主修(major)和辅修(minor)具体专业分支。大学课程学习的内容和要求对每个学生都一样。大一就是一块试金石,检验是不是真金。两个学生笑言:在高中的时候还觉得为什么很多私校打分高,自己的学校打分不如那些学校,那些“高分”私校的学生可以进更好的专业——这不公平。到了大一完成才发现,那些高中“高分”的学生,也就是在名校名专业里暂住一年,大一完成之后大部分给那些有真实实力,高中成绩即使有水分,也是在可控制范围内的学生腾地方了。
案例三
案例三其实是2016年的例子。一个从多伦多周边某城市的私校以90分的成绩考入西安大略大学工程专业的学生H,在2017年4月完成大一学习的时候,他的大一平均分是42.5分。最后只能选择转学到社区学院。在社区学院一年以为社区学院会比大学本科容易,稍微收敛了一点喜欢打游戏的习惯,但是打游戏依然在持续。2018年4月收到了社区学院停学通知(academic suspension),只能选择回国。后来家长通过国内的中介,安排学生H去澳大利亚留学。
高中留学,家长和学生清楚正视真实能力和成绩,明白留学的意义和留学应该做什么很重要。浮躁,急功近利的心态和行为可能带来暂时的“利益”并且掩盖问题,但是,当“利益”的肥皂泡破灭的时候,学生还是去该去的学校,甚至不得不回国。最近几年,留学生群体里择校的过程之中,逆向淘汰是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有的学生留学,或者从公立高中转校到私立高中,既没有选择精英私校,也没有选择管理严格的优质私校,而是选择了规模小,容易拿分,管理松懈的私校。普遍的心态和行为是既想省时省力,又想进名校。这种思想和由这种思想所引起的择校行为不仅仅在一些学生之间蔓延,几个学生一合计,就转学到管理松懈、容易拿分的私校很常见。一些家长“不管怎么样,先拿个名校的录取,进名校”的思想更是助长了孩子不努力却能不劳而“获”——此“获”实际上是虚获,事事走偏门,惰性加倍放大的行为。在高中留学择校和大学选择上,一些中国家长和学生表现出了思考表面化、片面化、简单化和情绪化的特点。
我每年都跟学生说“你会去你应该去的学校”。这句话有的学生理解为高中给我“满意”的成绩,能使我进入名校甚至名专业。殊不知,真正的筛选实际上是在大一。那种“不管怎么样,先拿个名校的录取,进名校”的思想和行为,多数学生只是在大学暂住一年,到了大一结束就给有真实实力的学生腾地方了。我每年也跟学生说“不要以为大学为了淘汰学生而淘汰学生”。大学的淘汰率没有那么恐怖。多从自身的角度找找那些被淘汰的原因,多从过去到现在以年为单位的时间线上找被淘汰的原因——虽然很少有被淘汰的学生承认被淘汰的原因是追求不属于自己实力的成绩。案例三里学生H的例子还告诉我们,不要以为社区学院比大学的难度低。在加拿大,社区学院和大学都属于高等教育。社区学院偏重于实用性,大学偏重于理论,课程难度和内容上没有本质的区别,否则也不会有互相承认学分的机制了。
我之所以在本文一开始说有人还游走在危险的边缘,是因为近几年在北美大学里代写代考已经超过了传统意义上的考试作弊,成为比例最高的学术违规行为。不得不承认,高中买学分买成绩,大学找代写代考已经成为某些学生以一个谎言掩盖另一个谎言的做法,哪怕动辄几千加元的费用。有一部分学生靠着这种做法,一路从高中到大学,并且在大一幸存了,那么大二呢,大三和大四呢,将来工作呢?
有人在网上抨击最近上映的电视剧《带着爸爸去留学》,认为抹黑了留学生,很多留学生认真学习,严肃对待每一门课程和每一次作业考试。不可否认任何群里里面都有形形色色的人。中国的唯分数论和名牌论,确实深深的影响着一部分留学生,再加上有些学生本身从在中国的时候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一些留学生通过交易的方式,去购买作业答案、代写作文和代考考试,甚至伪造成绩单、用子虚乌有的经历粉饰个人简历,在加拿大都是可以被检控为违反刑法的刑事犯罪。虽然从现实情况来说,被抓学术违规的仅仅是学术违规群体里的一小部分,但是这就像高中阶段买学分买成绩一样,今天不被抓,难保将来什么时候不被抓。如果学生作弊被学校抓到开除后,将失去学生签证的身份,并且会对未来再次赴加拿大求学,或者申请签证造成影响。被学校开除的纪录,都是各大院校间联网的,所以“作弊”的标签,将会一直存在。
抹黑留学生群体的不是一些留学生主题的电视剧,而正是留学生群体里的一些学生。
距离加拿大大学2020年9月入学申请递交材料还有3个月!欢迎选择我们的大学规划申请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