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伦多留学资讯网
加拿大最有影响力的留学专业资讯网站
文章15012浏览44704230

看《陪读妈妈》,说加拿大留学陪读

个人微信二维码

《陪读妈妈》上周已经在浙江卫视播放完毕。该剧讲述了在温哥华留学的中国留学生和陪读家长的故事。题材是以往电视剧不曾涉及的,编剧也是一个兼职陪读妈妈,再加上留学生中间家长陪读的不是罕见的现象,一些剧情例如留学生沉迷于游戏,开豪车,做非学习的事情,也是当今留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真实的反映,特别是在温哥华。所以,这个电视剧一播出,一定程度上引起了留学生群体和家长的共鸣。剧情本身有迎合中国大众“吃瓜心理”——围观他人家琐事的心态。因而,在学校环境上,实际上是在苏州的几所学校拍摄的——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和中国比基础设施建设;主人公丁致远的初恋夏天和私生女戴安娜正好在温哥华,而且还正好租房子给丁致远的儿子丁一一和陪读妈妈李娜——这样的情节更是中国式电视剧的桥段。至于留学最关键内容,留学学习最真实的一面,却被好像玩乐般的戏剧表演所代表——正常的学习,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都不是一件像玩一样的事情。

影评是娱乐记者或者是文艺评论者的事情。这里我只想说说为什么要陪读?陪读的误区是什么?

加拿大对中国的旅游签证十年有效期和每次可以居住不超过半年的规定给陪读提供了在加拿大居住的便利。差不多每个留学生的家长都在中国有自己的工作,但是为什么一些家长不得不部分牺牲自己的事业,甚至全部放弃工作,变成陪读家长?陪读家长所付出的不仅仅是事业,甚至是家庭、两代人的关系相处,以及心理健康。电视剧的一开篇就给出了答案——孩子在留学过程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特别是一旦因为一些非学习的因素影响到了学习成绩,中国家长给出的解决方案就是“我(家长)帮你做事或者解决生活上的问题,你(孩子)专心学习就可以了”。作为留学行为的买单者,没有家长希望留学失败,所以陪读就应运而生了。

那么陪读这种中国式的解决方法是否是一个好的方法?为什么有的留学生不需要陪读,有的就不得不陪读?我认为,那种留学出问题之后,家长陪读,只能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解决方案。对新的环境不适应也好,孩子的自我管束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差也罢,说白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留学之后所暴露出的各种问题,其实是在中国被掩盖的问题的集体爆发。问题为什么会被掩盖,原因还是那一句“我(家长)帮你做事或者解决生活上的问题,你(孩子)专心学习就可以了”。与其陪读,不如提早在中国,在没有留学之前,家长做好对孩子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有担当意识和承受压力的能力。要让孩子有直面学习和生活各个方面的能力和心理素质,而不是刻意掩盖现实去营造看上去很美的世界。这些都是在学校里学不到了,也不是能用分数进行量化评价的,必须是通过家庭教育进行。这些教育不仅仅对将来可能的留学有用,即使是在中国上大学和走进社会,这些技能也是必需的。生活不是“岁月静好”的心灵鸡汤。古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今有“我(家长)帮你做事或者解决生活上的问题,你(孩子)专心学习就可以了”,中国式的家庭教育往往被学习成绩所主导,忽视在各方面能力上的培养。实际上,陪读,很大程度是在为孩子在中国的家庭教育的缺失或者是不足买单,而买单的代价是明显的。

有的家长说,以上说的这些都是给还没有留学的学生家长,那么已经陪读的家长怎么办?治本的药方是摒弃中国式的“你只要专心学习就可以了”的思想——天知道家长在几乎包办一切的时候,孩子是在学习还是在打游戏。要明确地知道陪读只是过渡,目的是孩子能够独立留学和生活。保姆式的陪读只会进一步毁了孩子。

在加拿大,主动性(initiative)、合作能力(collaboration)、独立性(independence)、沟通和表达(communication)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包括对留学生的要求。这四个要求彼此独立又互相关联。每个正规办学的学校都会在开学典礼上强调这四种能力,也是中学教学大纲对学生的要求。保姆式的陪读,正在像慢性毒药一样,一点点毁灭学生的这四种能力。我想强调一点,不是全盘否定保姆式的陪读。任何学游泳的人都是从浅水区到深水区。陪读应该是暂时的、指导性质的,是对学生技能培养的辅助,是对以往教育的缺失进行弥补,而不是继续代替孩子做他本应该做的事情和应该承担的责任。

留学生主动性欠缺已经不是一个新话题了,确切的说一些留学生不是在思想意识上欠缺主动性,而是主动性因事而异。对学习,对自己未来的规划,对融入本地社会和正能量文化欠缺主动性,但是对于打游戏,对于逛吃逛吃,对于陋习,对于什么专卖店又推出了什么限量版的产品非常有主动性。如果陪读使孩子在这些非学习的事情上更加有主动性,那么这种陪读还不如让孩子摔几个跟头。用现实教育孩子,但是往往家长下不了这个决心。

主动性应该表现出对于信息的捕捉能力。对于信息的捕捉能力包括因应现在要处理的事情获取相应的信息和为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出必要的信息收集和准备。主动性还应该表现在对事情的主动推进上。学习和大学申请的主体是学生本人。其他人,包括学生的父母,都不是留学的主体。如果学生不知道主动推进事情的进展,周围的人提醒千百遍也没有多少作用。有些学生在缺乏主动性上所表现出的未曾“断奶”,好似厨师已经做了一桌菜,作为顾客的学生却对自己叫的这桌菜视而不见,坐等喂食。这种坐等喂食的态度,怎么样也不是一个准成年人,即将可能进入高等教育的学生应该具有的品质。

电视剧《陪读妈妈》里所描述的丁一一的各种故事,实际上都可以归结到主动性的问题。

主动性还表现在对于自我时间的管控和管理上。在打游戏,在逛吃逛吃,在购物上充满主动性,直接可能导致学生昼伏夜出的作息。该上课的时候昏昏欲睡,晚上精神百倍夜生活,还跟父母报告晚上写作业到后半夜。长此以往,除了学习上没有主动性,更严重伤害学生的健康。加拿大学习的压力远没有到非人类的程度,之所以网络上有着各种吐槽,究其原因,主动性和因为主动性缺失而造成时间管理上的混乱,是很大的原因。

主动性又跟其他三种能力息息相关,是其他三种能力的基础。如果没有主动性,何谈合作、独立性和沟通表达能力?没有主动性,只会自我封闭在自以为是里。留学的日子好似活在中国(不与当地社区接触)或者好似活在自己创造的虚拟环境(游戏)里,这样的学生当然整天不想留学,想着回国。

主动接触其他人,才有可能培养自己的合作能力。这种接触不是在游戏里接触虚拟的世界,不仅仅表现在课堂和课后关于学习上的小组活动,而是在个人能力的培养上主动接触老师、接触同学、接触一同租住一个房子的人,接触社区里的本地居民,同时在接触合作的过程中,学会心怀他人的能力——这种能力在今天的留学生中间普遍缺失。在主动与他人接触方面,有些学生说我周围大部分或者全是中国留学生,非中国学生很少。留学生中间同族裔的学生扎堆的现象不仅仅在中国学生中间存在,其他族裔也有。但是,学校只是社会这个汪洋大海里的一滴水。不去汪洋大海里接触更多的水,只自我困守在一滴水。缺乏主动合作的能力,缺乏走出去的动力,却怪周围的环境。

各种留学失败的案例里,典型特点是人在加拿大,很少与外界接触。大部分陪读家长实际上是把中国的家庭搬到了国外。孩子对于家的依赖是天性。很多陪读实际上是助长了孩子的依赖心理和行为,阻碍了对于孩子独立性的培养。留学的目的和基本技能是学会独立生存,这也是将来在社会立足的基本技能。实际上,陪读是培养独立技能的反面。

沟通与表达不是家长代替学生去包办。我遇到不少学生,通过网上交流,大学申请最后也进入满意的大学。但是从规划到申请,到最终选择大学录取,绝大多数时候甚至全部的交流都是家长在进行。面谈的时候,也基本上是学生的家长在提问。作为大学规划和申请主体的学生本人,却是神隐起来,不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表达自己的愿望。家长必须参与,但是不能因为学生的学业,而代替学生做各种大学咨询、信息收集、大学申请等事情。学生也必须参与,但是不能因为家长参与,就袖手旁观,等待被喂食。

陪读和由陪读衍生出来的保姆式包办,看似短平快,去解决留学过程中的各种表象问题,但是根本问题——应该具有的能力的培养往往没有形成,甚至在能力上还出现倒退。这样的陪读,美其名曰学生能够集中精力于学习——其实有的学生是集中精力于学习还是因为有人包办了,可以集中精力于其他事情,只有学生自己心里清楚,但是以上四种在加拿大社会生存的基本技能正在一点点被侵蚀。这四种能力所关联的各种技能、道德规范和价值观,是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的基本准则。

从留学生应该具有的四大基本技能的角度来说,我的观点是陪读很容易陷入中国式的包办,从而阻碍正常的留学生活。希望孩子有更多时间学习,但是往往事与愿违。与其陪读,不如在中国的时候就真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之所以说“真的养成”,是因为有些家长对于孩子的问题不及时纠正,不把不好的习惯制止在萌芽状态,而是任由不良习惯的发展,甚至部分孩子在家长面前表现出演技派的能力。对于准备留学的家长和学生来说,成绩是一方面,是留学成功与否的量化关键,但是非量化的因素,例如良好的习惯,也是留学成功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并且往往习惯不好的学生,成绩也不会好到哪里去——这样的学生是否要留学,就需要慎重考虑了——留学不是那种因为习惯不好而在中国学不下去的学生的出路。

小红书二维码
  • 版权声明:本网站文章除了邹庆专栏内容以外,其它内容的版权属于原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隐藏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