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伦多留学资讯网
加拿大最有影响力的留学专业资讯网站
文章15008浏览42964302

公开课:怎样做高中留学生的家长?

个人微信二维码

2018年的央视春晚刚刚落下帷幕,最让我有感触的是贾玲的小品《真假老师》。小品展示了另一种“留守儿童”——家长忙于工作,以为只要在金钱上尽量满足孩子,就是一个好家长。
我很早就想根据多年留学生工作的经验,说说怎样做一个高中留学生的家长。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每个学生都是个案,不能用别人的经验去套用。家长只有在吸取他人经验的基础上,摸索出适合自己孩子留学生身份的交流方法,特别是大多数家长其实和孩子隔着半个地球,怎样从天天相见到远隔重洋的角色转变。
甩手掌柜和亲力亲为都不是合适的方法。
像小品《真假老师》里的那个家长,当甩手掌柜的家长不罕见。孩子出国以后,除了按时提供生活学习必需的钱,家长几乎完全忙于自己的工作,不与孩子有任何关于海外学习和生活上的交流。现在各种即时通讯工具很多,完全可以达到虽然远隔重洋,但是好似近在咫尺。这样甩手掌柜似的的家长,即使是留学生的监护人或者学校老师通过各种渠道,向家长报告学生的情况,往往毫无回音,或者仅仅是简单的一句话:“谢谢,我们什么都不懂,一切麻烦您了”。 这个时候,如果孩子是一个有自觉性,知道留学应该做什么的学生,那么家长的甩手并不会给学生的留学生活带来多大的影响。
很可惜,这样有悟性的学生毕竟只是少数。如果学生是那种到了国外,就以为“天高任鸟飞”了,男生沉迷于游戏,女生沉迷于网购和娱乐活动,那么甩手家长往往到了监护人或者学校因为学生出勤或者成绩发出劝退通知,才发觉应该有所作为。在加拿大,如果因为成绩或者出勤被学校劝退的学生,能有的补救措施已经很有限了。
与甩手家长相反的另一个极端,是亲力亲为的家长。孩子出国留学,首先是要学会半独立生活,学会从中国那种父母包办到独立生活的过渡。绝大多数家长一手包办了孩子出国之前的各种材料的准备工作,甚至孩子懵懵懂懂地就被父母送上飞机。一闭眼、一睁眼,就到了一个陌生的国度。家长的观点是“孩子只需要搞好学习就可以了”。
留学生活,拼的不仅仅是学习,还有个人能力的培养和提高。2017年年末一个在美国的留学生不会做番茄炒蛋,通过微信咨询父母的事情刷屏网络。凸显了父母包办给留学生在异国他乡的生活带来的危害。包办,暂时的方便和快速解决问题,给孩子造成的是长期不能“断奶”,形成一种依靠他人,没有主见的思维定势,甚至有的学生认为闯了祸,会有父母帮忙“擦屁股”。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十指不沾阳春水,自己的事情不走心,怎么能有有质量的留学。在加拿大,学生必须在签证有效期到期之前向移民部申请续签,超过有效期90天,将会被强制要求离开加拿大进行续签。每年这种因为超过学签有效期90天以上,不得不离开加拿大回到中国办续签的案例屡见不鲜。究其原因,除了学生对自己的事情不走心,不上心之外,没有参与过是很重要的原因。家长必须让孩子参与到留学准备、行李整理,直至最后成行的整个过程。在出国前一个有意识的家长子女之间的谈话更是必要的,不仅让孩子知道父母为了留学做出的辛苦,更从实际操作中明确留学究竟是怎么回事,应该付出怎样的努力。
总体而言,两种不可取的方式里,甩手掌柜式家长相对少一些。相比较而言,亲力亲为、用力过猛式的家长更多一些。很多家长其实属于第三类——用力不到位的家长。其实,用力不到位的根本问题是家长和孩子的交流问题。
高中留学生正在青春期的结束,而大部分高中留学生的父母步入更年期。这两个阶段都是人生比较特殊的阶段。家长和孩子的交流比较谨慎。而孩子和家长的交流比较抗拒,认为自己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
用力不到位的第一个表现是家长疏于去了解统一的政策性要求,比如安省高中毕业要求,义工要求等,比如具体到某一个学校对于学生在学习和纪律上有怎样的要求。这些统一的要求,在留学生入学的时候,学校都有过详细的指导,并且有的在网上(虽然某著名搜索网站如果搜索留学,充斥着各种广告)和在学校与家长的交流里都有详细的介绍。
一方面,家长可以事先在网上了解这些信息,做到心中有数;
另一方面,要把家长与孩子的交流时间固定下来,比如一周一次,在交流过程中与孩子交流这些家长已经得到的信息,考察孩子是否清楚这些政策性规定。
如果一个到加拿大高中留学几个月甚至一个学期的学生,依然不清楚这些规定,家长需要警醒孩子在加拿大是否是在用心留学了,究竟这几个月孩子在做什么?如果考勤没有问题,上课是否人在心不在?或者是没有融入到加拿大式的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是被动去接受信息。
用力不到位的第二个表现是听风就是雨,不具体分析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每年都会有家长问一个类似的问题:滑铁卢大学的计算机很好,我的孩子想考这个专业。我问:学生的成绩多少。家长回答:七十多分。我说:这个成绩与要求相差有点远,为什么想考滑铁卢的计算机专业呢?家长回答:家里有足够的钱,想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听闻此言,我很无语。在西方社会,教育不是拿钱就能买来的,要看学生具体的情况。什么样的成绩,上什么样的大学。有一些学校,就是抓住家长这种希望“短平快”的心理,在学生还没有入学的时候,就承诺给多少分。请理性地想想,这样的学校敢上吗?现在的短平快,追求不符合实际的速度,换来的多半是将来很快被大学淘汰。
与甩手掌柜式的家长类似,用力不到位的家长也经常说“我们什么都不懂”。孩子留学,不能是家长用钱铺路,然后要么甩手,要么用力不到位的过程。
留学的过程是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的过程。不是学习孩子的高中甚至大学的学术课知识,而是通过网络接受各种相关信息(比如大学、签证要求、毕业要求),通过与学校和孩子的交流,去学习孩子在留学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同时,也是对孩子是否知晓和掌握处理这些技术问题的考试,对孩子是否按照要求去做的督促。
希望有更多的优秀的中国家长来和孩子一起成长!

小红书二维码
  • 版权声明:本网站文章除了邹庆专栏内容以外,其它内容的版权属于原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隐藏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