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伦多留学资讯网
加拿大最有影响力的留学专业资讯网站
文章15012浏览44705679

在一所天主教高中上学有怎样的感受?

个人微信二维码

想当年,申请的时候,我的学校列表里有几所有宗教背景的。同在申请期的小胖子一脸不屑的表示:老娘打死不去天主教学校,整天上帝上帝的烦不烦?!

再想当年,我确定要来现在这所天主教高中之后,坐在初三的课堂里翻《圣经的故事》。同桌的大胖子冲着我一脸鄙夷:你丫不会也要改信基督教吧?!

事实上呢,在这个天主教高中待了一年半载之后,我既没有听“上帝”这个词到耳朵起了茧子,也没有丝毫皈依天主教的迹象。他们的担心显然是多虑了。

那么,去到一个天主教学校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涉及信仰的事情,不同的学校肯定有细节上的差距,但以我自己的经历来说,“天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宗教课会成为你的必修课;第二,学校会经常有一些有宗教背景的活动,比如弥撒。对我这个曾经带过红领巾和共青团徽的祖国花朵,刚来美高的时候这些都是新奇的,有的时候觉得有点奇怪,有的时候繁琐的宗教仪式和动不动涉及信仰的问题甚至让我觉得有些不自在。而现在,平胸而论,我认为这些活动对我不仅没什么坏处,还对我更好的了解美国文化有不少帮助。

宗教课

先说说我们的宗教课。宗教(Religion)这门学科在我们学校总共有八门课程——天主教入门,圣经旧约,教会史,圣经新约,世界宗教,基督徒的品德,社会公义和基督徒的生活方式——是每年雷打不动的必修课。一个学期一门,八个学期正好学完。万一学不完或者不及格呢?不能毕业呗。其实通过课程的设置就可以看出来,宗教课的目的完全不是让你信仰上帝,而是让大家了解关于宗教(天主教为主其他宗教为辅)的各种基本知识并教大家做人的道理(有点像初中都上过的思想品德)。不同信仰的同学在课上完全可以和睦相处,所以我也不用担心不相信课上讲的关于上帝那一套怎么办。就算是老师也会大方承认一些基督教不那么完美的地方。举个栗子,在很多欧美的艺术作品里耶稣都是个白人。我们的老师就分析说这是基督教主流的白人社会种族优越感的体现——耶稣的诞生地拿撒勒在今天以色列的北部,他怎么可能拥有纯白的皮肤?

在课业量上,宗教课往往属于比较轻松的课,很少留作业。不过听学长们说,在十一年级上世界宗教的时候会被要求做一次研究性学习,要用很长的时间,完成一份严谨的关于世界宗教的学术论文。别看宗教课听起来有点水,期末它也像别的学科一样有考试,成绩不好也会影响GPA。不过啊,这种考试也好应付,基本背背笔记就可以了。

宗教课跟别的科目最不一样的一点就是经常会有一些答案非常随性的集体讨论。教天主教入门的Mr. Smith就特别喜欢问我们一些诸如“你的信仰是什么?”“你在哪儿找到自己的信仰?”这样让我一脸懵逼的问题——我一个无神论者哪儿知道什么叫信仰啊!我得承认,跟一群信上帝的人里表示自己什么都不信在最开始的时候还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儿。不过时间越长,我对回答这种问题也越来越信手拈来——与周围的人信仰不同不是什么可怕的事儿,信仰什么样的宗教是你的自由,大方的说出来没什么大不了。我们学校就有几个穆斯林,也有信不是天主教的基督教的,他们不会在任何场合被特殊看待;我喜欢说“我在我的朋友那里找到信仰,因为我相信他们会在我需要的时候随叫随到”,而事实证明这样的回答会得到和同学们“我信仰上帝因为有一次我奶奶生病做手术之后,我向上帝祈祷,奶奶的病后来好了”这样答案同等的尊重与赞许。

弥撒

除了与英语数学历史等各大学科有同等地位的宗教课,天主教学校最大的特点就是每个月都最少会在教堂举办一次的弥撒。在我们学校,所有学生老师无论是否信仰天主教都会被要求出席弥撒,只是到了领圣体这部分只有天主教信徒才可以参与,其他都是大家一起。解释一下,基督教(Christianity)有各种各样的分支,天主教(Catholicism)只是其中很大的一支,在美国很普遍的分支还有新教(Protestantism)。而不同的分支因为对宗教的理解有五花八门,弥撒这样神圣的仪式在各个分支间是不能互通的。

通常整个仪式由圣歌开始,中间几篇圣经朗诵,白发老教父讲道理和几首圣歌、祈祷穿插进行,最后是最为神圣的领受圣体(Communion)环节。作为仪式里的异教徒,我除了不能上去领圣饼,和别人并没什么不同。如果想唱圣歌,我可以跟着一起唱,如果想听教父的智慧,我可以聚精会神地听。可能是因为懒,也可能是确实对讲什么没兴趣,反正我从来没有唱也没有完完整整好好听过。不过啊,信天主教的同学跟我也差不多。进行弥撒的时候可以明显的感到很多同学都不怎么享受这个过程,觉得一个小时又长又无聊,跟唱圣歌的也几乎都是老师。有个极端个案很能体现大家多不喜欢弥撒:有一次学校周日活动之后在教堂有个小型的弥撒,同学J还偷偷摸摸拿出手机看起了NFL的比分直播——连我这个无神论者都明白这真的挺过分了。

其他特色

那天主教学校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那必须。几个例子——

我们学校每周二清晨的祷告,选自圣经马太福音

每天早上开始上课之前,所有人都会在校长的带领下祷告。这与每天的效忠誓词(Pledge of Allegiance,美国人对自己的国旗宣誓)一样雷打不动。对我这样既不信教也不效忠美利坚的,整个过程站好保持尊重就足以。除了早上,学校也鼓励老师们在每节课上课之前进行简短的祈祷——老师读祷文,大家在最后一起说一句“The Father, the Son and the Holy Spirit. Amen.”,再划个十字。不过,基督徒饭前祈祷这个习惯,我是从来没在学校见到过。

美国的效忠宣言里都提到上帝,由此可见基督教在这个国家有多大的地位

全校也经常一起在教堂举行Prayer Service(或许可以译为祈祷仪式?)。Prayer Service没有弥撒那样繁琐,一般只朗诵经文讲讲道理。有的Prayer Service是提前定好的,有的就是特殊情况临时增加。比如圣诞节放假之前有个同学患上了白血病,大家就聚到一起为他祈祷。再比如去年11月大选结果出炉后大家都情绪激动,小范围爆发了各种言语冲突,一周后学校就举行了Prayer Service,请大家“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每年感恩节放假之前各年级我们都有三天的retreat活动。虽然内容各不相同,但是主题都是”God, Self and Others”。这几天每个年级会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感谢上帝,反思自我,回馈他人。学校还给这几天起了个很基督的名字:Days of Grace and Wisdom.

因为复活节是基督教所有节日里除了圣诞节之外最重要的一个,学校一定要放假,所以我们的春假(名义上直接就叫Easter Break)永远跟着复活节的时间走。别的学校春假基本都是三月中旬那几天,我们今年因为复活节很晚,我们的春假直接挪到了4月中旬,放完假基本直接考AP,也是十分尴尬。

缺点

在21世纪的美国社会,很多问题都对天主教的传统思想有不小的冲击,比如同性恋婚姻法,比如一直悬而未决的堕胎法案。这样一来,很多时候老师在课上说到这种问题就得小心翼翼,不能过于激进公然与传统天主教思想背道而驰,否则一些保守的天主教徒家长的投诉可能会让他们丢掉饭碗。

家长保守,老师也有保守的。讲个极端个例的流言——听说学校里一个教宗教课的老师,在课上公开发表“同性恋都能结婚了,那还想怎么着?人和狗以后是不是也能结婚了?”这种严重歧视LGBTQ群体的言论。虽然有假消息的可能性,但如果是真的,这位老师可至今还没有被炒鱿鱼。

前段时间在一个准美高学生和家长的分享会上,我被问到的一个问题:“如果再给你第二次机会,还会选择宗教学校吗?”

我想用我的答案来为这篇文章结尾——

如果给我第二次机会,我仍旧不会拒绝宗教学校。虽然我没有任何信仰天主教的兴趣,但是既然知道自己要在美国这个世界上最虔诚之一,并且拥有70%以上基督徒人口的国家生活学习将近十年的时间,了解一些基督徒的文化还是有益无害的。您想吧,不少大学还有天主教背景呢,光前20水平的就有Norte Dame和Georgetown吧...不仅美国,整个世界的历史也与教会脱不开干系。去一个宗教学校上学,能让我这个从小在中国——一片相比之下古往今来不太被宗教影响的土地——长大的人对“宗教”“信仰”这些概念有更多的接触,更好的认识,从而或许更能理解全世界不断在发生的各种因为宗教与信仰产生的问题。能让自己吃过见过,挺好的。

小红书二维码
  • 版权声明:本网站文章除了邹庆专栏内容以外,其它内容的版权属于原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隐藏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