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伦多留学资讯网
加拿大最有影响力的留学专业资讯网站
文章15012浏览43975184

AP课程真的有助于提高大学成绩吗?

个人微信二维码

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希望上大学,各个高中也开始鼓励学生选修大学先修课程,比如AP。这些课程的目的都是为学生接受更为严谨的高等教育作准备。
美国智库布鲁金学会的两位研究员——Gregory Ferenstein和Brad Hershbein,新近发表了篇博文,声称他们找到了充分的证据,表明进阶课程并不能帮助学生提高大学成绩。
他们参考了上千所运用“国家教育纵向研究”的高中和大学的报告,该研究从1988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采样多了达25,000名学生。他们发现,一旦排除种族、性别、社会经济背景和标准化考试成绩等因素后,这些学生在高中选择的课程对于大学学习成绩并没有太大影响。

比如说,Tom在高中时选了经济学(即使是进阶课程),Joe没有,但在大学的经济学课程里,他们可能获得同样的分数。但美国的各州还是鼓励所有年轻人选读进阶课程。Hershbein说:“出于某些原因,人们的观念还是没有改变。”

坚持这种观念的原因是,在大学课程中取得好成绩并不是学生选择AP课程的初衷。选择AP课程,可能只是为了免修大学里的某些等价课程,这不属于本次研究的讨论范围。

作者观察大学新生上某科目第一节课时的表现,发现早已通过AP课程获得学分的学生优势并不明显。所以如果一个学生在大学的时候选了化学课,又在大一的时候选了大一的化学课,得到的分数和班上一个从未在高中修过化学课的学生一样,那么高中课程并不能助益大学成绩的结论就能讲得通了。

但如果一个孩子在高中时选了AP化学课,上大学后直接跳到大二的化学课,这个孩子是否能获得更好的成绩就没那么重要了,因为他在高中选的课替他节省了时间和金钱。以AP生物为例,因为不同的老师在教法和内容上多少有些差异,这就意味着某些进阶课对某些学生的价值会更大一些。
Hershbein说,他和Ferenstein质疑的并不是那些孩子们能掌握的课程,他们只是想提醒,让更多学生选择AP课程以适应大学的学习,并不是明智之举。对于那些尚无法消化较深奥资料的同学来说,上进阶课程可能会适得其反。“这些课程并非灵丹妙药,可以让学生立马就适应大学学习。”
这两位研究员说,如果高中想要让学生为大学生活做准备,应该把精力放在批判性思维和思考分析能力的培养上,而不是特定的科目。

大多数学生会在参加完AP生物考试后立马就忘了有丝分裂是什么,但他们可能会对怎么做实验、怎么列证据有大致的了解。“这些潜在技能才会真正伴随着他们。”Hershbein说。

这可能也是AP微积分是本次研究中一个例外的原因,在高中已经修读微积分的学生相对而言在大学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很可能是因为与其他科目相比,微积分很大程度上建立在累积式学习的基础上。”
Hershbein和Ferenstein对当前高中的教学内容有些微词,认为它们教了“错误的东西”。他们指出,在理论上,美国《州共同核心课程标准》开始强调批判性写作和分析(展示出你是如何一步步得出一个结论的,而不仅仅给出一个答案),会对学习内容的变革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Hershbein认为现在分析这个举措的长期影响还言之过早,对课程标准的小修小补并不能让公众满意。

作者说,他们的研究看起来或许无聊,但或许能提供一个机会,为高中的教研带来更多创新。“可能注重提高学生的非认知类技能、团队合作能力或者技工教育,比起在短时间内掌握特定科目的知识,会更有助于学生进入大学。”

他们澄清道:“但这并不是说要剔除所有知识性的内容,对于那些担心新教学方法实验会对孩子造成伤害的家长,要尽可能打消他们的顾虑。”
Hershbein认为进一步探究大学先修课程的理念,让高中生在社区大学修读课程以获取学分是可行的,因为这能让大学和高中在课程设计上通力合作,也能让他们对于哪些能力可以让学生在大学获得成功达成一定的共识。
Ashley Griffin,教育信托中心(一个致力于帮助低收入和有色人种学生的非营利性组织)的K-12研究主任认为这项研究提出了一个好问题。但她指出:“对于成功的大学生涯有很多不同的理解,也存在变数。”

教育信托中心的一项研究发现,很多高中会把学分放在第一位,而不是知识和技能。这两位研究员建议大家反思:孩子到底应该学什么,才能在大学取得成功。与Hershbein和Ferenstein的研究不同的是,教育信托中心看到的是贫穷家庭的孩子最不可能修完AP课程的事实。

也就是说,学生通过AP课程,不代表他们就能在大学读好这些课程,而且穷人的孩子和富人的孩子之间的教育差距正在拉大。因为未能通过这些课程,常常意味着大学申请会被拒绝,这使得他们的成功路径更加稀少。

Hershbein认识到了美国改革高中教育的巨大前景。“这是一个需要相互协调的事情,而现在,教师培训学校、K-12教育系统和大学并没有很好沟通他们需要什么人才。”他指出,“他们有惰性,对激烈的改革也心存恐惧。”

小红书二维码
  • 版权声明:本网站文章除了邹庆专栏内容以外,其它内容的版权属于原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隐藏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