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伦多留学资讯网
加拿大最有影响力的留学专业资讯网站
文章15012浏览44140434

我和安省多伦多建校最早的中学: Jarvis Collegiate Institute

个人微信二维码

安省建校最早的中学是位于多伦多市区Jarvis街495号的贾维斯中学(Jarvis Collegiate Institute)。它建校于1807年,比加拿大作为一个国家存在还早了六十年。

它实际上是在1807年被纳入安省公校,此前它已作为私校存在了十年。现在看那时的多伦多的人口和规模只能算个小村庄。人们普遍教育水平不高,入学率很低。

该校当时的名称是多伦多语法学校。语法学校的含义就是中学,也就是你要开始学习语法了。在1807到1811作为公校存在初期的四年间,学生人数从8发展到20,直到50多年后的1864年,随着多伦多居民人口的增长,学校也才有了150个学生的规模。

在建校后200多年的历史里,学校逐渐发展壮大,到九十年代中后期我作为第一代新移民入职该校时已是鼎盛时期,有1300多学生。

该校始终保持着很高的教学水平,英语、数学、科学、商科和社会学课程尤为突出,各学科各有领军的核心人物。学生多次参加国际性数学化学物理和生物竞赛,获奖无数。其校报当年更是在安省众多中学生校报评比中连年拔得头筹,声名远播。更有为帮助新移民和国际学生提供的ESL课程,确保新学生可以尽快克服语言障碍,融入校园生活。

该校多年来以其校风好,教学质量优异,升学率高于90%,给加国和北美各高校源源不断输送一批又一批可造之才,人才辈出而闻名。

加拿大很多社会栋梁并各界精英人物都曾在豆蔻年华时就读于该校,其中不乏名作家,名演员,名教授,运动员,作曲家,指挥家,艺术家,金融家,教育家及省长,市长,议员,财长,最高法院大法官,驻联合国代表及多伦多大学校长等,笔者不能一一列举。

我在九十年代初作为技术移民来到加拿大。本以为自己是加拿大按打分标准接受的移民,懂英语自己又一贯吃苦耐劳,能适应环境。在十几岁时作为知青从城里到贫困乡村插队落户,每天和当地农民一样下田干活,挣工分吃饭也活过来了,由于干活不惜力还被评为铁姑娘受到表彰。以为来到加拿大总能自食其力。没想到当时找工作那么难。哪怕是最一般的安省自1996到2003年二十多年冻结不变的最低时薪$6.85的零工,雇主都先问你有没有加拿大经验,没有免谈。当时大批新移民的共同认知是只要你不是学计算机的,在加拿大找工作难,难于上青天。

当年的情况不似现在,不好可以回去。那时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移民不是探亲访友观光旅游,是一棵树拔地而起移栽别处。这一竿子已经插到了加拿大,就如同过河之卒,只能往前冲而没有回头路了。

无奈只好在人到中年,已经在国内大学教书十几年之后,又在加拿大考托福,申请奖学金读学位。重回学校捧起书本,应对海量阅读和无数大小作业口头报告考试论文等各项新挑战。

所幸天无绝人之路,拿到学位后又经八个月义工积累加拿大经验,加上天时地利人和,当时大批新移民子女入读多伦多市区中学,需要一些够资格又有双语能力和经验的教师入职帮助学生克服初来乍到的文化震撼和语言障碍,融入当地学习生活。

我递交申请初选合格后,进入多伦多教育局人力资源部待聘名单,又向用人学校申请,经过用人学校相关教研室负责人和资深教师组成的面试小组以及校级领导三堂会审式多次面试,终于得到了朋友们和我自己都不敢相信的贾维斯中学教职。

不消说入职后又面临诸多挑战和压力。中加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的不同,对我来说也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到逐渐适应的过程。

其间我得到很多来自贾维斯中学领导和同事的热心指导和无私帮助,让我感恩让我铭记,也不可避免地遭遇一些误解冷眼和偏见,我经历了周遭人性的善和恶,包括个别学生的欺生和刁难,毕竟每个人的背景教养观念和见识品德本性都各不相同,而自己也有认知的局限。最终的结论是为人当自强。一个两手空空的第一代新移民,只有奋斗才是出路。

贾维斯中学在经历了两百多年的发展后,随着市区人口结构的变化,目前学生人数已从最多时来自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一千三百多人下降到六七百人。生源和教师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老教师退的退,骨干教师走的走。真是“沧海桑田“,“三十年河东转河西”。

我虽早已退休,仍衷心希望它将来随人口发展经济腾飞而发展壮大,再现辉煌。我也为自己移民加国后度过了“洋插队” 的艰难岁月,在贾维斯中学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对口工作从而能安身立命而深感欣慰。

小红书二维码
  • 版权声明:本网站文章除了邹庆专栏内容以外,其它内容的版权属于原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隐藏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