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伦多留学资讯网
加拿大最有影响力的留学专业资讯网站
文章15012浏览43958897

说说温哥华的私校申请

个人微信二维码

学生及学生家长谈论的话题也就三句不离本行,我们说来说去的话题就是AP啊、challenge啊,SAT啊什么的。许多来自中国的家长经常问,孩子应不应该上私校?

这真是一个三言两语无法回答的问题,我写这篇文章,谈的是我个人的看法,家长若有不同意见,欢迎交流。

我服务的学生的最多来源主要来自温哥华的三大私校:St. George 男校,Crofton House女校,York House女校。另外还有,West Point Grey Academy, Vancouver College (天主教男校) ,Little Flower(天主教女校),还有一个St.John。如果非要拿这些私校分个三六九等,那么,我心目中最好的私校有三所:St.George、Crofton、York。其实,Little Flower和Vancouver College 两大教会学校也相当不错,因为受宗教信仰影响,所以,华人很少有入读这两所学校的。

私校当然是有钱人就读的学校,温哥华绝大部分的中产阶级,比如医生、律师会计师等的专业人士的子女读了私校,还有相当部分的经营business family的子女读了私校。其实,私校公校的老师水平并无多大差异,但私校公校的差异确实非常之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入私校需入学考试:SSAT,大概只有直接报名私校幼儿园的或者低年级的无需这个北美统一的SSAT(Secondary School Admission Test)考试,(但小朋友也需要面试或做简单的考试哦)其他中途年级的学生要从公校考入私校,都得有这个SSAT成绩。最后,还需要Interview,才给你发放入学通知书。

私校的排名最前。加拿大的公校施行的是12年级义务教育体系,一般来说,学校根据家庭的住宅区域和地点来收取学生。近年来,菲沙协会学MacLean杂志 评比大学榜的办法,给大温地区的中学来个排名表,尽管温哥华校局从来没有承认过这个排名的官方性,但其影响力不容忽视,比如,温哥华太阳报每年都会把这个 排名表登载出来。无一例外,并立第一的是四所私校(St.George、Crofton、York、Little Flower),一直到第十名,大温的中学都被私校占领,直到第十一名,才看到University Hill Secondary School 的名字。

私校的生源不同。要考试才能入的学校可想而知其生源不同。再说了,学校的门槛高,孩子父母的收入高,家庭教育环境比较优裕,子女的教育特别受到重视,所以校风较好。说得再长远点,中学同学的net work就不同,孩子相处的那些朋友都来自良好家庭背景,他们大多是有头有脸的家庭出身。

私校的校风竞争激烈。水涨船高,本来入了私校,家长再也无需操心,一切交给老师去严格管教。可惜,每个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孩子好,于是,超前学 习、学AP的风气甚烈。每个学年的三学期都有考试,情形如同中国大陆的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孩子从小知道Academy的重要性,更知道分数的重要性。

考美国大学的目标。你不能说公校就没有考入美国长春藤学院的学生,但私校的学生大部分人考大学是冲着美国的榜上大学去的。他们的家长有实力送子女上美国大 学,所以,到了11年级时候,补SAT成了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我给学生上SATII的法语,他们个个都是小大人,宏伟目标明确,也乐意接受家长铺设的光 明大道,大学毕业,好歹成为个专业人士,至少能过个decent life。

再说说私校的学费。账面上好像并不离谱,一年一万多加元的学费,当然,这没有包括春夏秋冬的校服,还有,许多的课外活动费用。收取赞助费是自愿的,但好像 成为惯例,囊中羞涩没钱的,除非超常优秀、技压群芳的,单考靠孩子,就成为私校争抢的宝贝,比如小小年纪就得了肖邦钢琴比赛冠军什么的,我想,别说是一个 私校,就是哈佛也会争着要录用的。这样的孩子,父母没有赞助,没关系。然而,这样的例子是凤毛麟角,我们大部分的孩子个个是父母心目中的神童,走入私校的 天地,似乎,谁比谁都差不多。言下之意,除了学费,赞助费是必不可少的,何况,私校的大部分收入来源并不赖以学费,而是赞助费。所以,如果感觉有经济压力 的家长,就别勉强送孩子入私校了。条条大路通罗马,你想让他各门学科成绩都优异,对学校教学又不满意,那还有个办法,请tutor。

我个人认为,真正有经济实力的华人家长应该让子女上私校,这样可以少操心,因为私校的管教比较严厉,有点类似中国大陆的重点中学。想想也好笑,转了一圈,原本是为孩子脱离中国教育压力的苦海,结果,还得认可中国的基础教学体系,打发回炉北美的私校。

北美的中小学教学体系比较灵活,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方面是毋庸置疑的,但随之的附带效果便是宽松的自由松散性,尤其是那些读书不自觉的孩子,入了加拿大的公 立小学、中学真是到了自由的天堂。华人家长抱怨学校的基础教学薄弱,无论是数学,还是第二语言法语,在小学阶段都学得极为肤浅。私校的教学体系就大为不 同,他们抓基础教学,所以,所有的科目设计全部超出省教学要求大纲,单单就法文来说,私校的同等年级比公校要超出三个学年。

公校考入私校的孩子最头痛的就 是法语这门科目,英语、数学都不差,可是,法文,公校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私校从幼儿园开始就开课,几乎天天有,差了不知几个档次。私校从8年级开始,把 法语班分为beginner/regular/advanced,每个私校的叫法不一,但大致为三个程度划分,结果就有了“老生、新生”一说。所谓老生, 就是从小读私校的,水平比较整齐。新生,就是离开公校半路出家考入私校的孩子,他们个个是踌躇满志,偏偏在法文上摔跟斗,于是被编排到Beginner班 上,从头来过。

我遇到不少这样的“新生”,他们个个好胜好强,所以乘火箭的不少,化四个月至半年的时光,看他们跳入French Advanced group,我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我还是固执地这么认为,私校公校的区别其实是孩子的区别。一个求知欲旺盛、好学好胜好强的孩子,根本无需在乎西区名校还是私校公校。有些孩子特别容易受朋 友影响,所以,华人家长煞费苦心挑选学校的目的也是秉着中国古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以前“孟母叁迁”的故事其实就是“西区名校”的翻版,老师一样, 教学质量基本雷同,不一样的是学生,还有学生背后的家庭背景。温哥华西区本身是高尚住宅区,学生的良好家庭环境的比例就比较高,来自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就 读的学校风气会比较好,青少年犯罪的比例也就比较低。但话说回来,我听说BC排名第十一、公校排名第一的U hill吸食大麻的比例很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孩子是天才,到哪儿都不会埋没。他或她可以就读最普通的小学和中学,他们一样考入哈佛和剑桥,我周围的朋友的子女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我一直认为,私校的孩子比较整齐划一,成绩个个不赖,他们的锦绣前程都由他们的父母安排的妥妥当当。天才的艺术家、这个家、那个家的,我想,他们中有许多 来自公校,因为,他们无拘无束,学校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恣意涂画的调色板,他们想学什么、他们想做什么?他们的梦想是什么?家长们,让我们的孩子自由地飞翔吧!这个世界的多姿多彩,正是因为,我们拥有多姿多彩的孩子的幻想啊。

关于选择公校还是私校,我想打一个可能不太恰当的比喻:这就好比买女人的护肤品,有一线名牌的,比如CD、Lancôme、Chanel等,超市里面也有 Cover girl,有Nivea也有Revlon。你能说大众化的超市护肤品质量不好吗?你敢保证用了价钱最贵的顶级品牌的护肤品女人一定青春常驻、皮肤永远如二 八年华吗?非也。这个世界的任何服务及商品都有高中低的贵贱之分,分类的目的是让有钱人和普通人保持消费的距离,保持社交的距离,一句话:有钱人要保持和 大多数普通人“不同”的特质。

在中国,有钱人的生活方式是受传媒喧哗报道的一个群体,电视、媒体到处闪亮着他们气势如虹花钱的描述。在加拿大,有钱人是低调的,他们默不作声,虽然,他们不去Walmart,但也绝不会宣扬他们该去哪个“帝王将相气派”的购物场所。

公校私校选择也一样,许多年前我刚来加拿大时候,以为全加拿大人的读书都是免费的呢。

后来,知道,有些家庭,他们不稀罕免费,他们宁愿自己出钱,他们送子女进私校。

后来,我明白,为什么我女儿小时候的同学中,从未遇到过父母做医生的,当律师的,或则哪个大公司的CEO,或者人们所谓的有头有脸的人物。原来,他们的子女没有上公校,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进了私校。

难道私校的老师比公校的优秀吗?非也,老师当然都是考取了BC省教师执照的。私校的教学条件比公校好吗?我想,是吧,有那么多有钱人捐款,他们中有的捐款 数字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是一个房子的价值。他们愿意把钱投入到谆谆教诲他们子女的学校里去,这是好事。 还得说说法语课,公立学校的法语师资缺乏,小学四、五年级开始才开课,一个星期一次,从四年级到七年级的法语老师也不一定是专业的。而私校就不一样,他们 配备充足的教师资源,从幼儿园开始,几乎每日安排法语课。你说公校和私校的学生法语程度能一样吗?

所以,我接家长电话,每次都得问一句:来自私校还是公校?这么说吧:法语教育根本不能同日而语。这不怪学生,怪只怪加拿大西部的法语教育体系。(French immersion除外)

并非所有上私校的家庭都是有钱人家庭。当然了,凡事哪有绝对的啊,就象藤校的许多学生照样来自公校。但你不得不承认,北美有各种俱乐部,富人有不少俱乐 部,凭什么他们的子女非要上“非俱乐部制”式的学校呢?私校就是子女的“俱乐部”。私校历史悠久,象英国的伊顿公学,有了钱也不一定收你。

扯远了。还是一句老话,是金子,哪儿都闪光。人生的道理很长,就算进了私校,(从幼儿园开始),就算是半只脚迈进了藤校,就算你也进了藤校,人生就成功了吗?

读书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得几个Ph.D?得了几个Ph.D光宗耀祖了不说,还得打一份“金领”工。体面的工作,体面的生活,体面的社会地位,总结为体面的人生。

也许,这是我们大部分中国家长培养孩子的核心价值观所在,无论路程多么坎坷,孩子有多么的差强人意,我们都一样不屈不扰,飞蛾扑火、牺牲自我,一切的一切,后来包括了整个活着的意义,全部献给了孩子。

孩子们也许并不领情。我的一个学生,来自私校,这样说她的母亲:她是为了自己的面子,非要送我去私校。

我觉得自己的人生在某种方面真的很成功。我对成功的定义很简单:我做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中学时,我突然迷上了法国文学,狂读法国名著,于是,从一个对文科不屑一顾的准理科生变成了文科生,报读了当时的“冷门”专业:法语。

大学里,改革开发的浪潮严重影响校园风气,我的同级北外同学,无人选择“法国文学“专业,都奔着“外贸”、“经济学”、“传媒”去了。我无可奈何地爱上了杜拉斯、萨冈,于是,我傻乎乎地继续研读“法国文学”。

到了巴黎,该换换脑子了,我还是没有转过弯来,老实说,要转弯也不容易,法国文学研读了那么多年,荒废它,挺可惜的。

然而,我今天,从事了这门工作,尽管打交道的多是中学生,还有大学生,法语对他们来说是第二语言,教学于我来说太浅显,但我喜欢,那种成就感,我无法言语。

许多年前,读了那么多人们认为无用的东西,今天通通派上了用场。我对学生说:来这儿学法语要是就是为省考、为父母来学,大可不必来了,第二语言也不是非学 不可,人生要学会放弃,不喜欢的东西,化那么大功夫去学,效率低不说,那简直是浪费生命。(法语不易学,想学好,只有打好基本功,我无法进行应试教学。)

是啊,你把人的寿命折算成一个一个小时,其实,在生命的河流中,那些小时,也是那么屈指可数。何苦做自己讨厌的事情呢?

如果说快乐的人生就是成功的人生,那么我们这些家长,就放下包袱吧。私校、藤校只是人生成长过程中极小的一部分。人生的路,孩子需要自己走,他们生活的大 部分时光是快乐的,家长的教育就是成功的。快乐的人生才是成功的人生。不少私校、不上藤校,甚至也有可能大学都没上,难道我们孩子的人生就被“判刑”了 吗?

上大学只是为孩子求知的人生路做了小小的铺设,今后的生活的路,要靠他们自己,他们是否成功,不是读了什么学校说了算的,藤校也不例外。

我从事的工作是我喜欢的,这样的幸福感是如此强烈,每天上课,我都开开心心的。我的情绪感染学生,他们是开开心心来上我的法语课的,他们知道,他们学的不 仅仅是语言,这是和英语如此千丝万缕联系的“同门兄弟”,这期间的文化和历史,从语言学发展的角度看,是一个多么深邃的世界啊!

所以,何必拘泥公校私校呢?每个人的经济状况不同,每个家长需要的心理安慰不同,就象我用化妆品,我的彩妆一律用“Chanel”。我在法国商务处工作过 十个年头,我参与过其彩妆的调研报告,我对它有感情。我知道,其他的也不差,比如Revlon,价廉物美。但我愿意消费更多的钱,这是我的心理需求,我喜 欢Chanel。

万万税网友发帖询问哪所男女混校比较好?根据我的学生反映和家长反映,男女混校的排名始终不及单一性别的学校。温哥华的男校有ST.George’s,小学部中学部都有,还有Boarding school,它分成Junior school和Senior School,接收国际学生。据家长说,如果你考不上daily school,那就考boarding,相对容易点,主要原因是收费更贵。

到底是男女混校好还是单一性别的学校好?这个争论由来已久。每个家长的意见都不一样。有的说,现代社会怎么还能各守教会一脉相承的学校体系呢?该是改革的 时候了,所以男女混校出现了。但学校的质量离不开悠久的历史,你化再大笔的钱财,请最好的老师,硬件投资再一流,你都无法和一间历史悠久的学校相比。所 以,当你看着ST.Georges Cafeteria墙壁上的历任校长画像,你就会对学校肃然起敬。

喜欢混校的就读混校的,喜欢男校、女校的就读男校、女校,我知道这个话说了也是白说,等于什么也没说。根据你孩子的喜好来吧,让他、她去各间学校看一看,小家伙的喜好可是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学习动力。

Crofton house 、York House是女校,Little Flower是天主教女校,Vancouver College 是天主教男校,West Vancouver有男女混校的Collingwood,Surrey也有男女混校的Pacific Academy,却是基督教学校。温哥华男女混校又非教会学校的有West Point Grey Academy, St. John’s 两间。前面一间大概是10年的历史,后者可能更短。至于好不好?我真的很难说。他们的名气一定不如历年来同登榜首的四间学校,他们是Crofton,York、St.George和Little Flower。

小红书二维码
  • 版权声明:本网站文章除了邹庆专栏内容以外,其它内容的版权属于原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隐藏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