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子今年大学毕业,追随哥哥的步伐,赴美国展开人生新旅程,我也成了名符其实的空巢妈妈。两犬儿学业和就业都算得上一帆风顺,回想他们的成长历程,感恩加拿大的教育制度居功至伟,庆幸不用为应试教育焦头烂额,却有海量的有趣故事和回忆。
两兄弟求学历程不尽相同,但大抵都是在宽松的教育制度下健康快乐成长。作为一名华裔妈妈,我也曾有做虎妈的原始初心,但屡被犬儿利用每星期写一篇文章的机会口诛笔伐,“我的奇葩妈妈如何把百货公司变成数学课堂”,愤怒抨击我寓愉快购物于厌恶性实地教学的各种怪诞行为,我最终屈服于儿子的冷嘲热讽,痛改前非。显然,加拿大缺乏培育虎妈的肥沃土壤,我最终没有成为虎妈。
“孟母三迁”在加拿大同样适用。哥哥小学二年级前所在的学校普通,我们后来搬到全省排名前茅的学区,老师对孩子们无微不至关爱,但天生急性子的哥哥却觉得老师啰嗦无聊没劲,后经选拔考取天才班,又转往另外一所小学,三年间就读三家不同的学校。
成绩总在B级徘徊的哥哥,四年级转到天才班学习后,一下子豁然开朗。人性化教育的天才班,最大的功劳就是不断挖掘孩子的天赋,发挥他们的潜能。
但哥哥最大的兴趣始终是在学业以外的活动,热衷参加演讲辩论比赛,领导才能奖章更是每年的囊中物。升读高中九年级,班主任建议儿子去报读IB PROGRAM,有机会学到更多更深的课程,而且更具国际竞争力。
IB课程的设置,教材深度及考试评分等都有国际标准,被国际普遍认可。而天才班教学至十年级,各教育局自订教材,学习负担相对于IB学生轻松很多,学生因此有更多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参与社会活动,发展课外兴趣,也包括自学AP或准备SAT。
然而,哥哥坚决不考虑到IB课程的学校升学,IB繁重的学业显然是“全职折腾,兼职读书”的他深恶痛绝的,他要和好朋友们一起继续天才班的学习,因为即将就读的中学乃逾百年历史的老校,丰富课外活动更是全区之冠。
我倒是希望儿子考虑在我们家所在的“名校”升学,因为离家走路不到20分钟,而哥哥执意要去的天才班所在学校,排名向来不理想,校风也过于自由散漫。事实上,“共同富裕共同进步”的理念似乎很早就已贯穿在加拿大不少社会架构和设置中,譬如,豪宅区附近兴建低收入房屋,天才班则往往被安排到排名欠佳的学校。
哥哥一进高中,就立即制作了生动有趣的视频角逐学生会,最终获得大比数选票成为学生会的一员,丰富的校内外活动从不间断。他会兴奋地说:“今天做了一天活动主持,好开心!”也会透露,昔日同窗读IB,功课做到午夜时分乃家常便饭。
都在同一所公校,天才班有专注学业,拿95分即视为耻辱的学霸。然而,普通班的同学却完全是另一画风,一位长期在60分边缘挣扎的同学数学考获75分,兴奋尖叫,郑重决定要把试卷贴在家里冰箱的醒目位置,让来访的亲朋好友都可以看到。
哥哥10年级开始自创摄录公司,拍摄婚礼,音乐和纪录片,直至12年级,被我们勒令要专注学习,挑灯苦读一年,最后以95.6平均分及丰富课外活动获顶尖商学院录取,毕业后进入三大咨询行MBB之一,后再转往一独角兽企业成为最年轻的管理层。
弟弟则是个按部就班成长的孩子,一直就读全省排名前茅的公立学校,校风纯良,小伙伴们都热衷谈论分数,课外补习风气浓厚。即使极少数来自政府资助房屋的孩子,考试期间也在图书馆苦读。
儿子中学最要好的几个小伙伴都被加拿大名校的电脑,工程及金融会计专业录取,他本人大学毕业也顺利到微软西雅图总部任职项目经理。
接触过两名中学从亚洲来的孩子,父母在他们来加拿大之前就在网上买下学区房,但两人学业在名牌公校根本跟不上,无法顺利毕业,遂转往一小型私校重读,一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到一所普通大学读商科,但历经五年多才勉强毕业。两人齐声炮轰加拿大公校真差劲,他们功课跟不上,老师完全不过问,任由学生自生自灭。
的确如是,中学一个年级动辄500多学生,不像私校只有数十个学生,老师怎能做到体贴入微呢?公校学生的成长更大程度依靠学生的自觉和家长督促。
选择公校还是私校是一永恒话题。首先要考虑当然是家庭经济条件,条件允许的前提下,父母有能力让子女在一种他们欣赏和认同的特殊教育方法或环境中成长。
其次私校的质素十分重要,口碑佳的老牌私校总让人趋之若鹜,录取门槛也高。如果你的孩子有特别的天分和才艺需要,公立学校无法满足你的要求,就应选择相应的私校。如果你的孩子自律性非常差,相信私校的保姆式教学能帮对症下药,若在人数众多至可滥竽充数的公校则可能会助长孩子的惰性劣性,不利成长。
为探究私校的水平参差,《多伦多星报》记者曾微服出巡,假扮学生到一可以颁发中学毕业文凭的私校,在基本没有做功课,没正规考试,甚至严重缺勤的情况下,各科目都拿到90上下的高分。政府锐意整顿良莠不齐的私校市场,但是,只要市场的供需关系存在,学生需要分数毕业,学校需要资金维持,这类私校便将应运而生继续存在。
本人愚见,在加拿大,除非孩子能够就读凤毛麟角的顶级私校,且学生家庭经济和社会背景雄厚,百年沉淀名校的贴心关爱能让孩子一直沿着高光轨迹前行,无疑是不错的选择。
相反,那些作坊式以分数交易为盈利目的的私校则可避之则吉。加拿大政府十分重视教育,从沉重税收中分配大量拨款给予公校教育,学校师资及资源丰富。而那些新兴冒出的私校,拮据的财政来自有限的学生家庭,学校设施和各项资源之薄弱可想而知。
优质私校的目的如同温室里的精英教育,而公校让孩子接触更全面的现实世界。声誉及排名俱佳的公校诚然是不错的选择,传统名校的教育质量都比较高,学区的社区环境及治安也较佳。
加拿大大多数公校毕业的学生会升读国内的大学或学院,而私校及部分IB学生则基本以考取美国大学为目标。一言以蔽之,选择学校因个人而异,加拿大的公校大抵不错, 只要不是某些声名狼藉治安黑点的学校,孩子们大都能健康成长。
加拿大多元化的教育体系让学生获得更多选择的机会,也吸引越来越多海外留学生,美其名曰“守,可在加拿大大家拿;攻,可南下到美国闯世界”。加拿大没有大学入学考试,凭11,12年级的成绩直接进入加拿大大学;进取型的则可以通过SAT考试,到美国大学升学,开创广阔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