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情报搜集和筛选
到大学随着圈子的扩大,每天接触到的信息会有爆炸式的增长,故个人感觉对于信息的收集与筛选在大学生活中扮演者一个很微妙的角色。如果不对每天的所见所闻进行筛选,大量的信息会卷成漩涡,让你深陷其中,失去方向,变得迷茫焦虑。相反做好这项工作会给自己一个直接明确的目标,学习生活的节奏也会变得有条不紊(所谓犹豫就会败北,果断就会白给)。
高中快结束的时候,身边拿到offer的同学已经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加到了自己学校的学长学姐,关注了一堆类似‘新生指南’的公众号。所以感觉情报的搜集这一环其实问题并不大,毕竟这个被互联网支配的年代,信息的流通远远超过人的想象。因篇幅有限,我在此仅仅对有意向来McMaster的同学推荐一些官方的资源。McMaster其实给新生提供了很多很好的资源,学习上的Avenue to learn, child’s math, Mac Archive (顺便还有外部Khan Academy,这个网站有大量非常优质的教学视频,对几乎所有年龄段的学生都有很大帮助). 无论课程讲解,往届试卷还是练习题,在这些网站上都可以非常方便地找到。生活上,学校有一个叫Oscar Plus的网站,学生可以通过它与学校国际部和学生中心取得联系与沟通(护照咨询、办理SIN及医保、报税等等问题都可以找他们处理)。报名参加各种各样的特色活动(观光了解Hamilton、探店、参观校园、集体组织购买家具以及观光核反应堆等等)。新生几乎可以通过这个网站解决初来乍到的所有问题。除此之外学校每年还会为新生举办welcome week,为留学生开设buddy program,帮助新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以及Hamilton的生活。这些都是非常好的资源。
筛选环节,情报的来源对于筛选非常重要,刚来到McMaster的时候,我问了很多中国人的学长学姐关于转系的问题,所有的答案都是转系必须要在读完一年修完本专业课之后换专业然后重新读一年大一。本来我差点信以为真,但是后来我还是到工程部的办公室找到了academic advisor咨询,才知道我所在的science专业有很多课跟engineering其实是equivalent的,只要转一下学分就可以直接“升入”大二的工程专业。而幸亏知道的不算太晚,我立刻更改了我下半学期的选课安排并提交了转系申请,最后顺利地在五月初进入大二化学工程系。若我相信了中国人圈子给我提供的情报,那可能我会浪费一年的时间且付出很多不必要的学费,幸而我找到了更可靠的官方情报,整个转系的事情才会如此顺利。信息情报的筛选在大学中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收集到情报后首先要对情报的价值以及可信度进行评估,以选择自己要去注意还是不用理会。新生刚到McMaster会从各方各面听到各种信息,在此提醒一定要仔细甄别真假,一定以McMaster官方给出的消息为准。McMaster其实有一些学生社团甚至地下组织会用一些手段误导新生以骗取个人信息乃至钱财,请务必小心。
PART 2 时间管理
大一上电磁学的时候有一个事情我印象很深刻:一次Midterm前的实验课,我跟我巴基斯坦的哥们唠嗑,他跟我说他已经48小时没合眼了,毕竟他在接下来的几天要同时完成电磁学和高等数学的期中复习;除了眼前的实验,他还有一份数学的编程作业要交。电磁学Midterm那天早上我在考场外碰到快成仙的他,寒暄几句就进考场了。虽然故事的最后并不是fail而是他考的的确不赖(印象是96.7%),但是为了这一场考试我感觉他命都快搭进去了。相反我考试前天晚上好像是打游戏打到半夜睡着了,第二天早上爬起来就拎个包去考试,但是我最后拿到了100%。主要是我自知自己是个自制力很差的人,考试那天也不会复习的,所以在那次实验课之前一段没事的时间复习好并弄了两套卷子做。因此考试前也能从容不迫(当然考前这个样子当然是万万不可的,考满分是卷子简单+运气)。
时间管理是个很大的话题,但在大学,其矛盾和重要性会尤为突出,因为大学的生活真的很难安排;学业上由于讲课进度的原因经常出现有时闲死有时忙死的情况,除学业外如何平衡学习(除了课程的预复习还有参加research、排课等),生活(家务、做饭、娱乐、学生兼职等等的时间),社交(交朋友、参加社团、义工和……谈恋爱?),以及睡眠都是难题。这个话题因人而异且个人也是对这方面很头疼,所以只说一些很个人的经验与基本原则。我个人并不相信时间碎片化(或者叫“挤时间”)以及早睡早起调整作息云云的做法。个人时间安排的唯一准则就是让自己舒服,因为对我自己来说舒服低压的节奏就是效率最大化的保障。我就是喜欢熬夜赖床,所以我给自己的排课基本是从中午12点到晚上十点,凌晨两三点睡十点起(例如写这一段文字的时间是晚上两点)。我认为这样的安排可以让我的工作效率最大化,而实际的情况也的确不赖。而平衡方面我唯一的建议是分清主次,以学业为主,有余力再考虑其它兼职等等的事情。这里又可以讲另一个故事:我有朋友联系了一家餐厅打工,因为时间冲突ta选择了翘掉一部分课程,然而不到12/hr的杯水车薪连翘掉的那门课的学费都补不齐更别提赚了。而这一年我由于转系的压力必须保证GPA水平,将几乎所有时间精力都投入在了学业上,没想到的是由于我的GPA水平,我获得了化工部颁发的Professor Terrence Hoffman Scholarship ($5000),硬生生抵掉我大二将近两门课的学费。在安排之前要好好权衡利弊,弄清楚自己适合什么,什么是对自己最重要的,不被眼前的既得利益迷惑,做出适应个人的安排,以上是我关于时间管理上的建议。
PART 3 认识自我
每个人对于大学的理解以及选择某所大学的目的都多多少少有所不同。对我来说大学时光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直面“我是谁”这个问题,用四年五年的修行彻底完善自己的自我认知与评价,便于在进入社会之后能够快速找到自己合适的定位。“我是谁”这听起来是一个很虚的问题,这里可以具象化出一个问题讨论:你对自己从事的专业了解吗?以我自己为例,我在差不多初中的时候便确定下来今后想在化学领域进行发展,加上早年学习竞赛的经历让我自认为自己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已经了如指掌,又一直听说engineering前景广就业率高薪水高balabala,怀着这样的心态在报考大学的时候什么都没想就把各个大学的化学跟化工专业七七八八全部报了一遍(实际是冲着化工去的)。但在大学学习了一年之后才发现自己其实对于自己从事的专业其实一无所知:化学之下的无机、有机、分析、物理以及高分子化学五个二级学科各个的研究方向各是什么?想要向有机化学方向发展,其下的chembio(化学生物学)和biochem(生物化学)究竟有什么区别?science faculty下的chemistry和engineering faculty之下的chemical engineering又有什么不同?抛开这些我自己又究竟想在哪个具体的领域深造呢? McMaster的大一在Faculty之下并没有细分专业,一个系下面无论哪个专业的学生的课程要求基本一样,到了大一结束,每个人对大学对专业有了一定认识之后,学校会让所有人重新填报志愿选择自己大二的具体专业(据我所知多大好像也是这么做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清楚高中生在报考大学的时候很大程度是被co-op, double degree或者热门专业云云的外部因素左右而并没有真正冷静下来思考“我是谁”这个问题。但是这才是报考大学选择专业时最核心的考虑因素。
回到“我是谁”这个抽象的大问题上,大学之大就在于它可以给你提供各方各面的资源供你尝试,让你可在不断地尝试各种事物的过程中了解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喜好到底是什么。学术上可以通过多跟教授聊天讨论了解到自己专业的一些前沿信息,从而在将来决定发展方向的时候能更加从容(顺便不要害怕与老师、教授交流,他们其实很喜欢与学生交流探讨,而你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教授外表之下可爱的一面),运气好获得教授的青睐的话甚至可以加入research或者成为TA,获得本专业工作经验的同时还能拿到一份不错的报酬。不谈学术,通过加入社团,结识各国友人,参加活动和义工(我自己比较喜欢在义工中认识各种各样的人,所以即使到大学还会时不时去参加义工,有时甚至会为义工专门跑一趟多伦多)能让人在扩充人脉的同时,看到各种不同的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等,亦能在看过足够多的人和事物之后反思了解自己,完善自己的价值观。而这些是远比大学专业知识本身更有长远价值的瑰宝,也是个人真正需要从大学生活中得着的东西。
作者:汪笑年,苏安高中2018届毕业生,麦克马斯特大学化学工程系在读。汪学长应原苏安班主任Ally老师邀请,把自己在大学一年多来的学习和生活提炼出最有价值的几条经验,分享给学弟学妹。本文不讲战术,只谈战略。立意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