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的一流大学就像齐白石的水墨画,着墨的地方是画,留白的地方也是画
到底什么是一流大学?中国内地是否有一流大学?对此已有许多“高论”,恐怕最简单易行的办法就是看大学排行榜。其实,还有许多更简易的方法,例如,一流大学就是用钱“堆”起来的,哈佛大学有近400亿美元的基金,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因此,真要归纳一流大学的特征,还可以举出很多,诸如:一流大学的经费富可敌国,一流大学的人才富可敌国,一流大学的校长权威可敌总统……
而在二十多年前,貌似国人是没有资格谈一流大学的。为什么这么说?记得我第一次听说一流大学,大约是在1994年10月,我当时在香港中文大学做访问学者,适逢内地一位著名大学校长在香港做演讲,大意是说在亚洲大学的排行榜上,虽然目前香港的一些大学比较靠前,但再过20-30年,内地的大学排名一定会超过香港的大学。
果然如此。今天在世界上几个主要的大学排行榜上,都可以看到中国内地大学的名字,且有数量不断上升的趋势。如果单纯按照统计数据,我国在世界大学排行榜前200强的位置,大致是在第6位。如果再说中国没有世界一流大学,恐怕排行榜都不会答应。既然我国大学在排行榜已有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可为什么有许多国人并不完全认可,即使在一流大学工作的,也无法感觉到自己是一个一流大学人呢?
原因就在于我们的一流大学还有许多短板,还有许多幼稚的做法,更有一些不时发生的“某某门”事件。这些短板说明我国一流大学发展目标的不成熟、评价指标的不成熟、管理水平的不成熟以及碎片化的改革等。我们的一流大学,谈论更多的是EI、SCI、ESI等“量化”的概念,而忽略了量化背后的内涵,这既是一种进步,也是一种不成熟。正是这些不成熟遮蔽了我国一流大学的声誉,降低了在排行榜上的“含金量”。这也就是说,一流大学与成熟的大学不是等同的概念,从排行榜上的一流大学内化到人们思想价值认可的一流大学,这才是真正成熟的一流大学,它是“本质的改变、思想的改变、文化的改变、价值观的转变”。
如今,我们可以说是具备了一流大学的“形”,但还缺少一流大学的“神”,“形神兼备”才是成熟的大学。而一所成熟的大学,也许是少了许多“改革”,多了一些“引领”,一切都是在平稳或超稳定的状态下运行。
从一流大学走向成熟的大学需要时间,需要常识,需要模仿,需要有自己的价值判断。怀特海曾说“一所大学的成熟至少需要二百年”,英国的牛津、剑桥用了近八百年,美国的哈佛、耶鲁用了三百年,显然我们有些等不及了,或者已经“时不我待”了。在此压力下,直视问题,找出软肋,补上短板,应该是建设一流大学的策略(也许不必过分急切地追求所谓“跨越式”发展)。只有认清一流大学走向成熟的路径,我国一流大学的成熟也许不必要完全走西方的路。窃以为,成熟的一流大学就得像齐白石的水墨画,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着墨的地方是画,留白的地方也是画。
作者是厦门大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