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安东尼•杰克(Anthony Jack)开始在春假期间邀请美国东北部一所精英大学的奖学金生共进晚餐,他思忖他们是否只是为了表示礼貌,却其实并不享受食物。他们常常吃得很慢,并打包至少一半的食物。
事实上,许多学生都在挨饿。他们靠微薄的收入度日,在假日学校食堂关门时被困在校园里,不能回家,或者不被家人欢迎。他们把一顿饭分成两份,批量购买廉价的面包、奶酪和花生酱。有的女生用约会软件Tinder,这样她们的约会对象就会为共进的一餐付钱。
这些都是杰克在书中描述的省钱策略。杰克是一名学者,如今在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任教。这些情况提醒我们,尽管近年来我们作出了许多努力,增加顶尖大学和学院录取出身弱势的有才青年数量,但为了让他们茁壮成长,我们还需要更多地努力来使他们做好准备,并在学习期间支持他们。
杰克回忆了自己从迈阿密种族隔离社区低收入的家中,经过私立预科学校的“大门”进入阿默斯特学院(Amherst College)时所经历的震撼。他描述道,送拿奖学金的孩子去接待他们的奢华房间时,家长感到太尴尬而不愿进去;而比起他们富有的新同学,这些孩子感觉和服务员更为接近。
“在某名校上学和感觉归属于某名校是完全不同的事情。”他写道。“某名校”是他对100名学生进行了2年实地考察的机构,这项考察浓缩在这本书里。“日常生活由学生所拥有的财富决定。”
杰克强调了奖学金生之间被忽视的区别:有“双重劣势者”,他们直接从贫困的环境里进入了精英大学;还有像他一样的“特权穷人”,这些人在精英高中的特别课程中获得了适应的时间。他着重描绘了阶层和种族的微妙差别,以及对乡村贫穷白人的忽视。
杰克认为,社会学家忽视了特权穷人,尽管这一结论并不令人惊讶:比起在进入大学前没有经过适应的人,他们能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相比之下,他对双重劣势者的生活提供了更令人辛酸的视角。
双重劣势者既缺乏金钱,又缺乏文化资本。杰克认为,文化资本是最大化大学教育收益的必要资源。他们对向权威“献殷勤”心存怀疑,因此对教授敬而远之,不做接触,从而失去了必要的关系网和推荐人。更富有同学进行昂贵的自我丰富活动时,他们被迫待在校园里,为了额外挣钱而加入“寝室小组”,打扫同学的房间。这一经历降低了大学的费用,但是会导致地位分化,并使他们感觉丢脸。
然而,杰克所提供的最为有趣、也使人沮丧的视角涉及他最少提及的一组人:高收入学生。有的学生表现自私得令人吃惊,他们过着奢侈的生活,坐私人飞机旅行,租赁昂贵的派对场所,并重新装修寝室。
而有的行为无疑需要更为深度细致地在极富阶级和中产阶级之间进行划分,但从这些行为里,我们读出了来自同伴的压力:购买昂贵品牌的服装,又将它们迅速丢弃,随意地拒绝学校食堂,而在校园外的餐馆里寻找“便宜”的30美元优惠龙虾。
这本书给出了一系列建议:对条件更为优渥的学生进行培训,让他们有所意识;教职员工更为积极地与贫困学生交流;提供精神健康支持。他主张学校在假期里继续提供食物,并取消侮辱性的措施,比如在奖学金生免费参加的课外音乐会里给免费门票单独排出一队。
要理解这些不同群体在毕业后(如果他们能够毕业)会经历什么,还需要投入更多关注,帮助他们为接受高等教育做准备也是一样。还应更多关注提升社区学院的质量,而非精英大学。但是杰克提供了重要的视角,告诉我们平等机会的挑战远未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