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印象中,在英国“酒吧文化”中氤氲而生的新生代大学生,一直都是以“疯狂”的印象出现在众人面前。
无论是成堆聚众买醉,还是酒后打架闹事滥交。我们看到的酒吧中的英国大学生都是这样的
然而,不同于以往的“夜夜笙歌”,在布里斯托的Redland,周日,凌晨1点半,一场如火如荼的学生聚会却以“低调”示人。
学生们悄悄离开,静静打车,似乎某种规矩已经约定俗成,聚会中每个人都在默默遵守。
他们这是......怎么了?
据The guardian报道,他们的“异常”源于一个人,他叫安德鲁•沃勒(Andrew Waller)。
由于对社区中没完没了的大学生忍无可忍,他于去年3月创办了自己的“噪音网站”。他告诉记者,“当我向学生们提出劝告时,他们甚至理直气壮,就算知道自己违反了学校的规定,却若无其事地告诉我他们不在乎。”不仅如此,还把音乐声音越开越大......
沃勒说,由于警察拒绝介入,大学和议会最初行动迟缓,他“陷入了激进主义”之中,一怒之下便创办了此网站。
“噪音网站”上都是居民们对各种学生派对造成的不良影响的抱怨与吐槽,从午夜无休止的的喧嚣到黄昏咯咯作响的窗户,从黄昏的井喷到凌晨家门口的呕吐物......
学者达伦•史密斯(Darren Smith)在2002年创造了studentification(学生化)一词,指的是学生群体对周围城市的影响。
学生群体给一个地区注入的新鲜与活力感无可厚非,可给附近地区带来的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负面影响也不可否认:
家庭住宅让位多用途住宅,酒吧和快餐店遍地生长,学生的“扰民活动”肆无忌惮......最让人不解的是,这些学生还会经常告诉居民们:“这是学生区——我们很吵,这很正常”、“好吧,如果噪音干扰你,你为什么不动呢?”。
这种现象目前非常普遍。诺丁汉的伦顿区位于两所大学之间,拥有90%的学生。
在一次聚会上,200名狂欢者甚至成功地推倒了花园的一堵墙。你说这疯狂不疯狂?
自1992年以来,英国全日制学生的数量翻了一番,全国各地的大学城都在面临着学生群体日益增多而给当地居民带来负面影响的种种压力。
包括牛津、伯明翰和利兹在内的地方议会已经采取相关的行动,诺丁汉和布里斯托也是如此,这两个城市都在计划建造更多专门的学生宿舍,以将学生宿舍和居民区尽可能地隔开。
但是小海狸表示,大学生们可不一定就心甘情愿地住在学生宿舍......
因此,很多人都不太认可这种“强硬”的解决办法。卧勒表示,“实际上,(相比于将学生区与家庭社区隔开),我更愿意让学生加入社区,只是要有一套更好的规则秩序。”
那要如何建立起这套规则秩序呢?一种途径是威慑。例如诺丁汉的两所大学就发布了1037种反社会行为,布里斯托最近上调了这种行为的最大罚款为£250,并且还在学校开设与此相关的课程,教导受害者们合理捍卫自身权利。
另一种方法是培养社区凝聚力。诺丁汉大学(Nottingham University)开展了一项名为“Hello Neighbour”的活动,鼓励学生去敲邻居的门。
布里斯托尔大学(Bristol University)的《社区生活指南》(guide to community living)则敦促学生“用蛋糕向邻居问好!”-甚至还向学生们提供免费蛋糕,提供“问候模板”,以促进学生主动融入社区。
还有一些学校还会资助警察在周末和一些重要节日进行夜间巡逻,要求学生参加相关讲座。此外,还开设“校园最佳邻居奖”等等。
这些办法确实机智,但是究竟能不能被学生所接受也是一个问题。在布里斯托,沃勒的网站就引发了学生们的热议。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生说,“一开始你觉得他们说得有道理,但是他们一直在抱怨......有时候就会想,这些是不是他们编造的?”
网友对此议题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学生?他们不是应该好好学习吗?他们浪费他们的大学时光,然后又抱怨工作太低、债务缠身......”
“当代的学生是一个可怜的群体。曾经在St Scholastica节,牛津大学的两名学生与一名酒吧老板在酒吧发生争执,演变成一场持续两天的骚乱,造成90人死亡。”
“我在大学工作了多年,人们常说,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大多是成年人的身体,孩子的心。醉心于新鲜的自由感,往往在社交上笨拙、幼稚,最后危害的还是他们自己。”
看来,大众对当代英国的大学生群体的评分亮起了红灯,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