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此时,我幸运地得到韦尔斯利的录取。短暂的欢喜过后便是焦虑:韦尔斯利录取这么多才女,她到底看重我的哪一点呢?我究竟有没有这么优秀?甚至,录取我是不是一个“错误”?长达半年的自我怀疑和答案追寻开始了。在此期间,我参加了韦尔斯利北京校友会组织的各种活动,去揭开卫校女生们的神秘面纱,同时也更好地探索我自己。
说卫校女生是才女再合适不过。每个卫校女孩都是独特的,都有着自己的“看家绝技”:有人熟练掌握六门语言并精通音乐美术;有人是粉丝过百万的电影制作人;有人是世界数独比赛的冠军;有人自己经营公司是企业的创业者;也有人是身兼数职同时拥有完美GPA的全能人才……这些人都是整日一同吃饭玩耍的同届不同届的学姐学妹们。
卫校女生们的焦虑也是具有普遍性的。入学前的各种新生交流会、欢迎会上,大家见到学姐们最关心的问题似乎便是:“如何最好地准备大学生活?”大家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同辈们有多么优秀,但又同时怀疑自己到底有没有那么好,怀疑自己有没有准备好迎接卫校的生活。大家入学后互相分享时常常发现,每个人都经历了几乎同样的“内心考验”:学校发来的学科分层测试(为了帮助来自不同背景的新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课程,学校为新生准备的各学科的前测考试,比如微积分、乐理、多种外语等)自己迟迟不敢做,总是害怕自己的知识掌握不牢固想一遍遍复习;尽管已经做了很多事,仍然对自己的暑假感到不满,认为自己浪费了大好时机;常常想象开学后大家都游刃有余而自己在痛苦挣扎;对于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充满期待和忐忑……现在刚刚成为“过来人”的我,反思这种所谓焦虑文化(stress culture),认为原因有二:第一,卫校成绩实行压分制(grade deflation)规定一个班(此处其实是有限制条件的,是100、200级的,多于10人的课程)的平均成绩不得大于B+,而卫校女生大多数又渴望得到“最好的”A,所以每个人都认为竞争激烈,不知不觉中夸大了竞争的实际难度,导致了自己的焦虑情绪;第二,所谓焦虑文化存在传染性:一人焦虑,不知不觉传给对方,于是大家都开始焦虑,像卫校这样的小型学院很快便传遍校园。另外,同伴间的比较也会造成焦虑。有的老师针对卫校焦虑文化戏称:“在这里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让每个人都无限放大其他人的优点,又无限放大自己的不足”此话再合适不过!
但一学期下来,我也发现卫校应对焦虑和压力的资源还是非常多的,这一点也是学校贴心的体现:比如在开学新生入学教育的时候,学校将如何照顾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放在了第一位,远远超越了学业(比如选课)的位置,告诉新生们大学生活的第一位便是照顾好自己;学校常常有“资源市集”类似的活动,邀请各个部门的相关人员给学生们讲解照顾自己的建议;考试周前,各个社团争相开展减压活动(study break),学校也有一系列解压项目同学们自由参与,比如有训练有素的小狗和大家玩耍,等等;平时,每周都有体育中心组织的带领大家健身的项目,比如自行车、力量训练、环湖走路或跑步等,随时都可以加入无需注册。我过去的一学期常常参与这样的活动,对于自己的身心调整还是有相当大的帮助的。
当然,即使有外界资源的帮助,战胜自己内心的负面情绪是一场需要时间的“持久战”,在卫校一学期,可以说我获得的最大成长便是在认识一位又一位优秀的卫校女生们之后,对自己的认识更深一层,同时,也学习(或是说学习着)如何应对自己时常有的焦虑情绪,实现自我成长。这或许是每位卫校女孩的必修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