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伦多留学资讯网
加拿大最有影响力的留学专业资讯网站
文章15012浏览43311143

从美国Wellesley College戴维斯博物馆到法国卢浮宫

个人微信二维码

作者席宁忆,杭州姑娘,2017年以最优等拉丁荣誉(Summa Cum Laude)从韦尔斯利毕业,主修艺术史和古典文明双专业。上学期间,宁忆长期在学校的戴维斯博物馆实习工作,戴维斯博物馆和卢浮宫学院有交换项目,每年韦尔斯利的一个毕业生可以去卢浮宫实习,并可以在卢浮宫学院上课,而卢浮宫学院每年有一个学生可以来戴维斯博物馆实习,并在韦尔斯利听课。

在Wellesley学艺术史,除了有机会上各种各样有趣的课程、在Davis Museum有丰富的实习机会之外,还可以去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实习。学校的就职教育中心(Career Education)专门提供有关实习的信息和辅导,不管什么专业的学生都能找到跟自己兴趣相符的实习。有些实习机会是学校和一些机构的固定合作项目,每年夏天都会有Wellesley的学生去该机构实习,实习补贴也由学校出。就职教育中心也提供实习补贴,学生自己找到无薪酬的实习项目之后可以申请。学校提供实习补贴最重要的原因是让所有学生无论出身背景、家庭经济情况,都能有机会做自己喜欢的实习,要不然有些学生会因为经济原因,没有办法做不带薪的实习,因而丧失了一些机会。

意大利威尼斯,佩吉.古根海姆美术馆

大三暑假,我去了位于意大利威尼斯的佩吉-古根海姆美术馆实习。我自己总结,之所以能够获得这个实习机会,是因为我主修艺术史,而且会说一些意大利语。我小时候学过一些意大利语,大二暑假又上了学校意大利语系的网上课程,大三和学校意大利语助教关系很好,经常和她练习所以进步很大。因为兴趣而学习的意大利语在申请这份实习的过程中就派上了大用场。

古根海姆博物馆,照片来自博物馆官网。

佩吉.古根海姆美术馆的前身是佩吉.古根海姆的私宅,她是美国大名鼎鼎的古根海姆家族的一员,在欧洲常住,是现代艺术史上重要的收藏家。她去世后,她的藏品和宅邸由纽约的所罗门.古根海姆基金会(由佩吉的叔叔创立)经营、管理,是威尼斯主要的旅游景点。佩吉.古根海姆美术馆的实习项目很有名,三十多年前建馆初期就成立了,每个月都有三十多名来自全球各地的实习生在此工作,现在艺术届的一些大佬都是该博物馆的前实习生。

佩吉.古根海姆女士,照片来自古根海姆博物馆官网

虽然博物馆藏品很棒、实习项目历史悠久,但是这个实习其实是我所做过的所有实习中最差的,因为馆里的工作人员只把实习生当成廉价劳动力,而根本不考虑去为实习生创造学习、实践的机会。我们每天一早第一件任内务是擦玻璃、清理室外雕塑上的鸟粪(威尼斯有很多海鸥),接下来的一天就在售票处、存包处、检票、展厅安保中度过。每人每月只轮到两三次讲解,而且在讲解前没有任何的培训,全靠自己摸索。我并不介意从琐碎的小事做起,这也是一种学习过程,可是美术馆基本上只让实习生做琐碎的小事,而我们明明有能力做更有教育意义、对美术馆贡献更大的工作,比如做更多的讲解、组织更多的教育活动等,但是馆方根本就没有兴趣。其实这个现象反映了威尼斯整个城市的问题:威尼斯的景点都管理得很糟糕,大多数餐厅的食物和服务也差强人意,因为不管好坏,总会有源源不断的游客来消费,自然就没有改进的动力;佩吉.古根海姆美术馆也是一样,因为美术馆和美术馆的实习项目很有名,所以就算实际内容很烂,他们也不愁没有人来实习,也就不会去想如何改善项目、让实习生学到更多东西(Davis Museum的一个策展人十年前做过这个事情,她和我说“虽然实习项目不怎么样,但是我交到了很多好朋友,所以还是很值得去的。但是那是十年前了,他们现在说不定好很多了。”我去了之后发现,十年过去了,实习和她描述的一模一样,一点都没有进步)。

博物馆的一扇窗,窗外就是大运河

我回到学校与以后和就职教育中心反映了情况,他们也很生气,因为学校的实习补贴应该用在有教育意义的实习上,后来工作人员也一直在和美术馆沟通,如果不能为Wellesley的实习生提供应有的经历和资源,那么可能会中止这个项目,选择另外的合作机构。选择实习的时候,不要只看机构的名气,而应该多了解一下实习的具体内容。去一个不太知名的机构做有意思、有意义的事情,比在著名机构当保安、复印资料要收获更多。而如果去了不是很满意的实习,一定要和学校反映,或者告知其他希望申请的同学,只有这样才能让黑心的实习机构做出改变。

吐槽了半天古根海姆美术馆,来说说我在威尼斯的收获。我想起在威尼斯的那个夏天,除了对实习的不满外,还是充满了美好的回忆的,只不过这些都是自己努力的结果。能在威尼斯住两个月,每天晚上伴着教堂的钟声入睡,每天早上沿着运河步行上班,本身就是人生难得的经历。在展厅里做保安的时候,我没事就和其他意大利保安练习意大利语,所以两个月期间我的意大利语突飞猛进。虽然美术馆没有提供很多学习机会,但是我自己做了功课,补上了之前不是很了解的现代艺术。另外,馆内的实习生来自世界各地,都对艺术、历史充满热情,也都对美术馆对待实习生的态度非常不满,我们在一起干活、吐槽当中建立了革命友谊。每天下班以后,我们会在美术馆门外的小酒馆里一起喝酒,晚上还有休息日一起在威尼斯到处瞎逛、闲聊。分别以后,我们一起保持着联系,在WhatsApp上经常群聊,我去维也纳、墨西哥城玩的时候都住在当时认识的朋友家里,在巴黎的时候也有几个朋友来找我玩,在我家打地铺。我们还盘算着过五年十年大家一起飞到某个地方聚会。认识这些好朋友是我在威尼斯最大的收获。

我从Wellesley毕业之后的那个秋天在卢浮宫实习了半年。

这个实习项目是Wellesley的Davis Museum和卢浮宫学院的交换项目。卢浮宫学院专门教授艺术史、考古学、博物馆学,与卢浮宫联系密切,有很多讲师都是卢浮宫的工作人员。每年Wellesley的一个毕业生可以去卢浮宫实习,并可以在卢浮宫学院上课,而卢浮宫学院每年有一个学生可以来Davis Museum实习,并在Wellesley听课。

戴维斯博物馆官方Instagram发布的我在卢浮宫实习的照片,我拿着Wellesley艺术史社定制的蒙娜丽莎帆布包和蒙娜丽莎合影,还记得那部描写50年代Wellesley女生的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吗?

我在去巴黎的过程中一直都很幸运。首先,毕业那年同届其他既学艺术史又学法语的同学比较少,竞争没有很激烈,就顺利地拿到了这个实习。出发之前也在网上很巧地找到了位于市中心的短期转租,没有为租房这个巴黎头号难题而头疼很久。又正好有很多杭外和Wellesley的同学在巴黎,也马上加入了Wellesley法国校友会,一点也没有因为初来乍到而找不到朋友。

我实习的负责人Fréderique是卢浮宫教育和公共发展部门的主任,人非常好,除了让我参与和中国有关的项目,比如审阅一下微信公众号文章、接待中国教师培训团等,还尽可能让我多了解接触她管理的各种不同项目,在实习期间学到更多的东西。让我印象最深的项目应该是卢浮宫和一所中学的合作项目。我的观察是,美国博物馆把主要精力放在改善解说文字、辅助资料等馆内设施,让观众无论有没有专业背景都能更好地理解艺术,而法国博物馆教育部门的重点则在和学校的合作,让学生从小就走进博物馆,接触、欣赏艺术,这样长大以后就会有去博物馆的习惯,就算馆内没有帮助理解艺术的资料,也不会觉得自己什么都看不懂。而卢浮宫的这个合作项目邀请了几名艺术家,先带学生参观博物馆,在某几件作品上汲取灵感,再依次创作一些草图,最后完成一系列的艺术作品,包括一幅大型街头喷漆画,就在学校附近的墙上。对于参加这个项目的学生来说,卢浮宫不再是陌生的存在,他们通过欣赏、创作艺术,真正成为了博物馆的“主人翁”。

戴维斯博物馆官方Instagram发布的我在卢浮宫实习的照片,有我在卢浮宫的工作证和博物馆各种各样的活动宣传册

除了实习,我还在卢浮宫学院听了几节古埃及艺术、卢浮宫历史和人类学的课,都是几百个人的大课,老师一直讲,学生一直记,和我在Wellesley熟悉的小型研讨课很不一样。卢浮宫学院的艺术史课程和Wellesley相比比较全面,所有人都会系统地学习世界艺术史,从两河平原、古印度、古中国、古埃及一直学到现代艺术,然后再选择一个地区、时间细学,而在Wellesley,我们只需要在几个范围里挑着学几节课就可以了,所以我经常觉得自己的艺术史知识储备不够完善、有框架。但是话又说回来,我在Wellesley上过的课,无论是内容的深度,还是从中锻炼的思考、写作、演讲能力,是卢浮宫学院这些“听写”课远不能及的。

由于法国劳工法规定了外国实习生一周工作的上限,所以我每周只需要工作三天,其余四天都是自由安排,要么在卢浮宫学院听课,要么自己出去玩。巴黎的文娱生活特别丰富,几乎所有的博物馆都对26岁以下的欧盟公民或者居民(也包括学生等持长期签证的人)免费开放,而且每一天晚上都会有几家博物馆有夜场,我最喜欢周三晚上在空空荡荡的卢浮宫里一个人瞎逛。巴黎市政府还和小剧场合作,26岁以下住在巴黎的年轻人可以去一个叫Jeune Kiosque(年轻人的柜台)的地方免费领取三日以内的演出门票。我在巴黎几个月,逛遍了巴黎所有的博物馆、历史建筑、公园和其他任何能玩的地方,就算是工作日的晚上我也很少下班直接回家,而是会去博物馆夜场、音乐会、语言交换活动等。现在想起来,真是半年的幸福时光。

小红书二维码
  • 版权声明:本网站文章除了邹庆专栏内容以外,其它内容的版权属于原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隐藏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