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伦多留学资讯网
加拿大最有影响力的留学专业资讯网站
文章15012浏览43314907

亚裔追名校,名校是个坑?

个人微信二维码


最近几年亚裔状告哈佛沸沸扬扬,英文媒体大肆报道,微信群里吵过若干轮,形成辩论疲劳,不少人看到“亚裔告哈佛”就要吐。

有人觉得这得怪亚裔自己,谁让亚裔太把名校当回事!但其实把名校当回事绝对不是亚裔专利。

将近一百年前,常春藤开始限制犹太学生人数,录取标准从学业成绩改成“全面发展”、“看课外活动、领导才能”,那就是为了降低犹太学生录取率的。直到二战结束,这个政策才停止,因为当时新兴精英阶层出现,大学需要吸引这些人。

而从六十年代民权运动开始,扩大少数族裔在名校里的学生人数,就一直是少数族裔追求的目标。有钱、有条件的家庭,以各种合法、擦边的方式想方设法把孩子推进名校的,更是不计其数(有兴趣的读者请看文章最后的参考书单)。那些推孩子数学、钢琴、体育的老中,相比之下,是多么的老实!

所以名校在各个族裔的很多家庭眼里都是一张好吃的饼。搞平衡不就是因为饼不够分吗?如果没那么多人要吃饼,哪里还有这么多人吵分饼不公?

但名校文凭除了光彩夺目之外,有没有实际的好处?除了听别人家孩子去华尔街的故事之外,有没有客观标准?

其实是有的。网上搜搜就有不少。今天咱们来看几条。

1

首先,名校毕业生是不是挣钱多?看上去,好像是的。有人比较藤校毕业生与所有其他大学毕业生的收入,发现差距很大。当然这个研究本身有问题,“所有其他大学”这范围也太大了。如果拿藤校与其他水平不错的大学比,结果如何,就不一定那么清楚了。

但更大的一个问题,是当今美国社会阶层固化,决定孩子收入的最重要因素,是父母的收入。而进名校的又以家境富裕的学生为主。现有数据是,各个藤校基本上都是70%的学生都来自美国收入最高的20%的家庭。那么,藤校毕业生收入高,是因为藤校,还是因为爹妈?

纽约时报“Upshot”栏目发表过非常详尽的数据,包括各个大学里,学生家庭的收入分布,毕业生在中年时候的收入分布,等等。大家自己可以去查。但它有一张总结性的图表很说明问题:

在这张图表里,每一个点代表一个大学,横轴的数字,是每个大学里学生家庭的中位收入;纵轴的数字,是每个大学的毕业生在34岁时候的中位收入。有两个肉眼可见的规律:

一,如果我们在图上画一条仰角40度左右的直线,那么,绝大多数数据点就都在这条线上下不远。用统计学说法,那就是学生收入与父母收入正相关,且相关系数非常高。

二,藤校(八个橙色圆圈代表的学校)都在这条线上下不远。这说明:藤校毕业生收入高,几乎完全可以用他们父母的高收入来解释。换句话说,进藤并不是他们收入高的原因。

但有人马上会说:中位收入不是我们理想,得比名校和非名校毕业生里那些高收入的。

这个也有很多人研究了。一个著名的例子,是两位经济学家(Dale and Krueger)分析了三十多个大学(藤校,非藤名校,大州校,LAC学院等等)几万名毕业生在高中的学业成绩和毕业之后收入的关系。他们那三篇论文网上都有,不精通统计学的读者如果去读,属于跟自己过不去。

但基本结论是这样:咱们都知道,高中学业成绩(SAT,GPA等等)差不多的学生,申请同一所名校,由于偶然因素,会有人被录取,有人被拒,也有人被录取但最后决定去一所名气更差的学校(为省钱或者其他原因)。

Dale and Krueger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三类学生,大学毕业之后(不仅是刚毕业,还包括工作多年)的收入没有区别!换句话说:进什么大学不重要,你自己的水平才重要。

2

当然,马上又会有人说,藤校的教育不能够仅用钱来衡量吧?藤校的毕业生会不会事业更成功、人生更幸福?关于这个也有一些调查。比如,盖洛普、普渡大学和Lumina基金会在2014年联合调查了三万名美国成年人,全都有本科或以上学历。他们的调查结果表明,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学生人数多还是少、是名校还是排名一百后的学校,进哪一类大学,与成年之后的事业和人生幸福都基本无关。

那什么因素和事业成功、生活幸福有关?

答案是,这些人在大学期间的经历,和他们自己的兴趣。

包括:
学校是否关心学生就业前景;
教授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悉心指导学生;
学生是否有机会把自己所学运用到实习工作中去;
是否喜欢参加课外活动、喜欢做项目,等等。

3

但还会有人说:也许大多数学生上不上名校无所谓,人家名校是培养领袖的。这个,也有很多人总结了。比如,《纽约时报》专栏作家Frank Bruni在他的Where You Go Is Not Who You'll Be一书里,给出了一些他自己收集来的信息:

全球500强(Fortune 500)排名前十的大公司CEO是在哪些大学拿的本科文凭?答案:八个大公校,一个技校(真技校哈,General Motors Institute),一个藤(达特茅斯)。

全球500强排名前一百的大公司CEO,有三十位毕业于藤校或者其他名校,包括MIT,也包括Bowdoin College。有几位毕业于有名的大公校。但也有四十多位毕业于非常一般甚至很烂的公立大学。

2014年,美国参议院的一百位议员当中,有不到三十位毕业于藤校或者其他名校。有五十位来自非常普通的公校或私校。

2014年普利策奖得主本科学校包括九所美国的大学,其中能排进前二十名的只有一所斯坦福。

2014年年轻科技人员总统奖(Presidential Early Career Awards for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的获奖者当中,有七十多位是在美国读的本科。这其中,一半是公立大学,如果把没名气的私校也算上(比如大家听都没听说过的Linfield College, Augustana College),这就把三分之二的人都包括进去了。

从2009年到2014年,所有的“麦克阿瑟天才奖”(MacArthur Genius Award)得主,约有一半人本科毕业于没名气的公校和私校。

类似总结,在其他书和文章里,还能找到很多……

4

也许有人说:那我们看藤就是顺眼,情人眼里出西施总可以吧?这个绝对的。但知道了进不进藤啥事都不耽误,也许就能让大人孩子都宽心一些。就算爬藤,也不那么焦虑紧张。

美国前国务卿莱斯(Condoleezza Rice),本科是在丹佛大学(University of Denver)念的,而且进去的时候还念的是钢琴专业。后来发现自己钢琴水平其实也就那么回事,大学上到一半,开始试其他的课。试来试去,直到上了一门“国际政治入门”,才一下子被吸引住。这门课的教授碰巧是后来另外一位女国务卿奥尔布莱特(Madeleine Albright)的父亲。

莱斯结束国务卿生涯之后一直在斯坦福任教,有学生问她,怎样才能做到她这样。她的回答是:“从钢琴专业差生做起。”她认为,一个人需要时间,才能够找到自己热爱又擅长的领域,如果为了追求名校录取,拿着一套标准来刻意打造自己,反而限制了自己的眼界。

小红书二维码
  • 版权声明:本网站文章除了邹庆专栏内容以外,其它内容的版权属于原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隐藏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