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伦多留学资讯网
加拿大最有影响力的留学专业资讯网站
文章15012浏览44694428

美国常青藤毁了多少人?

个人微信二维码


常青藤成就了多少人?这似乎是显而易见、有案可查的问题。我们只要看看多少成功人士是常青藤出身就知道。其实,这个问题并不这么简单。一直有批评家指出:这些成功人士,不上常青藤也照样成功。你怎么知道是常青藤造就了他们?

  不过,还有更为复杂的问题:常青藤究竟毁了多少人?我们连一个哪怕是误导性的统计数字也没有。但是,现实依然是存在的。常青藤的竞争,使大量青少年(而且往往是最优秀的青少年)放弃了自己的人生追求,用自己的青春一项一项地填写常青藤的准入要求。等大功告成时,才发现(或者早没能力发现):内心求知的火焰已经消失。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常青藤的竞争,是要在十八岁左右孩子中分出高下,而且要以毫厘之差给所有人排名次。整个社会对常青藤的崇拜,又使得优异的青少年们把所有的青春都投入这单一的竞争。
    人们常说:人生就是马拉松。那么我们就不妨用马拉松作个比方。十八岁正是人生起步的时候,好象42公里的马拉松刚刚开跑,正处在5公里左右的地方。你不用成为马拉松选手亲身体验,多看看比赛就知道:哪个马拉松比赛在5公里时能看出一点点高下?此时的好手,大多在“第一集团”。但“第一集团”的人数,往往有几十个,黑压压一大片。而明显领先的几位,在大部分情况下到最后5公里时都无影无踪了。最后的冠亚军们,此时基本是“真人不露相”,藏在人堆里。如果你仅仅因为某某比某某快了几步而在此时预测胜负,就属于让人笑掉大牙的外行。高水平的比赛,往往到最后5公里才能看出点名堂来。
    另外,马拉松比赛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几乎所有的马拉松书籍、教练、专家等等都会告诉你:是起步阶段太快。没有任何其他的错误能比这样的错误更普遍。世界一流的选手,则经常使用“反向分段”的战术,即后半程比前半程跑得快。
    常青藤的竞争,其实就是在5公里处判断谁能赢得马拉松比赛。而且判断的标准,就是某某比某某快了几米甚至几步。更糟的是,如果在5公里处就开始排名次,就等于鼓励所有选手过快过急地启程,为日后的“崩溃”埋下种子。没有一个教练,会告诉自己的运动员在马拉松比赛前5公里要拼足力气快跑。常青藤的竞争,则在孩子的成长中鼓励这种“快长”。用中国的老话说,就是揠苗助长。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我是一位高中生,就在现在所住的波士顿远郊上学。我看到后院的树林被纵横交织的低矮石墙所分割,意识到这是过去居民地界的标志。接下来的问题是:美国人口增长了多少倍,怎么当初这里居住反而更密集,如今则一家的树林覆盖了过去这么多家的地盘?答案可以有好几种。比如,中西部开发后,那里种粮食要高产得多,农民放弃了东部贫瘠的土地。或者农业机械化后,大量饲养牲畜的土地被省了下来……这些历史教科书上偶有所及。我如果对自家后院进行一番实地勘察,再翻阅地方史料的记录,参考其他学者的研究,说不定能写出篇扎实的论文。在这一过程中,思想能力和研究能力都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特别有激情。但是,如果明天“社会研究”课有门考试,要求记住欧洲几十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和首都,而且成绩会打入期末总成绩,期末总成绩会计入高中的平均成绩(GPA),并对申请大学产生重大影响,我会怎么办?在多重压力下,我只得对自己说:别傻了,别总想着后院的几道石墙,复习考试吧。
    这并非什么荒诞不羁的虚拟境况,而是孩子们每天都碰到的现实。比如,一个为物理着魔的学生,考完AP的物理就要转战化学或美国史,而不是在自己的兴趣上深钻。不错,你可以弄出一个获奖的物理项目;我的石墙历史研究,也可以发表,一炮打响。对于申请大学来,这些都比一个单纯的高中成绩重要。但是,有这种运气和能力的,就那么几个人。大部分孩子,虽然愿意追寻自己的兴趣,而且这种钻研对未来二三十年的发展大有好处,但离着高中时就得奖的那种“成功”尚远,钻研下去在短期内缺乏回报,于是还是听大人的,把分数考好,至少短期内拿得出东西来。
    换句话说,他们是要证明自己在马拉松比赛中跑到5公里时冲到了前面,哪怕事后为此付出代价。可惜,不管是多么优秀的运动员,马拉松前5公里如果不惜代价地往前冲,恐怕十个里有十个都会失败。常青藤的这种死拼18岁的竞争,究竟毁了多少孩子?有脑筋的都应该想一想。

 

小红书二维码
  • 版权声明:本网站文章除了邹庆专栏内容以外,其它内容的版权属于原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隐藏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