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伦多留学资讯网
加拿大最有影响力的留学专业资讯网站
文章15012浏览43983269

专访美国耶鲁大学本科学院院长:耶鲁期待怎样的中国学生?

个人微信二维码

2017年4月,耶鲁大学宣布任命马文·千(Marvin Chun)为本科学院院长,这一消息在美国的亚裔群体中掀起了不小的震动。在耶鲁大学316年的历史中,首次有亚裔担任如此高级的职位。

马文·千出生于美国,12岁时返回韩国,在延世大学取得了心理学本科及硕士学位。此后,他于麻省理工大学取得心理学博士学位,并在哈佛大学进行博后研究。1996年至今,他先后在耶鲁大学和范德堡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任教,并担任美国心理学协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和研究心理学家协会(Society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ists)的研究员。3月22日,在耶鲁大学校长苏必德(Peter Salovey)带领数名院长和教授访问北京时,世界说对他进行了专访。

通识与多元:什么是耶鲁的校园文化?

在采访中,马文·千首先解答了大众对耶鲁大学最好奇的问题之一,耶鲁大学的本科学院如何衡量学生的资质和潜力。马文·千表示,耶鲁在学生中最看重的特质之一就是广泛的好奇心,而不是仅仅专注于某一学科。二是多样性,学生群体应该像真实世界一样多元化,有来自不同种族、社会阶层和文化背景的人。三是公民意识,“我们希望录取能在毕业后做好准备对世界作出贡献的学生。我们会选择能够为耶鲁社区带来贡献,拥有公民意识和领袖意识的学生。”

耶鲁大学的核心学科(core curriculum)要求学生在校期间除自身专攻的学科之外,在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等不同领域都要修够一定的学分。以这类要求为代表的通识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是耶鲁等美国精英院校始终贯彻的教育哲学。有观点认为在当下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这种通识教育无法为学生提供基本的就业技能训练。

对此马文·千表示,耶鲁大学并不是一所职业训练学校。 “世界是不断改变的,在你50年的职业生涯中,你的职业不会一成不变。我们认为通识教育能够提供可以灵活转化的基础技能。虽然在刚刚毕业时你的准备可能没有那么充分,但是未来你将能更好地适应其他职业和行业的不同要求。”

耶鲁大学另一特色制度则是从1933年开始实行的住宿学院(residential college)制度。耶鲁希望效仿英国牛津、剑桥大学,在课堂之外增加学生间的互动。每个本科学生都会在入学时被随机分配到14所住宿学院中的一所,入学的前两年必须住在学院内,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的宿舍、食堂、健身房和其他活动设施。

在马文·千看来,许多学习的过程是在课堂以外发生的,这让学院制在美国当下愈发两极化的政治氛围里更显重要。“在真实世界中学生需要理解来自对立面的意见,而大学就应该是这样沟通发生的地方。在耶鲁,学生可以将课堂上的辩论和对话带到学院食堂、宿舍,在社区氛围下进一步了解彼此的分歧和出发点。”

美国高校落地亚洲

在到访北京前,马文·千首先去了新加坡,考察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学院(Yale—NUS College)的办学情况。该学院于2011年建立,耗资3.1亿新币(约合14.9亿人民币)。这是历史首次有常青藤(Ivy League)高校在美国之外建立分校。学院从2013年开始招生,预计未来将容纳4个年级共1000名学生就学,学院中新加坡学生和国际学生比例约为6:4。

谈及联合办学的初衷,马文·千表示,囿于本校有限的规模,耶鲁每年都会拒绝一些相当优秀的申请者,在新加坡政府的支持下设立新学院将让更多学生享受耶鲁的教育模式和资源。学院学生可以通过申请去耶鲁学院进行一年的交换,通识教育和住宿学院制度也能在亚洲得到更好的传播。此次合作是一个“完美的匹配”,随着亚洲经济的蓬勃发展,来自亚洲的申请者也逐年增加,一个位于亚洲的校园能更好地服务亚洲学生。

耶鲁大学也并非唯一在亚洲建立校区的美国院校。纽约大学于2012年和华东师范大学合作建立了纽约大学上海分校(NYU Shanghai),杜克大学则于2013年和武汉大学合作建立了昆山杜克大学(Duke Kunshan University)。相比于在欧洲独立建设校区的运营方式,美国大学在亚洲几乎都选择了和当地公立院校合办。马文·千表示:“当两所学校在价值观和发展策略上相匹配时,这是一个很好的模式。这不常见,因为这需要大量的努力、资源和政府支持。我认为没有一家私立机构能承担如此大的开支和投入。”同时他也表示,耶鲁暂时没有在中国建立校区的计划。

校产基金:耶鲁的生意经

不同于大部分中国高校,耶鲁大学是私立院校,不从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直接获得资助,主要收入来源为校产基金(University Endowment)、社会捐献和学费。2017年耶鲁校产基金总额达到270亿美元,在美国仅次于哈佛大学的370亿美元。每年,耶鲁大学会从校产基金中支取5%用作该年度的运营花销。“校产基金是我们的未来,校产基金的目标是永远保护耶鲁的教育。”本科学院占比最高的支出为助学金(Financial Aid),它为超过50%的学生提供了经济援助,平均金额为五万美金。

私立院校的长处在于招生和行政上的独立性,可以在各州和各国自由进行录取。如2016年,耶鲁学院有11%的国际学生,而公立大学如弗吉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Virginia)的国际学生比例为5.3%。作为典型的公立大学,2015年弗吉尼亚大学从州政府获得了1.4亿美元的拨款(约为总支出的10.3%),但2015年入学入学的学生中有70%都来自于本州。

为了保证校产基金的永续,投资管理就格外重要。耶鲁校产基金首席投资官大卫·斯文森(David F. Swenson)于1985年上任,他采用均值方差分析的投资模型,通过分散和多样投资保证了耶鲁校产基金的高回报率。在1997-2017年,耶鲁校产基金的20年年均回报率达到12.1%,在美国高等教育界名列前茅。

与以内部风投基金模式运营、直接投资市场的哈佛校产基金不同,斯文森管理下的耶鲁校产基金不直接参与投资市场,而是对合适的外部基金进行投资。

耶鲁与中国:“钱留耶鲁,中国受益”

耶鲁的另一个重要收入来源是校友捐献。校友捐献在美国是一个悠久的传统,近年也开始在中国兴起。2010年,耶鲁管理学院02届校友、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宣布向耶鲁管理学院捐款8,888,888美元(约合5500万人民币)。这在当时的中国引起了风波,有网友批评张磊应该将这笔款项捐赠给中国院校,而不是一所毫无关联的美国院校。张磊曾向耶鲁校报(Yale News)表示,从前在和中国的往来中,耶鲁通常扮演了施予者的角色,他希望这笔捐款能够开启一段双方平等的关系。

2016年,阿里巴巴集团执行副主席蔡崇信宣布向耶鲁大学法学院捐款3亿美元(约合19亿人民币),建立耶鲁大学法学院蔡中曾中国中心(Paul Tsai China Center),纪念他的父亲蔡中曾。蔡中曾和蔡崇信分别是1957届和1990届的耶鲁法学院毕业生。

对此,马文·千表示:“我们非常感谢来自中国的捐款。耶鲁有很多来自中国的学生,如果你拥有一定的资源且意识到耶鲁同样服务于来自你祖国的学生,那么我们很感激他们的慷慨,这让我们能继续支持更多来自中国的学生。虽然这些钱进入了一家美国的学校,但它带来的效益是服务于中国的。”

最后,马文·千为来自中国的国际学生给出了建议:“如果你花了一大笔钱来到美国,你应该融入你身边的所有同学,不要只和跟你有同样文化背景的同学交流。这不代表你要放弃你的身份,你要努力用你的文化背景作出更多的贡献。多样性是美国教育的价值和美丽所在。”

小红书二维码
  • 版权声明:本网站文章除了邹庆专栏内容以外,其它内容的版权属于原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隐藏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