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伦多留学资讯网
加拿大最有影响力的留学专业资讯网站
文章15012浏览43311899

隐瞒华裔身份申请藤校获录取:帮助亚裔应对大学招生之种族偏见成为赚钱产业!

个人微信二维码

Aaron Mak 是一名刚刚从耶鲁大学毕业的华裔学生。他在本周的 Slate.com 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标题是“录取的代价”,讲述了他在申请大学中的亲身经历。他为了被常青藤大学录取,如何想尽办法抹去自己的申请材料中任何可能提示亚裔身份的个人信息,以避免因此负面影响录取机会。对于父母家长和关于常青藤大学是否歧视亚裔的话题感兴趣的人,这是一篇很好的来自学生本人的一手材料。

文章的开头就讲述了在华裔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恐惧,就是美国的教育系统倾向少数民族的录取政 策对亚裔,特别是中国人所属的东亚裔的不公平。虽然根据民意调查,52%的亚裔认为扶持包括非裔在内的少数民族的录取政策是“好事”,但是,反对这一政策的人也很多。根据普林斯顿大学的一项调查,亚裔必须在 SAT 中比非裔高出 450 分,比白人高出 140,才能被同样的学校录取。

作者说,他自己也相信平权法案是对抗系统性的种族歧视的必要政策,也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多样 化学习环境的办法,但是,在最近的争论中,他不能不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去思考,目前美国高 校的录取政策,究竟给亚裔学生的大学申请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在他的刚刚开始申请大学的时候,他就听说了很多关于“亚裔惩罚Asian Penalty”的警告。跟很多亚裔的高中 毕业生一样,他一开始就很注意如何迎合大学录取委员会对学生种族身份的口味。他的目标就是尽量把自己的亚裔身份抹去,显得象是一名白人学生,或者至少不要那么明显的是一名亚裔。在申请表格里,跟大多数亚裔学生一样,他没有填写种族的这个选项。他自己的姓是“Mak”,其 实就是广东香港一带粤语地区常见的麦姓,但是在美国并不是很多见。为此他感到幸运,因为一名对稍微大意的录取官可能会误以为这是苏格兰的姓氏 Mack。他的父亲经常在开玩笑时说他们家 的姓如何跟 Mack 只有一个字母之差。而他不敢对他的父亲说的是,他自己其实心里多么希望自 己家的姓氏被搞错。

在申请表上,他填写的申请专业是哲学,因为他想大部分亚裔的父母不会允许自己的小孩去申请 这种华而不实的专业。他自己并没有任何意愿去学习哲学专业,这么填写不过是为了增加录取机会的权宜之计。申请表格上关于毕业以后的职业计划和更高学位一栏里,他没有填写。他自己的计划是进入法学院成为律师,可是他觉得这样的规划会让他显得非常亚裔,因为社会的固定偏见就 是亚裔对律师医生一类的职业特别感兴趣。

在他申请常青藤大学的个人经历文章里,他确保自己没有任何地方提到自己的家庭传统。他说, 他写的个人经历文章里,他觉得最真正发自内心的一篇文章是讲述他移民到美国的祖父的文章。 但是这篇文章他只敢用到申请加州大学的材料里,因为他知道加州大学不允许根据种族因素来录取学生,所以这篇文章不会负面影响他。

作者最后如愿以偿被耶鲁大学录取,但是他一直想知道他在申请中做的这些事情是否对他的录取有真正的帮助。2015 年,美国的家庭教育和隐私法案中的一个规定使得学生可以向学校要求查看 自己的申请材料,但是耶鲁大学在这个法案的规定出台以后,销毁了所有的录取委员会在学生申 请材料上的批注。因此,在毕业前一年,他虽然得以查看自己的申请材料,但是没有得到任何有 用的信息。

作者说,在大学四年里,他经常自问自己的做法是否对录取有帮助。自己一边号称支持平权法案 的政策,一边想尽办法在自己的申请里绕开这个政策的限制,自己是一个虚伪的人吗?大学的 录取政策真的歧视亚裔,对亚裔不公平吗?在学校查阅了自己的申请材料以后,他找不到证据回 答这些问题,于是,接下来他找到其他一些人谈话,试图找到答案。

在纽约他找到一位名叫 Brian Taylor 的教育顾问,这名教育顾问供职于一家叫 Ivy Coach 的教育公司,专门帮助亚裔学生来应对大学申请中的种族偏见。这家公司的整个经营策略就是基于一个观点:美国大学对亚裔的歧视是无所不在的事实。关于这方面,跟这家公司观点一致的还有一系列 的书和教育公司。人们不知道这些公司是否对美国大学的录取政策真的有内幕消息或者秘密的了解渠道,但是,如果他们的看法是错误的话,那他们还能够在市场上这么成功吗?

Taylor在曼哈顿一家非常高级的私人俱乐部跟作者见面,他告诉作者,他们的收费非常昂贵,最 贵的一套服务是 CNBC 报道的价格的两倍。他不肯告诉作者具体的价格,但是CNBC 上面曾经报道 过的价格是 10 万美元。

他说,亚裔很难出众,因为他们都从事同样活动,例如钢琴和数学。亚裔在面试的时候也吃亏,因为他们的身体语言总是给人很被动的表现。一方面,亚裔的家长的确倾向于给孩子选择相似的 课外活动,因此这名教育顾问的说法可能的确有道理,但是另一方面,是否这也是美国主流给亚裔套上的固定化的模子,而没有注意到亚裔学生之间的差别呢?例如,同样是两名擅长弹钢琴的亚裔学生,大学录取官可能觉得他们很相似而把他们轻易归类,但是,同样是打橄榄球的两名白 人,大学录取官可能会注意到他们在其他方面的差别。

无论如何,这些申请大学的教育顾问的策略让人不得不思考,如果申请大学的成功之道是阻止学生去爱好钢琴和数学,这样的大学录取政策,还是一个健康的录取政策吗?

几周以后,作者跟另外一名华裔大学生见面,这位名叫Michael Wang的学生在著名的文理学院威廉姆斯学院 Williams College 念书,他坚决相信美国大学录取中存在对亚裔的偏见。他的这一看法是从他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的。他在 ACT 考试中拿到满分 36 分,在全国钢琴比赛里得到第三名,在 加州数学竞赛里拿到第一名,进入全国辩论赛的决赛,在一千多名学生的毕业班级里成绩名列第二,并且是 2009 年奥巴马的就职典礼的合唱团的成员。但是,在他申请的所有常青藤大学里,只有宾夕法尼亚大学录取了他。这使他相信美国的大学广泛存在对亚裔的歧视。

见面以后,作者觉得自己跟Michael Wang的长相,说话方式,穿衣服的口味等等各方面都很相似,唯一他能看到 Michael Wang 跟他自己不同的是,在申请大学时,Michael Wang 对自己的“亚 裔活动”毫不掩饰,而作者因为害怕固定偏见,对这些都尽量避免提起。这让作者觉得,似乎申请美国常青藤大学的关键区别在于,学生是否诚实还是投机取巧。

文章的最后,作者自问,他自己为了进入常青藤大学的做法是否恰当?作为一名高中毕业生,他是在绕开歧视亚裔,对亚裔不公的录取政策,还是误信谣言,在申请中错误地歪曲自己的身份? 这个问题,也是亚裔社区和美国社会需要回答的。

小红书二维码
  • 版权声明:本网站文章除了邹庆专栏内容以外,其它内容的版权属于原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隐藏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