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伦多留学资讯网
加拿大最有影响力的留学专业资讯网站
文章15012浏览43330068

在多伦多大学感受师生“交锋”

个人微信二维码

燕园还笼罩在夏末的燥热中时,我拎着行李远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开始了为期4个月的交换学习。

在多伦多大学,你纵然可以从心所欲选择慢节奏的生活,然而大多数学生还是不得不“行色匆匆”。校园之大,使人不得不在一堂课结束后,疾步冲向下一节课的教室,若时间眷顾,还可以在路边餐车上买些快餐果腹。

千人大课是多伦多大学的一大特色。能开到这样令人讶异的规模,一般只有面向全校的通识课程。上课时,偌大的讲堂里坐满了人,教授站在台上,身后是巨大的幕布,颇有几分TED大会的感觉。能教这种课的教授,无不是各个院系的标杆式人物,讲课风趣幽默,个人魅力十足,说到动情处,与学生一起放声大笑或沉思嗟叹。最难能可贵的是,不论教授多么德高望重、学识渊博,都始终鼓励学生提问,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十分彬彬有礼,平易近人。

千人大课毕竟是少数,通常情况下,还是以各个院系自己开设的小班为主。毋庸置疑,这样的课堂使得讨论可以更加高效。我选的那几门课,老师都功力颇深,上课时妙语连珠、口吐莲花,而且讲课语速极快,不啻于1.3倍的托福听力速度。在这狂风骤雨般的知识轰炸中,老师会不时抛出问题让大家思考讨论。然而经常是教授还未发问,便已经有学生迫不及待地分享自己的见解。一堂课下来,三分之一的时间是由学生主导,与国内填鸭式教学有很大不同。老师和学生频繁互动,任不同观点交锋碰撞,课堂交流奇快,俨然好莱坞大片的节奏。

然而,在短兵相接的交锋背后,是每周课前大量阅读的积淀。学期伊始,课程介绍中都会明确写出每节课的阅读列表。为了能跟上课堂讨论,每次上课前都需要阅读将近100页的文献。虽然每门课每周只有3个小时,但花在课前阅读的时间却有2到3倍之多,更不必说为了写课程论文而需要读的文献了。

辛苦努力带来的是精神的满足。在多伦多大学心理学的课堂上,教授们不时提及老子和道德经,谈禅、佛教者亦是屡见不鲜。在师生你一言我一语的争论和“交锋”中,我体会到的是文化的交融。从道德的价值到人生的意义,从创伤到原谅,从积极情绪到幸福感,师生共同读着前人充满智慧共鸣的著述,那种心灵的满足,只有身处那时、那刻、那地,才能懂。

或许是被欧美校园电影所误导,抑或是自视清高,我经常偏执地认为中国学生的勤奋无人能比。然而来到多伦多大学后,才发现这一切不过是我一厢情愿的误解。

多伦多大学的本地学生总体上聪明且用功,图书馆、咖啡厅几乎永远是爆满的。图书馆里经常能看到他们在通宵学习。一杯咖啡,一摞书,一个笔记本,一盏孤灯,就是每一个在通宵自习室的学生最好的写照。他们仿佛来自“永远都不会困星球”,因为我从没有在图书馆看见过加拿大当地学生趴在桌子上睡觉,相反,倒是有不少亚裔留学生常常趴在桌上睡得浑然不知。

在多伦多大学学生的世界里,学习和生活泾渭分明,这点让我尤其佩服。哪些时间用来学习,哪些时间用来参加社团活动,哪些时间用来休闲娱乐,他们都心中有数。学得很拼命,一旦玩起来,也可以是热情喷薄、肆意任性。

从多伦多大学回来后我常常想,这一个学期的交换经历,对我究竟有怎样的影响。我纵然可以不假思索地说,这段经历使我更加独立自主,提高了我的英文水平云云,但这远非全部。事实上,我最感到庆幸的是可以有这样的契机,让我进入另一个迥然不同的世界,想想为何出发,不忘初心;这段充满了“思想交锋”之乐的日子,将长久地滋养我的人生。

本文作者为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学生。

小红书二维码
  • 版权声明:本网站文章除了邹庆专栏内容以外,其它内容的版权属于原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隐藏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