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伦多留学资讯网
加拿大最有影响力的留学专业资讯网站
文章15012浏览44702190

北大清华招生骂战暴露中国大学功利主义

个人微信二维码


   本周,中国网络上掀起了一场口水仗。它与名人或政治人物无关,而是中国两所顶尖高校——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之间的一场争斗,其目的在于抢夺本科生生源。
     每年6月,在被称作“高考”的全国大学入学考试结束后,中国的大学便开始了招生工作。招生人员会联系在这场考试中取得高分的学生,以及学生家长、他们的高中老师,甚至学生所在高中的行政人员。他们还会组织潜在的新生参观大学的校园。
   教育部表示,共有942万名学生在争夺今年秋季开学的700万个本科和专科名额。一直以来,清华和北大对最优秀学生的争夺都十分激烈。一般而言,大部分高考成绩优秀的学生,都会选择进入这两所学校中的一所就读。
    今年,清华计划招收3372名本科生,而北大计划招生3665名;在这场尤其引人瞩目的战争中,两所大学的四川招生组在官方微博账号上展开了舌战。最早报道此事的是凤凰网。
    北大招生组首先从自己的角度,讲述了四川省最近发生的情况:
    “某校招生组给文理科前十选择北大的考生挨个电话,称北大欺骗了他们,不会满足他们的专业志愿。在此我们回应:1、招生组的承诺,一诺千金,目前报考各个专业的人数也十分合理,没有任何不满足的可能;2、从近五年的历史看,恰恰是某校多次毁约,没有兑现其承诺。请不要继续骚扰北大准新生。”
    清华四川招生组回应道:
    “兄弟,给考生介绍北大情况,让学生更好地选择,你夸张一点也没问题,但非要超越政策,拿钱诱惑考生,就不怕教坏小孩子吗?”
    随后,北大招生组暗示道,清华曾用丰厚的奖学金成功招走近年来的两名高分考生:
    “兄弟,过去五年你们砸钱买走的唐某、郭某,需要我讲吗?我们也再次说明,拿分来跟北大谈钱的,门儿都没有!”
    两所大学的招生组迅速删除了这些帖子,但凤凰网发布了此次争论的截屏。这些截屏在网上被疯狂传播。
    随后,北大招生组重新回应争议,并提出以下倡议:
    “1、真诚为考生服务,不撒谎不抹黑;2、尊重考生本人的选择,不通过学校、家长施加压力,不用弟弟绑架哥哥、女友绑架男友;3、遵守规矩,公平对待每一位考生,也抵制漫天要价者。”
    凤凰网的一些评论者对两所高校颇为不满。一名福建网友发表的一则评论获得了3600余次“推荐”,该评论称:“这样的教育,民族还有希望吗?一切都那么功利,名校如此,名师如此,学生亦当如此,国民甚之。”
     清华和北大的目标是尽可能多地录取高考“状元”(每个省得分最高的考生),并且把分数线设定在尽可能高的水平。《人民日报》海外版网站“海外网”上一篇被大量转发的评论称,一所大学吸引的高分学生越多,它在每个省划定的分数线就越高,学校也会获得更高的声望。
    这篇评论的作者上官采薇在谈到招收高分考生的影响时,举了一个明显的例子:“如果新闻中出现‘某年高考,所有状元均选择北京大学’,可能所有人都会认为,这才是中国最好的学校。反之亦然。”
    与招收高分考生相比,设定较高的分数线是一件更棘手的事情。上官采薇指出,有些学生的排名并非全省前十,但他们却能被清华或北大等名校录取。“不是考生家里有什么强大不可告人的背景,”她说。“而是因为,他/她决定了这所大学的录取分数线。”换而言之,每所大学在每个省份都有一定的招生名额,所以他们的目标是以高于竞争对手的分数线来完成招生指标。因此,尽管有些学生看起来不像是热门人选,但他们的分数对于提高学校的分数线而言却十分理想。
    “如果这名同学被对方挖走”,为了完成招生名额,“分数线会继续下降”,上官采薇说。“一旦低于对方学校,这场招生战役,也输了一半。可谓几分之差,天上地下。”
    上官采薇的话还表明,网上几种看似可疑的传闻都有真实性。她写道,几名清华和北大的招生人员曾拳脚相向,致使双方都因此受伤,清华还曾把新生请到校园,切断他们与外界的联系,以确保这些学生最后会选择清华,而这些都确有其事。她还写道,在高考志愿填报最后一天的最后三小时,清华招生人员冒充学生,拨打某省份北大招生中心的所有电话,导致需要从清华的对手那里获取信息的真正的学生无法拨通电话,这件事也是真的。
    《南方都市报》和中国中央电视台周一晚间的节目《新闻1+1》对清华和北大之间的另一场较量进行了报道。在这场竞争中,广东省高分考生刘俊言就遭到了清华和北大连续三天的电话轰炸。《南方都市报》报道,在得知刘俊言选择就读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后,清华招生人员告诉他,北大的“经济专业很烂,不如清华的经管学院”。
    “高校抢生源还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大家都被上头逼着,压力太大就会去走不正当的捷径,”刘俊言说,“应该加强行业自律,主管部门加大对互黑行为的规制,让抢生源回归理性,让考生进入真正心仪的学校。”
     除刘俊言以外,其他评论者还抓住了这场招生大战更深层的含义。《钱江晚报》网站上一篇未署名的评论文章指出,中国大学的招生策略非常残酷,所以它们往往不再为考生的利益服务,但此类策略只会出现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中:
    “招生是大学教育的组成部分,其运作机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大学教育的问题。大学又是整个社会肌体的一个部分,招生分数至上,体现出功利趋势,这和功利主义盛行的整个社会是同构关系。招生异化为‘招分’,是大学之病,也是社会之病。”

小红书二维码
  • 版权声明:本网站文章除了邹庆专栏内容以外,其它内容的版权属于原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隐藏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