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伦多留学资讯网
加拿大最有影响力的留学专业资讯网站
文章15008浏览42974037

哈佛大学法学院性侵丑闻再次被爆出,亚裔学生声讨曾被学校以学位、毕业威胁

个人微信二维码

最近,哈佛法学院性侵丑闻再次被爆出,而这次站出来声讨的是亚裔学生Kelly Yang,她自己的社交媒体里讲述了自己在哈佛法学院被同学性侵却因拒绝撤回指控而差点拿不到学位的经历。重点是在评论里有人印证,不少哈佛法学院的性侵受害者都曾被学校以学位、毕业威胁。

还记得,前不久一则浙大少数民族已就业生奴某某,性侵后留校查看新闻通过媒体曝光后,不仅仅是收获舆论的声讨和质疑,也妥妥再次成为被媒体曝光之后绳之以法的经典案例。

性侵,这个话题很敏感,当他和校园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显得那么的不协调,可是他在校园丑闻里从没缺席过。

01  历时30多年的美国高校性侵抗争史

美国高校性侵丑闻早已不算是新闻,因为在高等学府的高光背景下,这些“肮脏”的污点在美国高校团队的眼里好像是习以为常。相比较那些学习不是很好,经常出入娱乐场所的女孩而言,拥有大家刻板印象里高智商、学霸级别的哈佛女孩们在面对性侵的时候所面临的处境可能比我们想象更糟糕。

在上世纪80年代初,女学生和女下属举报性骚扰的现象在美国大学中才刚出现不久。1975年,康纳尔大学的女性教职员工用“性骚扰”来形容相关的不当行为,被《纽约时报》引用,登上新闻标题。

1977年,一群学生将耶鲁大学告上法庭,称多名教职员工对学生进行了性骚扰,要求耶鲁建立举报机制。法庭确认,学校包庇性骚扰行为可以被视为性别歧视,违反了美国1972年通过的《教育法》修正案第九条(Title IX)。

1982年,访问教授、诗人沃尔科特(Derek Walcott)被控因性骚扰本科生遭到拒绝而给对方打了低分。哈佛校方批评了两人,开始研究如何制止类似事件。

1983年10月,哈佛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称,该校有34%的本科女生、41%的女研究生和49%未获终身教职的女教师在学校遭到过某种形式的性骚扰。然而,极少有人向学校报告过自己的遭遇。

1984年,哈佛校方决定大幅修改此前关于性骚扰问题的制度,强调利用现有的辅导员和调查员网络,通过非正式渠道解决矛盾。1985年哈佛历史上首次有教授因为性骚扰行为离开教职。

据校报《哈佛深红报》(Harvard Crimson)1985年报道,卡尔和多明格斯所在的政治学系在1983年9月建立了性骚扰问题委员会,而本科学院也在同年10月全票通过建立委员会,与代表本科女生的“拉德克里夫学生联盟”(Radcliffe Union of Students)呼吁师生合作处理这类问题。

1984年,哈佛校方决定大幅修改此前关于性骚扰问题的制度,强调利用现有的辅导员和调查员网络,通过非正式渠道解决矛盾。1985年哈佛历史上首次有教授因为性骚扰行为离开教职。

2015年的时候,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哈佛等顶尖大学依然有23%女生称遭遇过性侵。

02  这种畸形的“保护主义”是在保护谁的利益?

只要还是在校大学生一天,即使被欺负了,多数学生还是会选择忍气吞声,被问及为什么?很简单,在大学里,毕业证书,专业分数握在老师的手里,相比较而言,学生是弱势群体。

今年5月29日,哈佛校报在过去8个月就指控三名教授性侵的问题,对72个人进行了采访,其中许多人只愿意匿名发言,即使已离开哈佛数年,她们仍然害怕被报复或职业前景受到影响。

而且很多院校也会“以大局为重”来低调处理,这也就是为什么哈佛法学院的Kelly Yang会因为不愿意撤回举报而差点与自己的毕业证擦肩而过,这也就是为什么奴某某事件即使明知是法院判决书下来了,学校还只是给予留校察看。

这些都比较讽刺,因为都和法律有关,都是法律明文规定,都是管理制度明文规定,但是却面临执行难,看来这执行难不仅仅在老赖的世界里才有。

当地时间2018年1月20日,美国洛杉矶, 全美各地再爆发“女性大游行”。洛杉矶“女性大游行”中,人们高举“Me too”的牌子。

再者,别以为社会舆论一定站在受害者这一边,事情发生之后你一定会听到这样的说法:

“苍蝇不叮无缝蛋”
“一个巴掌拍不响”
“穿着过于暴露”
“言行过于轻佻”

还记得2018年底爱尔兰掀起的“内裤运动”吗?在一起强奸案中,被告律师说了一句,“她当时可穿着蕾丝花边的丁字内裤啊!”最终判决,“被告无罪”。

感觉是受害者也需要分担一些责任,而且那么的强硬。

这种畸形的保护正义,无论中外,不外乎是百年优质教育学校的名誉问题,名誉=影响未来招生的结果。

这个不是容错机制的问题,很多学校都有自己一套完整的处理方案,都会有一套良好的处理流程,美国很多大学新入学的学生和新来参加工作的职员,都会得到大学的一份手册。在这个大学手册中,都对“性侵(sexual harassment)”有明确定义,包括言语、肢体和直接性侵,也会告知学生一旦遭到性侵如何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校方专门设有处理此类事情的机构。

但是一旦真的发生之后,在关乎老牌子的声誉的时候,就会展露出一种畸形的保护主义,是决策者为了保护自己的未来仕途,还是为了保住百年教育品牌,又或是保护自己所培养的人才?里面可信几分,明眼的观众早可洞悉其中。

这保护不了受害者,保护不了施暴者,保护不了百年名誉,保护不了任何人。“重视”是很多国内外院校在出事之前、出事之后的统一口径一般,但是落到实处的时候“重视”却差强人意。

03  百年名校的声誉不是毁在丑闻里,而是毁在试图掩盖中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的百年名校奥登瓦尔德学校发生过多起猥亵学生事件,在社会上造成了非常负面的影响,令学校的名声一落千丈。但是真正推到这所百年名校的是学校在事发后还曾试图掩盖真相,因此他们对外公布的信息的真实性在民众心中大打折扣,而且随着调查工作的深入展开,更多不为人知的丑闻被披露出来,这里面参杂着性、权、名、利,这些排列就像是阶梯一样一层比一层更丑陋不堪。

如此的掩盖,好似亲手埋葬了百年名校一般。这就像是一家肉食店,卖了一次的注水牛肉,那么基本上顾客就会铁板钉钉的认为他家的都是注水的,即使整改之后,消费者每次去都会戴着有色的怀疑眼睛。

试图掩盖,这是一个看似成本极低的危机处理方案,长远成本却很高,被曝光之后难以翻身的风险也很大,但是就和一些不法商贩一样,风险越高,也顶不住高额利诱来得及时。漏桶需要多少水来填满,这道数学题不是没有人算过,但是一旦可以掩盖过去,高枕无忧也算是清闲自在。

百年的名校不是一天长成的参天大树,而参天大树不可能没有虫蛀或者毛病,生病了不医治,而是设法掩盖,等待哪天病入膏肓之时,神医也回天乏术。这不是我们莘莘学子向往的名校,也更不是名校文化的传承。

小红书二维码
  • 版权声明:本网站文章除了邹庆专栏内容以外,其它内容的版权属于原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隐藏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