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个周末,一名多伦多大学的新生从教学楼中跳下,自杀身亡。而不到一年前,在去年夏天,亦有一名学生在相同的教学楼中跳楼自杀。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又一次成为了多方关注的要点。
在事件发生后,多伦多大学学生来到了校长官邸前抗议。他们要求学校正视学生自杀的问题,并呼吁学校在心理健康方面投放更多的资源。
关于多伦多大学的学业压力,我们已经听到过不少的故事。从眼泪大学(U of Tears)到你只是一个数字(You are just a number),在多伦多大学就读的学生们面临地不仅仅是来自于学业本身的压力,还包括身旁残酷的竞争环境,以及在社交媒体时代,来源于各种消息源所散播的焦虑与迷茫。
我们并不清楚新生选择轻生的真实原因,但一些针对事件的评价却让人感到诧异。一些人认为,现在的学生太过于脆弱。还有人认为,这些学生就应该被大学淘汰。这样的声音在今天仍然出现在我们的社会当中不免令人感到遗憾,但另一方面,这些声音,与对此类观点认同的人士,还具有相当规模。
面对任何问题,我们应该做出的措施是尽可能解决问题,而并不是想办法将问题涉及的人和提出问题的人消灭。在遇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时将责任推卸给学生,这实际上是一种鸵鸟式思维。与其将精力放在对学生群体释放仇恨,不如将精力着重于如何解决日益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
当然,不论是上一代大学生,还是目前正在就读大学的学生,他们在求学阶段都面对着属于自身时代的问题。早一代的大学生或许在身份认同及平等权利上遭到更大的挑战。在多元文化未能被加拿大多数人认可前,亚裔面临的偏见只会比今天更多。但过去的苦难并不能成为为当代学生遇到问题开脱的理由:如果在上个时代,我们解决了针对少数族裔的偏见,那么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学生如何在今天的环境中保障心理健康。
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我们不难发现,大学教育与职业前景的关联正在变得模糊。我们从前所构想的完成大学学业,从事高技能工作,并且完成资产投资这样的道路已经不再适用于所有人。我们不难发现,在从大学毕业后,失业、半就业等不理想就业状态变得更加常见。此外,在求学过程中,来自社交媒体的攀比文化,来自父母及朋友的期望,都有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意识且面对自身在竞争当中变得逐渐平庸,是一件十分难以处理的问题。而当处理不善时,更有可能会导致学生有更加极端的行动。
虽然是加拿大最好的大学之一,但多伦多大学的本科生人均资源与学生体验恐怕并不会被多数学生所满意。在抗议活动中,学生们反复提到学校在心理健康政策上缺乏灵活性。在心理健康方面雇佣的员工及投放的资源均出现很多不足的情况。而在福特政府着力于削减高校经费的大背景下,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或许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你我永远都不会用到防自杀热线,永远都不会用到心理辅导,永远都不需要接受其他课业外的资源。但对于那些需要的人来说,服务存在与否可能真的,将会挽救一些本可以被拯救的生命。
在资源集中化、就业机会集中化的今天,我们需要正确地引导学生看待大学教育,以及在求学过程当中遇到的挫折。作为家长与朋友,我们应该对学生的心理状况有更细致的了解。在积极推动他们取得更多的成就的同时,也应该时刻注意,他们的心理变化。或许在过去,大学教育是多数学生在毕业后的敲门砖,以及改变一些家庭命运的重要因素。但在今天,我们应该明确地意识到,这些变化将不再容易,与此同时,我们更不应该为学生施加这些额外甚至有些不切实际的要求与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