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伦多留学资讯网
加拿大最有影响力的留学专业资讯网站
文章15008浏览42938491

一个美国藤校华裔老师的肺腑之言:华人家长千万不要拔苗助长

个人微信二维码

我服务的两所美国常青藤学校 (Penn 14 年,Columbia 4 年),亚裔及亚洲学生都相当多(哥大尤其多)。很多学生都会跟我们说,他们去学校的心理辅导中心,但是不敢跟爸妈讲。

寒暑假回家期间,其实心理治疗师推荐需要继续心理辅导或吃药,但是这些亚裔或亚洲来的学生因为不敢跟爸妈说,所以比较长的假,变成他们病情恶化的时间。收假回来,有些学生状况不稳定,有些要住院。
学生如果已经成年,因为 FERPA (Family Educational Rights and Privacy Act),我们也不能联络家长。所以家长一直被蒙在鼓裡。有些少数不幸的例子,是到孩子自杀了父母才知道孩子一直都在接受心理治疗,而且没有很好的支持系统。

这个问题牵涉的面相很广,每个学生的个别情况也不一样。所以很难一概而论。我写了这一小段,很想跟所有家长说的是,亚洲家庭的确有些对心理咨询和辅导不太认同。我自己的爸妈也是这样(我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研究所才来美国的,我自己的爸妈都没有在美国读过书,他们自己搭飞机来美国都会因为英文不好而在机场迷路)。我也是来念书,来工作之后,慢慢对西方的咨询辅导理论有认识(念硕士班时要修这方面的课)。

在孩子申请大学的期间,除了很多量化的能力(考试成绩,课外活动表现等等),我很希望家长多多关心孩子面对挫折和自我调适的能力。每每看到孩子 suffer,言谈之间,孩子隐隐地痛处,都是 "I disappointed my parents" "I let my mom down." "I am such a loser. My dad will never forgive me." 虽然听了快 20 年了,每次听都还是很痛。我心裡都想,他们的爸妈要是听到他们这样说,应该比我更心痛吧!

一些比较具体的建议:

1. 多观察引导,和孩子讨论他们生活中的决定。从这些讨论中,了解孩子的想法,适时给予支持。这要花时间。也是为什么我在前篇文章说,教养不能外包的原因。

2. 引导孩子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在这里我说的兴趣爱好,不是要去比赛得奖的。而是在孩子低潮时,可以让孩子有健康的宣泄管道,让孩子有一定的抗压性。我看到有 serious hobby 的孩子抗压力一般都比较好。遇到挫折不会马上放弃。

3. 培养孩子良好的运动习惯。我多年的观察,有固定运动的孩子,一般比较难掉入无法自拔的情绪问题。(当然也有例外)。

4. 遇到孩子做不好的,对事不对人。改正他们的行为,不要攻击孩子。孩子有做不好的,立即给予指正。不要拖太久。

5. 父母的鼓励赞美很重要,孩子的自我肯定更重要。亚裔父母不习惯赞美孩子,孩子有时候为了得到父母非常难得的肯定,在发展上很难达到自我肯定那个层次。孩子能自我肯定,才能从挫折中重新站起来。

6. 好好观察孩子怎么交朋友,怎么得到 social support。遇到挫折时,爸妈不能是他们唯一的避风港。孩子得学会建立好的 support network,上大学不在爸妈身边,才能也好好照顾自己的情绪。

7. 好好观察孩子在心情不好时,self care 能力如何。孩子吃饭吗?好好睡觉吗?用什么方式排解负面情绪?花点时间和孩子讨论这些。我发现爸妈有 explicit 教过的孩子,通常都比较会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

8. 在孩子上大学前的一年,开始很认真的讨论 how to seek help。这是很多咨询辅导研究上都有写的,亚裔孩子的 help seeking abilities 比其他学生(不只是白人,黑人,拉丁裔等等)都要不好。很大一部份原因,根据研究,是家庭和文化的关係。和孩子讨论 asking for help is a sign of strength 对亚洲家长来说可能很难,但是很重要。

你的孩子要上美国大学,老师不会像亚洲老师一样 reach out to offer help。如果还不懂得自己在需要帮助的时候,ask for help (不一定要去咨询辅导中心,但是得知道其他地方),大学会过得很辛苦。

9. 用你觉得合适的方法(每个家庭不一样,没有一定的标准,没有对和错),和孩子谈性(包括 safe sex),谈性骚扰,谈交往,谈 LGBTQ+ issues。这些问题是大学生最常面对,最难启齿的问题。这也是很多学生有些关卡过不去的来源。

10. (最重要的一个)让孩子知道,虽然你想法可能跟他不一样,但是你愿意无条件倾听。在大学里遇到困难,打电话回家,你会用前十分钟无条件倾听,不打断,不给任何意见,不 judge 他们地倾听。让孩子知道,你的爱没有条件。孩子不需要做什么来值得你爱他。

我不是 licensed therapist,这些意见纯粹是在学校工作多年,on call 多年,看到许许多多 mental health 例子的一些想法。和大家分享。

小红书二维码
  • 版权声明:本网站文章除了邹庆专栏内容以外,其它内容的版权属于原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隐藏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