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伦多留学资讯网
加拿大最有影响力的留学专业资讯网站
文章15012浏览44684355

留学英国女博士死亡,需要中国家长为孩子安全问题警醒

个人微信二维码

伦敦这段时间好冷。

不断有消息说,即使已经进入春天,但这段时间,将会是英国最近几年来最冷的天气。住在伦敦,这几天一直在感受反复无常的天气,一会儿漫天大雪,一会儿晴空万里。两者之间,相互交替,仿佛没有尽头。

2月28日一大早,正在英国读高一的女儿,拖着行李箱,消失在大雪中。根据计划,她今天要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要去爱尔兰游学。结果,因为大雪,航班取消。

中午时分,从英国媒体接到一条坏消息:伦敦大都会警方宣称,在伦敦市中心的威斯敏斯特市区某个居住地址,发现了一名女性死者。尽管没有最终确认,但警方初步相信,这很可能是失踪多日的中国学生。这名35岁的女学生自沈阳,正在位于伦敦的国王学院读博士。

这两天网络的热点,还与另一名宣称失踪的女孩儿有关。这名据说是帝国理工学院的女生,也出现了疑似失踪事件。截止英国当地时间2月28晚上,这名女生依然没有消息。

留学生安全事件,似乎再一次成了中国人的话题。如何让孩子们能安全地留学,摆在了每个留学生家长面前。

不仅仅是孩子们的安全问题值得思考。中国出国留学热的背后,也有太多的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多数中国留学生家长,在保护孩子方面,还有许多细节需要注意。

如果你坐地铁至伦敦著名购物的牛津街,或者步行至附近的唐人街,站在街头,数一数从你身边路过的年轻华人女孩儿,多数情况下,你会发现,很多人身上,都会穿着昂贵的名牌衣服,随身携带着价值不菲的名牌包。

这是一个无法回避但天天上演的消费景观:年纪轻轻的中国女孩儿,背着动着上万元人民币的名牌包。在这里,仅就安全来讲,就足以能给小偷之类的坏人提供了一条最明显的线索:这些人是有钱的,很容易成为行窃目标。

更重要的,因为多数女孩子背名牌包的比例很高,我并不太确定购买这些东西的钱来自于学生本人打工,还是来自于他们远在中国的父母。

多数情况下,中国父母爱孩子,但不知道该怎么来爱孩子。当一个孩子背着这些包并身穿一身名牌大摇大摆地走在伦敦街头时,我不知道,是否会被坏人盯上。最其码,人们会造成这样一个印象:这些孩子的家境不错,应该会很有钱。

还有一些细节,远在中国的家长也许不知道。

记得有一次,带家人去唐人街的一家餐馆吃饭。邻座坐了七八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应该都是留学生模样。

饭桌上,这群人就开始喝起了酒。一杯接一杯地劝,酒话都是豪气冲天。那种劝酒和表达仗义的方式,和国内的酒桌没有任何区别。没多长时间,对方那桌已经喝了好几瓶白酒。如果不是窗外的伦敦外景,我总以为回到了中国某个餐馆。

如果你在伦敦的餐馆里吃过饭,你就知道,这里面有两个地方并不正常:首先,多数餐馆,无论再大,应该是安静的。到餐馆吃饭,安静、体面,才是正常的英国餐饮文化。如果一桌闹哄哄的人们,往往会引起其他人的烦感。其次,哪怕是一瓶再普通不过的北京二锅头白酒,在伦敦普通餐馆里的要价,也多在45镑左右,折合人民币约400元。这一桌光酒钱,也不会太少。

如果自己挣的钱去消费,没有问题。如果花父母的钱来这样消费,会有问题。这样大把地花钱,这样肆无忌惮地在餐馆里大声喝酒,总让人觉得很怪。但是,在一个参差不齐的社会里,至少人们会认为这些人有钱。万一有人要盯上这些孩子,也许就麻烦大了。

这背后,其实是中国家长对待孩子留学的态度问题。只要你出来,学费生活费甚至买名牌的费用,都由家长支付。可是,花父母的钱出国留学,花父母的钱去买名牌,花父母的钱去聚会喝酒,这在中国合乎国情。但这些事情放在英国,并不合乎这里的文化。这里的孩子们,18岁进入大学后,一切要靠学生自己。挣了钱你就花,挣不到钱,你就不花。买名牌去花父母的钱,多少并不会得到英国学生的认同。

中国家长爱孩子,但不知道怎么样来爱孩子。多数家长的眼里,出国就是花钱。他们从来没想到要让他们挣钱,然后再花自己挣来的钱。

英美未必就是安全的天堂,但也不是地狱。

多数中国家长,由于并没有在国外生活的经历,认为英美这些发达国家,治安也有所保障。

就英国来讲,这几年我所亲身经历,也多少让人有些担心。

去年万圣节前一个月左右,儿子所在的小学门口贴了一张英国警察局的告示:劝家长们在那天晚上,最好不要带孩子出门,尽可能在家里过节。警方担心,万圣节期间,伦敦的治安可能会出问题。

这可是一个不太正常的现象。要知道,无论英国还是美国,这一天晚上,大大小小的孩子,多数都会穿着各种奇装异服,或者是把脸涂的花胡哨,挨家挨户去敲门,向主人要上一把糖果。

四岁多的小儿子早就盼着这一天能到来。因为,两年前,他就在我们的鼓励下,怯生生地走到人家院子里,轻轻地去敲每一家门。喊上一声“ Trick or Treat! ”( Trick是威胁的意思,Treat有糖果或钱的意思。两者放在一起,有点儿象不给糖我就要吓一下你的意味),换取一把糖果。每当主人用鼓励的语气夸奖他小小年纪就能出门要糖时,他的脸上就充满兴奋。手里提着的小桶,慢慢堆起了不少糖果,也是鼓励他勇敢地去敲门的催化剂。而今年,节还没到,他就有些迫不急待,盼着那一天能到来。

那天,警方的提示,无疑会让他多少有些扫兴。

对一个在英国生活的孩子来讲,万圣节是极为重要的。这个节日的重要性,仅次于圣诞节。这就点儿象当年我们小时候在农村生活时,春节期间在村子里给家家户户拜年,换回满口贷的零食。

不仅仅是伦敦。英国其它地方的警方也都发出了警告。提示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如果警务人员要拜访时,一定会提前预约,不会突然造访。二、开门之前,通过门眼或玻璃,看清谁在外面。三,如果你决定开门,一定要把门拴拴着,防止对方突然推门朝屋里冲。四检查敲门人的身份证件,并打电话或通过其它方式进行验证。四、不要相信或依赖敲门人给你的电话号码。五 对一些诸如声称要修房屋或整理花园的不速之客,要打一个警方电话确认。六、只去一些大人们熟悉的有朋友所居住的区域。七、不要和陌生人在街上说话。八、不要进任何人的房间。

此外,伦敦的大都会警方还特别提醒家长,今年如果孩子出门要糖,家长一定要跟随一起。

警方提示的时间除了万圣节,还包括五天之后的篝火之夜。这个节庆渊源可追溯至1605年11月5日,盖伊·福克斯和他的天主教教友们在议会大厦地底的一个地下室内存放大量炸药,计划在11月15日议会大幕当天引爆炸药炸死国王詹姆斯一世和其他议员,但后来被议会的保卫队长抓获,于次年2月10日在伦敦塔处死。为了纪念国家面临的这个迫在眉睫的危机,詹姆斯一世决定将11月5日定为篝火之夜。

即使是这样一个持续了几百年的传统节日,伦敦警方也开始提醒当地市民,小心今年的社会治安。当地警方也在重申以下几种触犯法律的情形:18岁以下者手持烟火;朝公共场所扔烟花同;23时-7时之间燃放烟火。

种种迹象表明:这两年英国的治安形势不太乐观。

去年以来,英国发生一系列的恐怖袭击,也许是上述现象发生的重要背景。除此之外,当下伦敦的治安形势并不让人乐观。

几个月前,一位28岁的慈善工作者,被歹徒剌死在家门口。而凶手抢劫的原因,竟然是为了抢一个iphone手机。在此之前几天,另一位20岁的年轻人,在伦敦一处地铁站,也被人用刀剌死。

去年10月19日,英国媒报道说,英国国家统计局(ONS)当天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2016年6月至今年6月的一年期间,英格兰与威尔士地区记录在案的犯罪事件达到520万起,比此前一年的460万起飙升了13%。同样是这一年是境,谋杀与误杀案件从583起上升到629,这还不包括去年伦敦和曼城发生的5起恐怖袭击所造成的死亡人数。而这也是ONS记录中,10年来犯罪率上升幅度最大的一次。

几年前,英国南开普敦一家华人四口被杀。案发时,警察在分别接到被害人及邻居报警后,出警不及时而导致了惨案的最终发生。

警察的费用问题,也一直是英国头痛的话题。

在去年6月8日举行的英国大选中,我家中曾收到过当地小镇工党发过来的宣传单,里面也折射出当下英国警察经费存在的一些问题。

工党发的传单有些吓人。类似报纸的宣传单,头版主打文章的标题为:紧急救助!救救哈罗(笔者所在的小镇)的警察局!文章的副标题为:伦敦有一半警察局面临关门,原因是保守党要削减整个伦敦大都会警局的预算。文章说,自2010年以来,伦敦的警察经费,已经削减了600万镑,而未来还会再削减400万镑。这篇文章还引用伦敦市长萨迪克·汗曾的话,除非执政的保党改变政策,否则的话,伦敦的警察局有一半会面临关门。这位伦敦的工党(Labour)市长还宣称,首相特里萨·梅计划在未来十年削减17亿英镑的伦敦警察厅预算。

这位小镇上的工党负责人加雷思·托马斯( Gareth Thomas) 还提出了自己的誓言,其中一项内容就是:平安哈罗,要让警察局避免关门,增加警察。

作为一个居住在伦敦郊区小镇上的居民,从来没想到治安会成为英国的社会问题。2011年时,伦敦发生骚乱,我所居住的小镇被视为伦敦30多个区里最安全的镇之一。也因为如此,我才下决心在这个地方买房居住。没想到,这里也很快成了治安问题突出的地方,几个月前当地发生了一起行凶事件,几名行人被剌,致使当地地铁站关了将近一天。

现在,从这张小小的警察告示里,我也能深切地感受到:在未来的几年里,英国所面临的治安难题,也将和脱欧一起,成为一系列并不确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是,英美仍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一面。

在英国生活了将近七年,在此之前,我们全家在美国也生活了一年。这么多年以后,我才发现,与国内相比,国外在保护孩子方面,有太多的东西值得中国家长学习。

在美国为女儿申请入学,入学第一天要交防疫证明。2010年初春,我们刚到美国的密苏里州哥伦比亚时,女儿就在密苏里大学附近的Lee学校上小学。申请学校需要三个条件:居住地址、年纪证明和防疫证明。三个条件中的防疫证明,既是为了保证孩子自身的健康安全,也是为保证孩子不把潜在疾病传染给其他同学。英国除了复杂的居住地证明和交当地政府税证明,也有类似的规定。从入学第一关,对家长做出这方面的约束,可以有效保护孩子的生命健康。

无论是英国还是美国,除了填写家长或监护人的联系电话,还需留下紧急联系人的联系方式,以防家长电话不通而突发紧急情况时,可以确保找到孩子的保护人。在英国这几年,学校每年都会发一张表格,里面已经打印了你此前的联系方式,如果你本人或孩子的紧急联系人更改了号码,你都需要在表格上更新,再把表格放回到学校指定的地方。

即使是英国今天的大雪,儿子所在的学校也会一天发几次短信给学生家长。要么通知停课,要么通知提前接孩子回家。安全总是被学校放在了第一位。

12岁以下孩子不能单独在家。去美国不久,我们就从朋友处得到告知:孩子12岁以下不能单独在家。这是法律规定,谁也不能违反。如果被邻居发现孩子单独在家,家长极有可能会被警察拘留。

再一个就是孩子自我的保护意识。记得有一天我们劝女儿到外面玩儿,她不从。我们威胁她:你不去,我跟你妈自己出去。她第一反应是:我要打911报警,你们这是违法的!

她当时不到10岁,去美国不到一年,就能有这方面的意识,我们不仅没生气,反而很欣慰。说到这儿,还有一个题外话:孩子从国内转至国外读书后,这方面的投诉意识增强。有一天,她气呼呼地跟我抱怨:我要向校长投诉老师!中午吃饭时竟然不让我和同学坐在一起!还有,给我们吃饭的时间特别短,都没吃饱!

看着她气呼呼的样子,我逗她:你在上海敢投诉你们小学老师吗?她立即摇头:那我不敢!问为何?她想了想,认真地跟我说:校长和老师是一伙的!

所以,好孩子是正常的有自我保护意识的孩子,一味顺从老师和家长的孩子,未必是好孩子。与顺从相比,有反抗意识的孩子,未必是坏孩子。

再来说说校车。美国的校车全部是统一免费的。需要说明的是,尽管美国是由政府来出校车的费用,让私人公司来经营校车,但并不意味着这些大巴像国内的那样豪华。美国校车给我的感觉是,结实、安全,但非常简陋。我曾坐过一次,在极热的夏天也没有空调,只有电风扇。

在美国密苏里州,每个人学开车时必然要考一道题:当你看到前面停着一辆校车时,你应该:1、直接开过去。2、停下来,发现无人下车时开过去。3、停下来,当司机出示通行牌时,你再行驶过去。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强化你的意识:即使你认为没有人下车了,也极有可能是没有被你肉眼发现的孩子正在下车。所以,必须等司机出示你可以通行的标志后,再通行。这条规定,至少能够减少因误会而造成的孩子伤亡。

美国开车讲究路权谁高谁低。有一条规定是:即使是行人在闯红灯,你也得把车停下,让行人先走--即使行人是错的,其路权也比驾车者高。强者给弱者让路,因而,包括孩子在内的人们,过马路会比较安全。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在纽约和伦敦这样的大城市,这方面的意识要差很多。此外,美国驾车还有一个规定:无论你是开车撞了人还是动物,你都不能按自己的理解去救他们。你所能做的就是打911,会有专门的人员赶来救他们。当然,我当时所在的美国小城警力也非常有保障:有直升机。医院医生在一次讲座里公开并自豪地跟我们讲,任何时候,你只要觉得身体不舒服,只管打911,2分钟之内,警察一定会出现在家门口。

问题是,警方力量再好,也会有意外发生。许多枪击事件,还是不时在校园发生。最近一则消息称,美国在考虑给学校的老师们配枪,以确保学校老师和学生们的安全。

另一个保护孩子的细节是坐车位置。在国内常看到孩子坐在私家车的前排座位。但在美国,对孩子的坐哪儿是有严格规定的:孩子只能坐在后面,除非后面全是孩子并已坐满;如果只有一个孩子,那一定是坐在后排中间位置。因为考驾照的说明书上明确地告诉你:从大量的事故分析表明,这个位置是整个车里最安全的。另一个开车的要求是,如果孩子重量低于四十磅或年龄小于一定年岁时,(不同的州有不同的规定,我印象中我当时所在的州是四岁左右),孩子必须要坐在专门的婴儿坐椅上,以确保事故发生时把孩子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发生在英国。当我们在英国医院生完孩子准备出院时,需要把孩子放在专门的安全篮里,否则的话就是违法。如果不这样做,出租车司机也不敢拉你。措施是惟一的保护方式,无论你有多么爱他,没有安全措施,坐车同样有可能发生危险,伤及孩子。

在伦敦,女儿偶尔会跟老师一起到校外参加活动或出国学习外语。学校最常做的两件事是:第一,需要家长签字同意。第二,如果在伦敦孩子出了学校,你需要填写详细的社区医生的电话和其他信息,以确保孩子万一有事儿能及时联系医生。按计划,女儿应该在今年2月28日跟学校同学老师一起飞爱尔兰,但因为大雪航班取消又临时返回学校。尽管是学校统一组织的活动,但此前仍需家长申请欧洲的医疗卡,以防万一。而在申请这个卡的过程中,你也需要填写很多关于孩子身体健康情况的基本信息。第三,如果在伦敦市内参观,除了一前一后有老师照顾,孩子需要穿上学校统一发的反光的衣服或者是几个老师也同时穿反光背心,保证孩子们坐地铁或过马路时很显眼。

另外,在英国,女儿当年就读的诺贝瑞小学(Norbury School)附近的非主干道的马路边上,每天晚上放学时,都会有一个身着反光背心年纪很大的老太太,手兴着停的招牌,一批一批带学生过马路。这些志愿者参与的活动,都有为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再一个跟国内差不多的安全措施:在女儿上小学期间,放学必须有家长去接,孩子认出后才能出校。记得在美国时,女儿就读的公立小学,还提供晚上住宿服务,以避免家长有事时把孩子一个人放在家里。

儿子2岁半时,我们把他送到家附近的一所幼儿园内。没想到,幼儿园里的一条提醒引起了我的注意:告诉孩子,无论什么人,只要有人去摸他的身体,都要告诉老师或家长。这种从小培养孩子保护自己防止被别人骚扰的意识,也值得中国家长学习。

如果孩子们能长期在这样的自我保护环境下成长,长大后自然会提升自己的安全意识。有了这些意识,安全性自然会得到提升。英美这些保护孩子的细节措施,今天仍值得中国家长学习。

英国的这个春天特别冷。2月28日晚上,天上飞着鹅毛大雪,我独自在伦敦唐人街去买东西。

这个位于市中心最好位置的华人聚集的几条街道,挂满灯笼,人来人往。与往常一样,几家中国超市里,人们买东西仍需要排队付款。尽管自2012年以来,唐人街很多房租涨至原来的三倍,很多生意人仍然不愿意离开这个中心地带。

一拨一拨的中国人来到英国,或旅游,或留学或来买房。对英国,似乎有着永不磨灭的热情。尽管警方在同处在一个市区的其它地方发现了一具华人女学生的尸体,唐人街的行人们,不会为此而止步。当下,中国留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年纪越来越小。春节见到一位家长,孩子刚满12岁,已经开始了在英国的留学生活。同样是留学生,我还见过一个女孩子儿,9岁就出来读书了。

我时常感叹: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象中国人这样的方式来爱孩子。世界上也没有哪个国家的留学生,能象中国孩子这样,无论是学费还是其它花销,全都来自父母。

中国人爱孩子,但不知道该怎么样才能更好的爱他们。在保护孩子和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方面,中国家长还有许多路要走。

冬夜,一个人静静地坐在电脑前,翻阅着这个刚刚离逝年轻女孩儿的消息。我唯有双手合十,默默祈祷,希望她能在另一个世界里安息。

小红书二维码
  • 版权声明:本网站文章除了邹庆专栏内容以外,其它内容的版权属于原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隐藏边栏